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朱元璋都定都南京了 朱元璋爲何還派朱標去考察西安

朱元璋都定都南京了 朱元璋爲何還派朱標去考察西安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明代都城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爲何定都南京又派朱標考察關中欲遷都西安?哪個符合做都城?

朱元璋選擇的都城與他的人生經歷是息息相關的,事實上,明代並非只有一個都城,而是多都制,朱元璋稱帝后定都是在應天府,也就是南京,這裏的南京與今天的南京意義是不一樣,南是南方的意思,京是京都的意思,當時的南京合起就是南方的京都。

明軍佔領汴梁(今河南開封)後,把汴梁改爲開封府,稱北京,這裏北京的意思是北方的都城,不是今天的北京,這樣在明初就形成一南一北兩個京城,這是仿照宋代的多都制,宋代最多有四個都城,東南西北各一個。

即使這樣,朱元璋也沒有滿足,不久又把自己的家鄉鳳陽定爲中都,並準備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修建,但是得到了滿朝文武大臣的反對,朱元璋只能放棄,然後朱元璋還派自己的長子朱標到關中考察,想把西安作爲明代的西京,也就是西邊的京都。

朱元璋都定都南京了 朱元璋爲何還派朱標去考察西安

朱元璋

想要弄明白朱元璋爲什麼這樣定都,就得了解一下朱元璋發跡的原因。

元代末年的亂世是從紅巾軍起義開始的,最早的紅巾軍起義是由韓山童和劉福通在安徽界首領導的,第一次起義失敗後,劉福通又在安徽亳州領導了第二次紅巾軍起義,然後起義進入了全盛時期,幾乎佔領了華夏的大半河山。

韓山童、劉福通的起義與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有些類似,都是爲他人做了鋪墊,紅巾軍起義雖然沉重打擊了元代的統治,但沒能笑到最後,反而是後來的郭子儀(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等人開始崛起。

在一系列的農民大起義中,安徽成爲一個重要反元起義中心,韓山童與劉福通失敗之後,濠州(安徽鳳陽)成爲紅巾軍的一大重要據點,這裏也是朱元璋的老家,但由於紅巾軍內部派別林立,朱元璋帶了24位心腹部將離開濠州。

朱元璋都定都南京了 朱元璋爲何還派朱標去考察西安 第2張

紅巾軍起義

之後,朱元璋攻下了滁州(安徽滁州)、和州(安徽馬鞍山)與應天(江蘇南京),並以此作爲自己的根據地,形成一個強大的政治集團,在“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指導下,朱元璋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

再後來,朱元璋相繼滅亡了長江中游的陳友諒、長江下游的張士誠、福建的陳友定等割據勢力,一統中原,朱元璋之所以把應天府(南京)作爲都城,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南京有獨特的地理條件,又是朱元璋在割據戰爭中的大本營。

朱元璋最初的三個根據地是安徽滁州、馬鞍山與江蘇南京,翻開地圖就能看到,這三個城市都在長江邊上,並且相距不遠,形成一個穩定的鐵三角,如果其中一個城市受到攻擊,其他兩個城市就能騰出兵力來支援。

起義軍割據勢力分佈

這三個城市中,又以南京的地位最爲重要,南京是六朝古都,做過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樑、陳四個朝代)、南唐的都城,有着現成的皇宮建築,並且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交通非常方便,既有內河的長江航運,又能出長江口向東南亞通商的近海航運。

當時的長江還是南京的天險,想要攻打南京,水軍必不可少,這是北方政權想要攻下南京最大的障礙,也是南京的優勢。

朱元璋在元末農民起義中,勢力並不是最強大的,起義也不是最早的,能夠打下南京作爲自己的根據地,這對朱元璋來說是一種運勢,在後來一系列的一統天下戰爭中,南京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從交通上還是地理位置上,或者是從糧食生產上看,南京都是作爲都城最好的地點,況且南京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六朝古都。

朱元璋都定都南京了 朱元璋爲何還派朱標去考察西安 第3張

元末割據勢力分佈圖

二、南京是長江流域重要的產糧區。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元末逐鹿天下的戰爭中,糧食是取得戰爭勝利非常重要的原因,朱元璋佔據了南京之後,也就佔據了江淮一帶重要的產糧區,南京附近的馬鞍山及蕪湖都是當時重要的產糧區。

朱元璋最初稱元帥時,就是把元帥府設置在安徽馬鞍山到蕪湖一帶,看中的就是那裏的糧食,控制了糧食,也就成功了一半,而南京離這裏並不遠,符合定都並控制整個江淮一帶。

三、朱元璋及其部將大多都是安徽人及附近地區的人。

古代的人有着濃濃的鄉土情結,即使成就了事業,也要衣錦還鄉的,朱元璋將毫無戰略地位的安徽鳳陽提升爲中都,其根本原因就是鄉土懷結,也難免會遭到所有大臣的反對。

但是定都南京就不一樣,南京本來就做過都城,再加上朱元璋手下的部將大多是安徽人以及附近地區的人,到南京也並不遠,是可以接受的。

朱元璋從鳳陽離開時帶走了24個人,這24個人被稱爲“淮西二十四將”,他們分別是:徐達、湯和、吳良、吳禎、花雲、陳德、顧時、費聚、耿再成、耿君用、唐勝宗、陸仲亨、華雲龍、鄭遇春、鄭遇霖、郭興、郭英、胡海、張龍、陳桓、謝成、李新、張赫、周德興。

這些人是朱元璋的功臣班底,再加上大將常遇春,都是清一色的安徽人,還是朱元璋的同鄉人,都城在附近當然最好,而附近能作爲都城的只有南京,所以大家的選擇就是南京。

那爲什麼朱元璋還要派長子朱標考察關中,準備將西安定爲西京呢?主要也有三個原因:

朱元璋都定都南京了 朱元璋爲何還派朱標去考察西安 第4張

明代的南京城

1、南京雖然富庶,一直是割據政權的都城,沒有做過大一統政權的都城。

南京雖然富庶,地理位置也好,但一直是割據政權的都城,比如東吳、東吳、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南唐等,這些割據政權最終的結局無一例外是被中原政權所滅亡,南京無一例外被攻破佔領,有些不吉利。

朱元璋想要建立的政權一定是個大一統的政權,要考慮整個華夏的地理範圍,南京的位置在整個華夏來看,過於偏向東南地區,在元代之前的朝代,大一統政權的都城一直在中原地區,也就是黃河流域到關中一帶。

所以朱元璋把河南開封設置爲北京(北方的京都),就是爲了控制北方,有了北京開封府與南京應天府,朱元璋還缺少一個西邊的京都,這就是關中地區的西安,所以朱元璋派長子朱標考察關中,朱元璋需要的是一個西京,而不是讓西安取代南京的地位。

2、朱元璋想效仿宋代的多都制。

從南京的名字來看,就瞭解朱元璋想要效仿宋代設置幾個京都,宋代有四都,分別是: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應天府、北京大名府,四個方向各設置一個,有利於控制疆域,同時分擔首都所承擔的風險。

況且今天的南京在北宋時期就已經是南方的京都了,朱元璋所建立的朝代也有繼承宋代的政治口號,所以一併繼承了宋代的四京制,現在有了南京與北京,那麼就得設置東京與西京了,西京最好的地點當然是關中的西安城了。

朱元璋都定都南京了 朱元璋爲何還派朱標去考察西安 第5張

明代需要一個西京

3、西安在漢唐時期是華夏的都城。

關中地區的西安在漢唐時期曾是都城,是當時華夏最繁華的城市,有着無比燦爛的文化基因與京城屬性,在歷史上的影響力也比南京這個割據政權的都城大得多,儘管朱元璋定都南京,仍然想增加明代的影響力,於是就想關中的西安設置爲西京。

但是最終朱元璋沒有把西安設置爲西京,其主要原因就是太子朱標在考察完關中回去之後,沒多久就病逝了,朱元璋失去了朱標,導致明代失去了正統的繼承人,朱元璋當下的工作重心變成了尋找繼承人,於是設置西京的事無期限擱置了。

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實行削藩,結果燕王朱棣靖難之役中打敗了朱允炆做了皇帝,並將現在的北京設置爲明代的都城,北京在當時的意思是北方的京城,皇帝及重要大臣都在北京,南京仍然做爲明代南方的京城保留了下來。

對於明代來說,北京顯然更符合做國都,因爲明代最大的敵人就是北方的蒙古人,先是北元,後來就是瓦剌和韃靼,朱元璋時代數次北伐,朱棣時代同樣如此,都將北方的蒙古人作爲最爲重要的戰略敵人,並且把重兵部署在北方,把都城設置在北京更容易對付北方蒙古人的威脅。

南京不符合作爲大一統朝代的都城,其地理位置過於偏向東南了,不是華夏傳統的政治中心,不利於控制整個華夏,南京雖然有長江天險,但這符合在戰亂時期對付來自敵人的攻擊,作爲首都,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要能掌控全國,要有發達的陸地交通線,南京的水運雖然發達,成本低,但從交通便利性來看,不如中原地區。

西安雖然是漢唐時期的都城,關中地區又有着發達的農業與交通業,但在唐代之後,經過多年的戰亂,西安開始沒落了,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開始東移,兩宋時期,中原及長江以南地區的經濟已經超過了北方,西安的位置開始變得尷尬。

西安可以作爲防備外族入侵的重要據點,比如西京存在,而不利於作爲明代的都城,又過於偏向西北了,畢竟時代不同了,明代最好的都城還是北京,北京從元代開始就是華夏的政治中心,明代從某種意義上說,繼承了元代時期北京作爲都城的部分功能,中國的朝代更換一向是後一個朝代繼承前朝的部分政治制度,這也是北京更符合當明代都城的原因所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