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周厲王是如何一步一步將西周帶入衰敗的道路上的?

周厲王是如何一步一步將西周帶入衰敗的道路上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厲王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西周時期,有一個很出名的人物,叫周厲王。說他有名,是有以下三個原因:

其一,正是由於他,纔有了“國人暴動”,纔有了“周召共和”,從而,我國曆史纔有了確切的紀年,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從此,中國的歷史紀年沒有再間斷過。

其二,正是由於他,纔有了司馬遷那篇的《召公諫厲王弭謗》(見《史記.周本紀第四》弭誘,止息誹謗),纔有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千古名言,而先秦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見《荀子.王制篇》),唐朝魏徵的“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見《魏鄭公文集.諫太宗十思琉》),誰又能說,不是“厲王弭謗”歷史教訓的一種沿革呢?

周厲王是如何一步一步將西周帶入衰敗的道路上的?

其三,正是由於他,才導致了西周的衰敗。“宣王中興”只不過是迴光返照,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便燒掉了西周的基業。 周厲王是西周第九代(第十個)國王,故曰:“九代而衰”。

“成康之治”時期,周朝政局比較安定。後來,由於奴隸主貴族加重剝削,加上連年征戰,致使平民和奴隸的不滿情緒激化,人民紛紛起來反抗。於是,爲了鎮壓人民的反抗,周朝統治者採用了嚴酷的刑罰。周穆王時,制訂了三千條刑法,犯法的人受的刑罰有五種,叫做“五刑”。《史記.周本紀第四》記載: “墨罰之屬千(墨:刺面或額染上墨作爲標記的一種刑罰,也叫默),劓罰之屬千(劓,割掉鼻子的酷刑),臏罰之屬五百(削去膝蓋的酷刑),宮罰之屬三百‘宮罰,即宮刑,閹割生殖器的殘酷肉刑),大辟之罰其展二百(死刑):五刑之屬三千。”但是,刑罰再嚴,也阻止不了人民的反抗。

周厲王即位以後,統治者對人民的壓迫更加嚴重了。周厲王有一個寵臣叫榮夷公,在他的謀劃下,厲王對‘國人”(“國人”相對於“野人”而言。“國人”和“野人”是西周社會中的兩種人。居住在城裏和城郊的奴隸主貴族、平民、小工業者和商人叫“國人”,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受剝削的勞動者,住在野外的農夫叫“野人”)橫徵暴斂,加重剝削,實行“專利”,即把“國人”賴以生存的山林、湖泊、河流全部霸佔。這樣便激起的“國人”憤怒,紛紛起來譴責周厲王,“王行暴虐侈傲,國人謗王”。(見《史記.周本紀第四》)。大臣召公(名虎,是西周初年召公奭的後代)聽到國人的議論越來越多,便進宮勸諫厲王說:“民不堪命矣。”意思是“老百姓受不了啦,這樣下去,恐怕要出亂子”。

周厲王不但不聽勸諫,反而派衛國的巫師去監視“國人的活功,禁止他們談論國家政事,並且鼓勵告密,凡是被告的人,一律處死。《史記.周本紀第四》記載:“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在這種恐怖統治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國人”雖不敢言語,卻用怒目相視來表示心中的憤恨。

周厲王是如何一步一步將西周帶入衰敗的道路上的? 第2張

周厲王以爲他的恐怖政策終於把國人的輿論鎮壓下去了,非常高興。於是,他得意洋洋地對召公說:“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聽後提醒他說:“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雍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爲水者決之使導,爲民者宣之使言。……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若雍其口,其與能幾何?”(見《史記.周本紀第四》)。

意思是:用堵住人民嘴的辦法來治理國家,比起用堵截河水的辦法來治理水患更壞。水只能讓其暢通無阻地流走,對人民只能廣開言路,通過各種辦法,讓各種不同身份的人,把各方面的話統統都講出來。不讓人民講話是不會長久的。對召公這番出自肺腑的忠貞之言,厲王充耳不聞,於是,“國莫敢出言”,全國上下再沒有人提意見了。

沒過多久,召公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有一天,很多的奴隸和平民突然聯合在了一起,聲勢非常浩大,他們衝進王宮,四處尋找周厲王,厲王身邊的侍衛早就討厭了這個國王,所以,根本沒有多少人爲他賣命,最後,國王嚇的帶了幾個親信就跑了出去。

人們沒有找到國王,於是決定殺死他的兒子,當時他的兒子已經被立爲了太子,大家聽說他藏在召公的家中,於是要求召公將太子交出來,召公無奈,只好將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交了出來,假太子當場遭到了那些百姓的毒打,最後就失去了生命。

當百姓趕走君王之後,由召穆公、周定公二位相國共理朝政,號稱“共和”,史稱共和行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