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張居正在改革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阻力?

張居正在改革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阻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張居正的故事。

明代的財政收入大部分都是來自稅收,而當時兼併土地的情況相當嚴重,權貴地主利用政治特權,大量佔奪土地。當時全國納稅的土地,大約有一半被大地主隱佔,這些地主拒不繳稅,這嚴重影響了國家的收入。

農民更是最爲直觀的受害者,由於財政緊缺,政府提升了稅收水平,這對地主而言是九牛一毛,對底層的農民階級而言,不亞於晴天霹靂。每每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大量的賦稅使得土地反而成了負擔,不少農民棄田跑到地主家去當佃戶,或者乾脆去燒瓷養蠶,大量的農民被吸收到手工業。地方政府上報的時候,很多農民的土地上報爲荒地,其實是兼併到地主家。

民間歌謠唱得最爲形象“一畝官田七鬥收,先將六鬥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來好白頭”,可見農民們的苦楚。

改革,迫在眉睫。

實力派選手張居正

但改革不是所有人都能改的,改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要在衆多階級腦袋上動刀子,別人或許不行,但張居正可以。

張居正在改革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阻力?

張居正有實力。

他的有實力分兩層意思,個人能力強和後臺背景硬。

個人能力。以土地改革爲例,張居正的方法簡單實用:重新丈量土地,稅收貨幣化。前者好理解,就是重新量算土地,把官僚和地主們藏着掖着的土地查出來。那稅收貨幣化又是什麼呢?

這是因爲明朝沿用的是唐朝的“兩稅法”,這種稅收操作複雜,老百姓在交糧食作爲稅收的基礎上,每年還要給地方政府去做各種勞務。而糧食和勞務又多到幾十種,全國那麼多的縣,各有各的收成,你家種玉米,他家種紅薯,這就涉及玉米和紅薯之間的匯率,全國有幾十種作物,光匯率換算就讓人頭大。

張居正直接簡化流程,提出“一條鞭法”,簡而言之不管你家種的是什麼,所有雜七雜八的賦稅全都用銀子,也就是交錢。這個改革並不是張居正第一個人提出來的,但能推動的只有他。 因爲其他人沒有張居正強硬的後臺背景。他是皇帝的乾爹,小萬曆對他是又敬又怕;他同時深得萬曆之母李太后的信任,在萬曆初年“主少國疑,朝野動盪”的情況下,李太后提拔張居正,穩定了政局;同時張居正本人又有軍隊BUFF加持,東北前線和西南前線兩個軍頭,李成樑和戚繼光,也都是張居正的小弟。

作爲權傾朝野,風頭兩無的人物,這個活非張居正莫屬。

頂風前行的阻力

即便是這樣,改革進行得也不順利,遇到的阻力依舊不小。

張居正在改革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阻力? 第2張

第一個阻力是貴族階級。

張居正的改革對小老百姓是利好的,但是觸犯了貴族階級的根本利益,“一條鞭法”在收取稅收時,清丈了土地,使得賦稅相對均勻,改變了歷代“賦”與“役”平行的徵收形式,簡化了賦役制度,標誌着賦稅由實物爲主向貨幣爲主、徵收種類由繁雜向簡單的轉變,這樣就緩解了農民和土地的矛盾,卻也直接讓貴族階級失去了從中牟利的機會

第二個阻力是官僚階級。

在改革的過程中,張居正清楚,政策的執行在於高效的落實,改革的第二個關鍵是就是提升官僚隊伍的辦公能力,作爲配套體系改革,他給官員們重新制定KPI考覈機制,叫“考成法”,京官六年一次“京察”,地方官三年一次“大計”,通過登記記賬的形式,給各級官員拉清單,考察完成事情的程度,這就好比一個朝九晚五的大公司突然宣佈今天開始996,對於官僚階級而言,除了不適應,還有滿肚子的怨氣。

第三個阻力是時間問題。

由於明朝黨爭頻繁,政策缺乏持續性,很多時候並不是缺少好的政策,而是黨派之間的相互拆臺,使得一個政策無法很好的延續下去,而明代的財政也積貧積弱很久了,在嘉慶和隆慶年間已是如此,改革就像是治療慢病,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對於高危病人,猛藥除痾,有時候眼睛一閉一睜,病沒過去,人卻過去了。

公元1573年,張居正開始改革,1582年,張居正卒,67歲。激進派頭目張居正一死,改革最後也被保守派所否定,大明就像迴光返照的病人,盛開之後,也是隻能逐漸衰亡。

第四個阻力是萬曆的態度。

張居正與萬曆皇帝的關係不一般,是君臣亦像是父子,從小萬曆就對張居正言聽計從,而張居正也從來沒有讓萬曆失望過,任何事情都辦得井井有條,但隨着年紀的增長,小皇帝對於權力的渴望愈發迫切,對臣父張居正敬畏也逐漸演變成厭惡。這也是張居正死後,改革停止,張家抄家的直接原因。

張居正在改革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阻力? 第3張

尾聲

從結局上看,張居正的改革雖然有利於民生,卻觸犯了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短短的九年時間讓大明短暫的輝煌,卻沒有讓大明的輝煌延續,就在張居正死後60年,大明王朝依舊走向衰亡。

但值得回味的是,張居正死後,當初大罵張居正是禽獸,被廷杖致殘的大臣鄒元標竟然拖着一條拐腿,爲張居正的昭雪奔走呼號,試圖召回失去的新政,雖然古老的帝國大廈最終仍被歷史的巨浪衝擊得分崩離析。

但或許,能讓人看到希望,這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