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度量衡起源於什麼時候?度量衡的稱呼是怎麼來的?

度量衡起源於什麼時候?度量衡的稱呼是怎麼來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古代計量科學,一般只限於長度、容量、重量(質量)三種版範圍內。這三種量的總稱就叫度量衡。權其稱呼是從《尚書•虞書•舜典》上“歲二月,東巡守,至岱宗……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而來,後經《漢書•律曆志》引用,歷代都沿用了這個名稱。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度量衡起源於什麼時候?度量衡的稱呼是怎麼來的?

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傳說黃帝“設五量”,“少昊同度量,調律呂”。度量衡單位最初都與人體相關:“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謂之溢,兩手謂之掬”。這時的單位尚有因人而異的弊病。《史記·五帝本紀》:“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爲摯,如五器,卒乃復。”《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禹“身爲度,稱以出”,則表明當時已經以名人爲標準進行單位的統一,出現了最早的法定單位。

距今5000年前的大地灣仰韶晚期房F901中出土的一組陶質量具,是迄今爲止,我國發現最早的量器。大地灣這套陶質古量器,出土於房F901的主室中(前堂);主要有泥質槽狀條形盤、夾細砂長柄麻花耳鏟形抄、泥質單環耳箕形抄、泥質帶蓋四把深腹罐等。其中條形盤的容積約爲264.3立方厘米;鏟形抄的自然盛穀物容積約爲2650.7立方厘米;箕形抄的自然盛穀物容積約爲5288.4立方厘米;四把深腹罐的容積約爲26082.1立方厘米。

由此可以看出,除箕形抄是鏟形抄的二倍外,其餘三件的關係都是以十倍的遞增之數。爲了與古代量具名稱相貼切,我們將在其相應容量的名稱上冠以升、鬥、斛之稱謂,即可稱爲"條升、抄鬥、四把斛"等,另外,在大地灣仰韶早期遺蹟中出土的幾件骨匕和鏟形器上多見有等距離的圓點形鑽窩刻度,並在窩內塗有紅色顏料,它們應爲當時測定某些東西長寬地尺度。

度量衡起源於什麼時候?度量衡的稱呼是怎麼來的? 第2張

包括前述F901內所出的一組陶質量具在內,它們都是我國最早“度、量、衡”器的實物佐證;並將我國度量衡實物史提前了二三千年。同時,這些度量衡具的發現也爲研究我國古代分配製度、度量衡史以及十進制的起源等,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商代遺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長度約合16釐米,與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開後的指端距離相當。尺上的分寸刻劃採用十進位,它和青銅器一樣,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和技術水平。

春秋戰國時期,羣雄並立,各國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頒發統一度量衡詔書,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爲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