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遼國時期的手工業有哪些?爲何當時的手工業那麼發達?

遼國時期的手工業有哪些?爲何當時的手工業那麼發達?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遼有礦冶、鑄造、食鹽、紡織、陶瓷、建築等多種手工業,尤長於車馬具的製造。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遼朝的礦冶業,起於契丹建國之前,史稱太祖之父撒拉的“仁民愛物,始置鐵冶,教民鼓鑄”。阿保機繼任可汗的第五年,徵幽燕回師,得銀、鐵礦,命置冶採煉。這次所置礦冶,當在漢城(今河北承德南)附近。

《新五代史》卷72載:“漢城在炭山東南灤河上,有鹽鐵之利。”這裏的農耕、畜牧和鹽鐵之利爲阿保機實力的增長提供了物質條件,所俘漢人及其技藝促進了迭剌部生產力的發展,是阿保機得以建國的堅實基礎。

遼國時期的手工業有哪些?爲何當時的手工業那麼發達?

遼東是鐵的重要產地,這一地區的併入進一步促進了遼朝冶鐵業的發展。初期,以橫帳和大族奴隸置曷術石烈,從事冶煉。“曷術”,即契丹語“鐵”。曷術石烈在聖宗時改編爲部,仍以鐵爲賦。遼在手山、三黜古斯和柳溼河分置三冶。手山爲今遼寧鞍山市的首山,這裏的礦冶史最晚當起自遼代。

此外,東京道的同州(今遼寧開原南),上京道的饒州(今內蒙古赤峯市林西縣櫻桃溝村古城址)長樂縣,分別有300戶和4000戶從事冶煉,皆以鐵納賦。中京柳河(今伊遜河)流域的渤海人,也就河濾沙鍊鐵。南京道有景州(今河北遵化)龍池治,營州(今昌黎)有新興冶,都由官府設官提點,爲官營坑場。

東京道的銀州(今遼寧鐵嶺),南京道的漁陽(今天津市薊縣),中京道的澤州(今河北平泉西南)、嚴州(今遼寧興城東南)等地有銀治。澤州陷河冶,太祖時募民立寨,專事採煉。據承德地區文化局調查,陷河冶地當今河北平泉會州城西南。此外,尚有陰山、都峯、大石、寶興等銀冶。前者在陰山山脈大青山一帶,聖宗太平七年(1027),西南路招討司奏陰山中產金,故置冶,後則以山金(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北)爲統軍司名:後三者當在東京和南京道內。

契丹族的治鍊銅鐵等技術已很發達,既可冶煉黃銅,又可冶煉純銅,而且冶煉方式穩定,其鐵釘成分己“接近現代08沸鋼板或純鐵成分”。遼的金、銀、鐵器的製造技術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從遼墓出土的鐵器看,鐵的應用已相當廣泛。中京(今內蒙古寧城西)的“打造部落館,有蕃戶百戶,編荊籬,鍛鐵爲兵器”。東京道河州(當在今吉林中西部)有軍器坊、顯州(今遼寧北鎮西)設甲坊,製造兵器;遼墓出土的一些兵器有的已使用優質低碳鋼。

農業生產工具有犁、鏵、鐮等多種,有些已同近代所用工具極爲接近,手工業工具種類繁多,僅葉茂臺遼墓出土的鑿就有寬刀、圓刃、斜刃等多種,不但可看出鐵器製造的水平,同時也反映了木器製造的技術。

生活用品有火盆、剪、熨斗、火筷、燈、銅鏡和喪葬用的金、銅面罩和銀、銅絲網絡等。其工藝細緻、複雜。遼的金銀器的加工製作在工藝上繼承了唐朝的傳統,在造型上具有契丹民族的特徵。

採鹽業

耶律阿保機建國之前,安置漢人的炭山東南灤河上游地區產鹽,八部曾仰以爲食。黑車子室韋所在地區內的鶴剌泊(又名廣濟湖,大鹽泊,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境內的達布蘇鹽池)儲量極豐,“鹽生著岸如冰凌,朝聚暮合,年深者堅如巨石”。契丹人取鹽爲枕,細碎者食用和販賣。及滅渤海,得燕(今北京)、雲(今山西大同),又增加了海鹽。

遼的製鹽業很發達,不僅滿足了境內的消費,而且私販至宋境。北鹽南販增加了遼朝的收入,也直接影響了北宋河北鹽政的制定和實施。

遼國時期的手工業有哪些?爲何當時的手工業那麼發達? 第2張

紡織業

遼朝建國前,契丹人已掌握了簡單的織造技術,紡織業的迅速發展和水平的提高則是在大批漢人遷入之後。遼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祖州(今巴林左旗西南)有官營的手工業作坊綾錦院,爲皇室提供紡織品。

中京道的宜州(今遼寧義縣)、川州(今北票)、錦州(今屬遼寧)、霸州(興中府,今朝陽)和東京道的顯州,地產桑麻,除向綾錦院提供紡織原料外,也以紡織爲副業,生產大量精美的絲織品,甚至專以絲織品納貢賦,供契丹統治者賞賜羣臣、贈予外國之用。

世宗以定州(今河北正定)俘戶所置的弘政縣(今遼寧義縣),“民工織衽,多技巧”,帶動了中京地區紡織業的發展。南京(今北京)“錦繡組綺,精絕天下”。遼朝生產的“蕃羅”,在宋遼貿易中很受宋朝商人的歡迎,“遼朝生產的優質羅,到宋地也是奇貨”。

宋真宗曾將宋初遼的織物同聖宗時的織物進行比較,前者“樸拙”而後者“工巧”,判斷後者爲幽州(今北京)所產。遼道宗時下詔禁止南京私造御用綵緞,也反映了南京紡織業的發展和技術水平之高。南京是遼朝官營紡織業的中心,對遼朝紡織業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的帶動作用。

遼的紡織品種類齊全,綾、羅、錦、絹、綺、紗、緞、刻絲等應有盡有。與紡織品發展相適應,遼在南京、中京等地都有染院。置使提點院事,管理印染等相關事宜,遼能用“夾纈”,“蠟纈”法印染各種花紋。

陶瓷業

遼的陶瓷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其特點主要表現在製造工藝上繼承和學習了唐、宋的技術,在造型方面具有濃厚的遊牧生活特點。雞冠壺、方碟、長頸瓶、牛腿瓶、鳳首瓶和遼三彩、仿定白瓷是遼瓷器物和工藝的代表。

遼三彩直接繼承了唐三彩的風格,色彩爲黃、綠、白,器形有長瓶、長盤、方碟、圓碟等。雞冠壺是遼瓷中的典型器物,從造型上看,應是由盛貯水、酒、乳等的皮囊發展而成的,早期的雞冠壺器腹較大,造型渾厚,甚至保留着皮繩縫製的印記;中期漸趨扁平,口高,體小;晚期器體細高,多爲捏把。仿定窯的白瓷器多爲碗、碟、盤等,金銀飾器的邊緣異常豪華,幾與定窯製品一般無二。

遼的陶瓷多爲早期實用器物,除雞冠壺外,倉式罐的造型也別具特色,形似蒙古包,開設小門,並刻有子母鹿紋,從罐中貯有骨灰判斷,這種倉式罐有被用作骨灰罐的。

遼國時期的手工業有哪些?爲何當時的手工業那麼發達? 第3張

皮革木器加工業

長於騎射的契丹人,重視車馬具的製造,皮革和木器加工也有較高的水平。契丹貴族所用鞍勒,尤爲考究。東丹王耶律倍(後唐賜姓名李贊華)所畫契丹貴族“牽黃臂蒼”,“鞍勒率皆瑰奇”,宋人對遼所制馬鞍也讚不絕口。他們稱“契丹鞍,夏國劍,皆天下第一,他處雖效之,終不及”。因此遼饋贈宋、高麗等物品中例有鞍轡,種類不一,皆極工巧。

遼也製造車、船和日用木器傢俱,奚人和屬部黑車子室韋人善造車,契丹人早年曾向他們學習造車技術。

沈括說:“奚人業伐山、陸種、斫車,契丹之車,皆資於奚,車工所聚曰打造館”。

遼上京有車子院,並設監管理,可見當時造車的技術和規模。遼還製造舟船,以及桌、椅、牀等生活用具。韓紹孚、劉可度等曾以商稅曲鐵都監和榷鹽使的身份提點、監造舟船。

此外,契丹人的弓箭製造也有特色,“弓以皮爲弦,箭削樺爲杆,韉勒輕快,便於馳走”。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