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遼東三傑之一的孫承宗:優秀的抗清名將

遼東三傑之一的孫承宗:優秀的抗清名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明朝著名的歷史人物,除了朱元璋、朱棣這些明君和徐達、常遇春這些名將,估計能讓我們想起來的就只剩下太監了。作爲封建王朝的特有產物,太監簡直就是陰險毒辣的代表,他們在內對皇帝進獻讒言、陷害忠良,在外則作威作福、欺壓百姓。而魏忠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害死了許許多多的忠臣良將,可以說是惡貫滿盈。但是,有一個人他惹不起,這個人是天啓皇帝的老師,還是護衛國家的干城,大名鼎鼎的袁崇煥是他的學生,他就是孫承宗。

遼東三傑之一的孫承宗:優秀的抗清名將

《明史》上有這樣一句話,大意是說以這個人的才能,恢復失去的江山可能不容易,但是如果信任他把權力交給他,穩定固守現在的領土是完全可以的。能得到這樣的評價是十分不容易的,這句話隱含的意思是,要是明朝皇帝重用他,清朝取不了天下。這個讓清朝人也十分忌憚卻又尊敬的人,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孫承宗。

天啓二年,一封羣衆的舉報信擺在了天啓皇帝的案頭,信上說遼東前線部署有誤,要是這麼安排山海關不保。天啓皇帝是一個優秀的木匠,但是對於軍事是個二把刀,他把自己的老師,已經升任兵部尚書的孫承宗請了過來。信上寫到山海關守將王在晉在關外八里處修築了新城,並且準備調遣四萬軍隊駐守,光讀信上的內容,覺得這麼做似乎並沒有不妥,於是孫老師決定親自去山海關看看。

遼東三傑之一的孫承宗:優秀的抗清名將 第2張

當他在山海關繞了一圈後,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王在晉是白癡。至於爲什麼說王在晉是白癡呢,《明史》上記載了原因,新修築的城池和裏面的四萬守軍抵擋不住努爾哈赤的進攻,要是遇到八旗軍全力攻打,很快就會破城,它存在的意義就是在敵人攻進來的時候爭取時間,讓山海關守軍做好準備。但是新城距離舊城太近,清軍攻破新城,四萬潰兵便會向着山海關撤退。清軍在後面追,潰兵在往城裏涌,山海關抵擋不了這樣的陣勢,分分鐘就會完。

在處理了王在晉後,孫承宗接見了寫舉報信的人,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煥。此時的袁崇煥還只是個無名小卒,孫承宗與他徹夜長談,發現這是一個人才,將來必然是大明王朝的棟樑,孫承宗與袁崇煥不謀而合,一致認爲想要堅守山海關,必須堅守一個地方——寧遠。孫承宗決定在寧遠築城,這個任務他交給了袁崇煥。當然僅僅一個寧遠,戰略縱深還是不夠,經過苦心經營,孫承宗又在努爾哈赤眼皮子底下拿下了錦州。

但是他知道,憑藉幾座孤城是無法抵抗努爾哈赤的,他要先練兵。此時的遼東守軍大約有七萬人,看着數量很多,但是不中用。先不說一萬多吃空額的假人,更可恨的是還有一些老兵痞,領工資是帶頭衝鋒,打仗的時候帶頭撤退,還時不時玩個“殺良冒功”的把戲,可以說是禦敵無方,擾民有術。

遼東三傑之一的孫承宗:優秀的抗清名將 第3張

對於這些人,孫承宗很客氣的讓他們走了,他招募了一些戰鬥力很強的人——難民,他們在家好好種着地,突然就有後金士兵衝了過來,殺了他的家人,燒了他的房子,懷有如此深仇大恨的人,打仗是不需要動員的。這樣的人,孫承宗精挑細選,招募了七千人。

有了堅城和精兵,就可以打敗努爾哈赤了嗎?當然沒這麼容易,努爾哈赤之所以所向披靡,是因爲他有一支強大的騎兵。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對步兵就像爸爸教育兒子,不管是正面衝擊還是側面包抄,步兵都無法與騎兵對抗。即使僥倖打勝了,也會陷入追不上的尷尬境地。所以,要想打敗努爾哈赤,就只有用騎兵對付騎兵,所以孫承宗建立了明朝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關寧鐵騎。

遼東三傑之一的孫承宗:優秀的抗清名將 第4張

經過幾年的經營,孫承宗建立起了山海關——寧遠——錦州防線,它就像一把鎖,保護着明朝的東大門。明朝能延續二百七十年,可以說孫承宗有很大的功勞,直到明朝滅亡,這條防線都沒有被攻克。但是可惜世事無常,最堅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被破壞,李自成進入北京後霸佔了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爲紅顏,將“關寧防線”拱手讓人。孫承宗的苦心經營毀於一旦,不得不說實在是非常可惜。大家對於孫承宗還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