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漢景帝是如何與父親共同開創“文景之治”的?爲什麼說他很幸運?

漢景帝是如何與父親共同開創“文景之治”的?爲什麼說他很幸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景帝,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漢初皇帝的繼承是有些神祕色彩的,除漢惠帝是嫡長子身份外,文帝、景帝和武帝都是以中子身份登上皇位的。因漢文帝漢之太宗文皇帝,以無私之心首開中國皇朝治世與前代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在數月內接連死亡,漢孝景帝劉啓才能登上太子之位。因此,漢景帝可謂是幸運之極,儘管他的四個哥哥之死給後世留下了猜想,但漢朝也幸運地迎來了一位治世明君。

歸納起來,漢景帝一直都在處理三個關係:對外是漢朝與匈奴的關係,對內則是中央與諸侯國的關係以及自己與竇太后的關係。

漢景帝是如何與父親共同開創“文景之治”的?爲什麼說他很幸運?

漢朝與匈奴的關係。匈奴猶如一把懸在漢朝頭頂上的利劍,時刻威脅着漢朝的安全,但是漢朝當時對此也毫無辦法,只能採取被動防禦及和親政策,漢景帝也延續了這樣的政策。在漢景帝后期,郅都大漢蒼鷹郅都,內壓豪強,外鎮匈奴擔任雁門太守期間,匈奴不再從雁門入侵;郅都死後,雁門太守馮敬戰死,成爲整個漢匈戰爭期間戰死的最高級別官員(前御史大夫)。

漢景帝與竇太后的關係。漢朝以孝治國,所以這是讓漢景帝最憋屈、最無奈的關係。竇太后屢次插手朝政,逼着漢景帝殺了蒼鷹郅都爲劉榮報仇,還將儒生轅固生扔進野豬圈。最典型的事情是,竇太后逼着漢景帝立樑王樑王的任性囂張使得兄弟關係產生異變爲儲君,又縱容樑王胡作非爲,所以又變成了外戚、諸侯國交織到一起的問題。漢景帝不得不忍着,以致於不能依法處理樑王派人刺殺十餘名大臣的重案。也許是這個因素,漢景帝在臨死前,強行給十六歲的劉徹加冠(古代男子二十歲加冠,爲成年人),向世人宣告劉徹具有獨立行爲能力。

漢景帝是如何與父親共同開創“文景之治”的?爲什麼說他很幸運? 第2張

相較於處理上述三個關係,朝政對漢景帝來說就簡單的多了。漢景帝延續了漢文帝時與民休息的政策,改革刑法,繼續恢復生產。如,登基之初,下令田租減半,實行三十稅一的徵收制度;六次發佈“赦天下”的命令,並四次賜民爵一級;因經常打死犯人,兩次改革刑笞,笞五百降至二百,笞三百降至一百,並規定了笞的尺寸、厚度,規定了犯人受刑部位及不得隨意更換行刑人。另一個顯著的變化是,漢景帝不僅更改官職名稱,如我們知道的大理、太常等,還加強了對官員的管理標準。

然而,漢景帝時期的中國真是多災多難,不僅彗星、日食、大雨、大風等經常出現,而且地震、洪澇、乾旱、蝗災及瘟疫等災害頻發。如景帝在位期間,彗星出現四次,日蝕出現八次;多次出現下大雨、冰雹的情況,衡山有一次冰雹的最大長度達5寸;江都城遭受大風,城牆被吹壞十二丈;中三年和四年兩次遭受蝗災;四次遭受地震,最嚴重的上庸地震持續了二十二天。雖然日蝕、彗星等現象在古代對皇帝警示意義很大,但異常的氣候變化對糧食和布的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

於是,漢景帝時採取各種措施以度過危機,如,禁止賣酒、用糧食餵馬、收穫前吃完口糧兵,要求人們吃粗糧(不能精加工),爲節約糧食就讓列侯回到自己封地,規定犯人穿粗布。所以《漢書》記載,漢景帝晚年兩次發佈詔書,分別提到“農事傷則飢之本也,女紅(手工)害則寒之原也。夫飢寒並至,而能亡爲非者寡矣”和“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以爲幣用,不識其終始”,要求各級官員重視農業生產,不重視的官員都要被定罪。

“事難成而易敗”,漢景帝時的自然災害和糧荒對漢朝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在那個糧食產量不高的年代,能否應對好好持續的自然災害和糧荒,決定着社會能否穩定下去。正在詔書中說的“夫飢寒並至,而能亡(無)爲非者寡矣”,漢景帝很清醒地認識到糧食和布帛生產問題,督促所有官員重視農業生產,順利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漢景帝在漢文帝改革的基礎上採取了完善措施,但不如漢文帝節儉,再加上好色、廢立太子及誅殺周亞夫,所以很多人爲文景之治主要歸功於漢文帝。一個政策的成功與否最關鍵還在於是否能長期執行下去,漢景帝就是很好地延續了漢文帝時的政策,在無爲的大環境中採取有限的有爲政策,與父親共同開創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盛世——“文景之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