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鉅鹿之戰時宋義有智謀,項羽爲何不聽他的?

鉅鹿之戰時宋義有智謀,項羽爲何不聽他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鉅鹿之戰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公元前208年,楚懷王熊心趁項梁戰死定陶之際,打出誅滅暴秦籠聚人心的幌子,將呂臣、項羽的軍隊收歸己有,並起用心腹宋義爲卿子冠軍,同時,作出以武安侯劉邦西進入秦,魯公項羽北上救趙的戰略部署。

楚懷王熊心的小算盤打得噼裏啪啦地響:劉邦實力闇弱,西進入秦無異於以卵擊石,項羽北上救趙實乃飛蛾撲火自取滅亡,翦除兩大潛在威脅,奪回大楚權力,已成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勢。

在楚懷王完成人事部署和戰略目標下達的任務後,上將軍宋義協同魯公項羽、末將范增,統帥五萬大軍揮師北上,意欲直趨鉅鹿。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楚軍統帥宋義抵達安陽後,卻逡巡四十六日而不進,整日不是飲酒作樂,就是讓兒子出仕齊國國相。

《史記·項羽本紀》載:“乃遣其子宋襄相齊,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

宋義爲什麼要這樣做?《史記》記載陳勝的部將周文率領幾十萬大軍陳兵函谷關外的戲水,震駭萬狀的秦二世“赦驪山作徒七十萬人以擊之”。

鉅鹿之戰時宋義有智謀,項羽爲何不聽他的?

在章邯的指揮下,由驪山囚徒臨時組建的秦軍破周文、殺田臧、敗伍徐、斬蔡賜、降宋留,旋即之間,陳勝張楚大軍土崩瓦解,秦朝名將章邯一路勢如破竹在定陶將楚國統帥項梁斬殺。

可以說,此時的秦軍聲威大振,而當時的諸侯聯軍迫於秦軍的強悍在鉅鹿附近作壁上觀,章邯在鉅鹿以南修築甬道運輸糧草。

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秦軍要拿下區區幾萬人鎮守的鉅鹿可謂易如反掌,而章邯修築甬道對鉅鹿圍而不打,顯然是有圍點打援的企圖。宋義看破了章邯的意圖,因此久駐安陽而不北上救趙。

宋義此人才華過人。根據《史記》記載,項梁取得一連串滅秦戰爭的勝利後,宋義就曾提醒過他說“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爲君畏之。”

他說這話是告誡項梁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要被勝利衝昏了頭,項梁沒有當回事兒,認爲宋義過於囉嗦,於是就把他打發出使齊國。

宋義在出使齊國的路上恰好遇到了齊國的使者,《史記》對此描述的一幕是,宋義問齊國使者:“你是要去拜見項梁嗎?”,齊國使者回答:“是啊!”,宋義就說:“我觀察項梁他馬上要全軍覆沒啦!你慢慢走或許還能免於一死,走快了的話那肯定得跟項梁一起陪葬!”

齊國使者聽了宋義的話,就放緩了去拜見項梁的行程,結果當他趕到定陶的時候,項梁果然全軍覆沒身首異處。

因此,這個使者對宋義的遠見卓識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就在覲見楚懷王時說:“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徵,此可謂知兵矣。”

從這點來分析,宋義的軍事造詣和對世事的洞察不可謂不入木三分。

宋義雖然摸清了章邯的套路,但項羽顯然搞不懂箇中玄機,於是,項羽怒氣衝衝地找到了宋義,質問他爲什麼不趕緊出兵跟趙國來個裏外夾擊把秦軍打得屁滾尿流?

在秦強楚趙弱的格局下,項羽說的話未免太過於“愣頭青”,宋義就跟把自己的奇謀和盤托出,《史記》的原話記載是:

“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鬥秦趙”。

客觀來說,宋義的這個戰略部署是很有道理的。

當時秦軍兵力在20萬以上,趙國軍隊不過數萬人,楚國軍隊僅5萬人,諸侯聯軍有數十萬人。

趙國人數雖少,但鉅鹿城高牆厚,趙軍可以依託堅固的防禦工事來消耗秦軍的有生力量,諸侯聯軍始終都在隔岸觀火,對戰事沒有任何幫助,而剩下的真心願意替趙國解圍的只剩下5萬楚軍了。

鉅鹿之戰時宋義有智謀,項羽爲何不聽他的? 第2張

以5萬楚軍對仗戰鬥力極其強悍的20萬秦軍,會有怎樣的結果傻子都能想得到。

而從當時20萬秦軍對鉅鹿圍而不打,章邯大肆修築甬道的情況來分析,大軍團作戰講求速戰速決,長時間的打消耗戰,對於後勤來說無疑是致命的,章邯面對唾手可得的鉅鹿卻圍而不打,擺明了是要採取“圍點打援”的方式編織好一個大大的“口袋陣”,誰進入這口袋誰就得死。

因此,宋義的戰略構想是符合當時戰場實際情況的,如果事情的發展真如宋義預料的那樣,前來救趙的楚軍、諸侯聯軍全部按兵不動,一場規模空前的消耗戰必然迫使秦軍不堪重負,要知道,此時的秦朝已經是遍地狼煙了,儘管修築了運糧的甬道,但秦軍要獲得持續不斷的糧食供應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秦軍在漫長的消耗戰中當糧草即將告罄時,必然會攻打鉅鹿,鉅鹿的趙軍見救援無望,也定當會憑藉險固的工事拼力死守,兩軍交戰死傷累累,秦軍即使獲勝也得付出相應的代價。

屆時,如猛虎下山的楚軍全線出擊,必然以摧枯拉朽的氣勢橫掃章邯的大秦軍團。然後,楚軍可以一鼓作氣劍指咸陽,進而實現宋義的“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的戰略圖謀。

可惜的是,項羽並沒有聽從宋義的命令,他炮製一道“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的矯詔後,一刀砍下了宋義的人頭,然後,浩浩蕩蕩、破釜沉舟冒着巨大的風險打敗了秦軍。

此後,晚兩個月入關的項羽違背了楚懷王“先入關中者王之”的誓言,甚至要剿殺滅秦英雄劉邦,劉邦死裏逃生躲過了鴻門宴一劫,被項羽發配到了鳥不拉屎的巴蜀之地。

其實,也就從這一刻開始,項羽丟失掉了政治輿論上的優勢地位,使得他積累起來的政治名望蕩然無存,而劉邦正是看透了這點,使得劉邦在後來兵出漢中、還定三秦時打出了一連串足以要了項羽命的政治牌。

而這一切歸根溯源還是鉅鹿之戰,項羽錯殺宋義沒能聽取宋義的命令,否則,項羽一手好牌怎會打出了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