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何說大明還有一線生機?孫承宗是明末最優秀的戰略家

爲何說大明還有一線生機?孫承宗是明末最優秀的戰略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末年,內外交困,帝國風雨飄搖。內有李自成、張獻忠、高迎祥等起義軍此起彼伏,外有努爾哈赤和繼任者皇太極咄咄逼人。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人禍還連着天災,連年大旱,國事已不可爲,崇禎也許並非亡國之君,但就連他自己也隱隱感覺到江山難保,大明國脈也許就要斷送在他手中。雖然崇禎的用人屢遭詬病,但他識才的能力還是有的,如果他能真正依靠這個人,也許大明還有一線生機。

爲何說大明還有一線生機?孫承宗是明末最優秀的戰略家

這個人就是:孫承宗。爲什麼呢?因爲,只有孫承宗纔是明末最優秀的戰略家。注意,不是軍事家。前面說的熊、袁、盧、孫大都是軍事家而非戰略家。

天啓二年(公元1622年),孫承宗到達山海關。此時他官拜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遼東經略王在晉提出:在山海關外的八里鋪築一座新城,調兵四萬駐守,彼此照應。孫承宗一眼就看出這個計劃的致命漏洞。新、舊城僅隔八里,兩城間方圓八里內共有八萬多守軍,如此密度,別說打仗,新城一旦失守,四萬敗軍根本無法撤進山海關。而關前佈置的地雷絆馬坑也勢必全都招呼到自家身上

爲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孫承宗召集將吏討論如何防守。監軍閻鳴泰主守覺華島(遼寧興城東三十里海中,今稱菊花島),袁崇煥主守寧遠衛(今遼寧興城),王在晉則主守中前所(今遼寧綏中縣前所)。監司邢慎言、張應吾等附和王在晉的意見。孫承宗在全面考慮了各方意見,權衡利弊得失後,表示支持袁崇煥主守寧遠的意見。

爲何說大明還有一線生機?孫承宗是明末最優秀的戰略家 第2張

寧遠,位於遼西走廊中部,“內拱巖關,南臨大海,居表裏之間,屹爲形勝”。守住寧遠,也就等於扼住了這條走廊的咽喉,能確保二百里外的山海關的安全。因此,孫承宗的決計守寧遠,頗具戰略眼光。孫承宗督師遼東孫承宗回到北京,即向熹宗明確闡述了其堅守寧遠,以與覺華島守軍互爲犄角、遙相呼應的戰略計劃,正式提出了“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戰略方針,並建議解除王在晉的兵部尚書及遼東經略之職。熹宗接受了孫承宗的意見,將王在晉調任南京兵部尚書。自此,八里鋪築城之議遂息。

爲何說大明還有一線生機?孫承宗是明末最優秀的戰略家 第3張

王在晉調走後,山海關的防務採取並貫徹了孫承宗與袁崇煥主守關外的戰略。此後,經數年艱辛的努力,佈置成一道堅固的關(山海關)寧(遠)錦(州)防線,成爲後金騎兵不可逾越的障礙。

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始終都沒能完全打破這道防線。在屢次碰壁之後,迫使他們望寧遠而卻步。這道防線不僅確保了山海關免受攻擊,而且在此後的二十餘年間,基本上穩定了遼西走廊的戰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