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末年國家內憂外患 崇禎有挽救大明江山的機會嗎

明朝末年國家內憂外患 崇禎有挽救大明江山的機會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明朝崇禎皇帝,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有許多種說法。有抱怨天氣的,如明亡於小冰期;有抱怨黨爭的,如東林黨排除異己;還有抱怨祖宗的,如明亡於崇禎,實亡於萬曆,始亡於嘉靖。可事實上這些說法都過於片面。像明朝這種體量的帝國之所以會轟然倒塌,那必然是由許多長期問題累積導致的從量變到質變,並不是單個原因就能造成絕殺的。那麼問題來了,明末內憂外患,末代皇帝崇禎到底有沒有機會力挽狂瀾呢?

明朝末年國家內憂外患 崇禎有挽救大明江山的機會嗎

不少明史愛好者認爲崇禎皇帝志大才疏、剛愎自用,正是他一意孤行才造成了明朝不可挽回的敗局,其實這種指責對崇禎皇帝頗爲不公。至於說爲什麼不公,那就得先來看看明朝後期兩個直擊要害的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明朝後期土地兼併現象非常嚴重,權貴階層用各種手段從農民那裏巧取豪奪,強佔土地,或是以劣地換良田。明朝的國家制度讓這些權貴們可以通過特權免於向國家繳稅,而農民失地之後又無稅可繳,這就造成國家財政收入大幅減少。朝廷沒錢可用就只能向下面增派收稅任務,如讓明末百姓深惡痛絕的“三餉”(遼餉、剿餉、練餉)。然而原本最應該被加徵稅賦的權貴們卻依舊有辦法可以逃避徵收,結果朝廷的絕大部分增收負擔就落在了無權無勢的普通農民身上。這就導致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許多不堪重負的農民被迫揭竿而起,最終演變成燎原之勢的義軍烽火。

明朝末年國家內憂外患 崇禎有挽救大明江山的機會嗎 第2張

第二個問題是明朝後期一面要對抗關外的清軍,一面要鎮壓內部的農民起義軍,長期兩線作戰耗盡了國家的財力。朝廷沒錢就只好多徵稅,稅賦加重又導致參加起義的農民越來越多,朝廷又要支出更多軍費用於戰爭。大明王朝就這樣無可奈何地走進了死循環之中。

崇禎皇帝在位時期,上述兩個超級大難題就已經擺在他面前。雖說農民起義在崇禎朝初期剛剛萌芽,但以當時的環境而言,大規模起義已成了必然趨勢。此外,像吏治腐敗、黨爭、天災等問題也時刻困擾着這位初登皇位的帝王,隨便哪一個都在短期內難以解決。

明朝末年國家內憂外患 崇禎有挽救大明江山的機會嗎 第3張

有人說崇禎刻薄寡恩,對人對己都極爲吝嗇。這話確實是沒錯,但崇禎小氣的另一個原因卻是他手裏真的沒錢。皇帝富有四海,說沒錢恐怕沒幾個人會相信。是的,李自成也是這樣想的。後來他率起義軍攻下北京後在紫禁城裏挖地三尺找銀子,結果把宮裏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拆下來算算總價值也不足十萬兩銀子。

崇禎在位前期還能缺斤少兩地給軍隊發糧餉,後期就只能靠“打白條”和“畫餅”來應付了。將軍和士兵們想談錢,皇帝卻只和他們談理想。後來沒什麼人願意爲理想而賣命,於是固若金湯的北京城就輕而易舉被李自成攻破了。

明朝末年國家內憂外患 崇禎有挽救大明江山的機會嗎 第4張

還有人說崇禎不會用人,把許多名將都白白折掉了。可事實上,當時的大明王朝最稀缺的並不是袁崇煥、孫傳庭這些會打仗的將領,而是像管仲、桑弘羊這種會搞錢,能搞錢的財務高手。錢不到位,其他說什麼都沒用。更何況明末的這些名將也只是打起義軍很牛,遇到關外的清軍照樣歇菜。因此即便崇禎皇帝沒處死袁崇煥,沒逼死孫傳庭,明朝的結局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明朝末年國家內憂外患 崇禎有挽救大明江山的機會嗎 第5張

綜上所述,筆者認爲崇禎皇帝根本沒機會挽救明朝,哪怕是一個現代人穿越到崇禎身邊給他出謀劃策,那也很難力挽狂瀾。因爲當時明朝所面臨的難題都是一環套着一環,哪個都不容易解決。你想解決土地兼併問題吧,權貴集團不答應;不解決土地兼併問題吧,底層百姓們不答應。你想先搞定關外的清軍吧,實力不允許;你想先搞定起義軍吧,清軍又時不時就給你來個入關打野,讓明軍時刻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此外,崇禎皇帝既沒什麼辦法搞錢,也沒什麼辦法不燒錢。所以明朝持續掉血直至衰竭的情況根本無法改變。唯一能續命的機會就是提前放棄北部,退守江南半壁江山,提前讓明朝變成南明,除此之外別無他解。

參考文獻:《明史》、《明季北略》、《平寇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