首頁 > 文史語錄 > 屯田始於漢武帝時期,曹操招募農民屯田後當年得谷多少?

屯田始於漢武帝時期,曹操招募農民屯田後當年得谷多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屯田制是漢以後歷代政府爲取得軍隊給養或稅糧,利用士兵和無地農民墾種荒地的制度。有軍屯、民屯和商屯三種。屯田始於漢武帝時西域屯田,爲軍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採納棗祗、韓浩的建議,在許昌招募農民屯田,當年得谷百萬斛。後推廣到各州郡,由典農官募民耕種,爲民屯。屯田之民免服兵役和徭役,稱“屯田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屯田始於漢武帝時期,曹操招募農民屯田後當年得谷多少?

概況

以軍隊戍邊屯田,西漢時就常用於開拓和駐守西北邊疆。漢文帝時,大臣晁錯就曾建議“徙民實邊”。漢武帝時,趙充國建議「屯田」於邊防,戍衛與墾耕並顧,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和渠犁皆有田卒數百人。

此一方法用意,既可解決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之下自力更生,又可使兵力在守防時亦不白花人力,乃一舉兩得之構想。但是直到東漢末年,所有屯田的構想與實施都只限於避免從異地長途運輸糧食,解決邊境守備軍隊之需,並不作爲經濟和社會制度。

而最早提出屯田制度的則是曹操麾下的棗祗,此外還有韓浩,而實行者包括任峻和曹魏時期的鄧艾等。曹操與他奠基的曹魏政權整合軍屯與民屯,在各地設立田官專門負責屯田。屯田制逐步確立後,成爲了國家政權的錢糧收入來源,同時也解決了屯田軍民本身的生計。

早在隨曹操鎮壓黃巾軍餘部時,棗祗就對亦戰亦耕、兵農合一的做法產生了極大興趣,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擊敗了潁川汝南的黃巾軍,奪得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和勞動力。棗祗建議曹操利用這些農具,在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曹操採納了他的建議,並任命他爲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

棗祗首先將荒蕪的無主農田收歸國家所有,將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軍隊的編制編成組,由國家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由他們開墾耕種,獲得的收成由國家和屯田的農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實施的第一年,就得榖百萬斛,曹操於是下令郡國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後來又接受棗祗的建議,下令軍隊屯田,屯田制得到廣泛推行。

屯田始於漢武帝時期,曹操招募農民屯田後當年得谷多少? 第2張

屯田制

國家強制農民或士兵耕種國有土地,徵收一定數額田租。淵源於西漢,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西漢前元十一年(前169),漢文帝以罪犯、奴婢和招募的農民戍邊屯田,漢武帝調發大批戍卒屯田西域。但當時屯田主要集中於西、北部邊陲,主要方式爲軍屯,且規模不大。東漢末年,戰爭連年不斷,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糧食短缺,形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建安元年(196),曹操採納棗祗、韓浩的建議,在許都(今河南許昌)附近進行屯田。屯田的土地是無主和荒蕪的土地。勞動力、耕牛、農具是鎮壓黃巾起義中擄獲的,有一部分勞動力號稱爲招募其實是被迫而來的。據說當年屯田收穫穀物百萬斛,緩解了社會矛盾。“於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積穀,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併羣賊,克平天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魏書》)。

曹魏屯田有民屯和軍屯兩種。民屯每50人爲1屯,屯置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不隸郡縣。收成與國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屯田農民不得隨便離開屯田。軍屯以士兵屯田,60人爲1營,一邊戍守,一邊屯田。曹魏屯田對安置流民,開墾荒地,恢復農業生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爲曹操統一北方創造了物質條件。但屯田制的剝削較重,屯田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身份不自由,屯田士兵則更加艱苦。

三國時期,吳、蜀也都實行過屯田,只是規模和成就都不及曹魏。曹魏後期,屯田剝削量日益加重,分配比例竟達官8民2的程度,引起了屯田民的逃亡和反抗。屯田土地又不斷被門閥豪族所侵佔,於是屯田制逐漸破壞了。鹹熙元年(264)政府宣佈廢除民屯。兵屯雖然繼續存在,但作用已經不大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