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鉅鹿之戰後,項羽爲何會接受章邯的投降?

鉅鹿之戰後,項羽爲何會接受章邯的投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鉅鹿之戰後,項羽爲何會接受章邯的投降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歷史學家蔡東藩曾言,“蓋章邯爲秦之驍將,邯不敗,即秦不亡”,在嶺南秦軍拒絕回援、上郡邊軍又亡於鉅鹿後,章邯軍團其實已經成爲了秦國最後的希望。然而,章邯最終卻選擇了投降項羽,這又是爲何呢?

鉅鹿之戰後,項羽爲何會接受章邯的投降?

王離軍團戰敗之後,章邯的窘迫處境

當章邯接連擊敗張楚政權、魏王魏咎、齊王田儋,擊敗殺死項梁之後,章邯率兵北渡黃河,與上郡回援的王離軍團一起圍攻趙王趙歇,而各地叛軍在接到趙王求援後也紛紛向鉅鹿周圍聚集,鉅鹿之戰實際上已經成爲了秦軍與叛軍的最後決戰。

鉅鹿之戰前形勢

然而,當項羽“破釜沉舟”大敗王離軍團後,章邯的退路其實已經被完全封死。王離軍團戰敗之後,各諸侯聯軍和陳餘的軍隊紛紛向鉅鹿聚攏。章邯軍團的側翼已經完全暴露,他所率領的秦軍面臨着三面皆敵的局面。

此時,章邯軍團的北部是趙、齊、燕等諸侯聯軍,這些軍隊雖然戰鬥力不算很強,但卻勝在兵力衆多;南部是項羽率領的楚軍,這支軍隊雖然僅僅有六萬左右,但在項羽率領下戰鬥力卻極爲強悍;西部則是已經攻佔了河內郡的司馬卬,以及攻佔了河南縣(洛陽和新安之間)的瀋陽;而在西南方向的南陽郡一帶,則是已經攻破武關,攻入關中的劉邦、梅鋗(吳芮部下)軍隊。

對於章邯來說,他的大軍經由三川郡和關中的聯繫已經完全被切斷,和後勤基地敖倉的聯繫也完全被切斷,在前有追兵、後有阻截的情況下,章邯只能撤向邯鄲、汙水一帶,背靠太行山固守待援。

章邯並非無一戰之力,國內形勢纔是最後一根稻草

鉅鹿之戰後,項羽爲何會接受章邯的投降? 第2張

此時章邯軍團面臨的形勢雖然不妙,但從“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項羽本紀》)等相關記載來看,以及此後項羽先後兩次擊敗秦軍,但楚軍卻又全部退回漳水以南的局勢來看,章邯並非沒有一戰之力,項羽想要吃下章邯,顯然並非易事。

可以說,章邯之所以最終選擇投降,戰場形勢是一方面,最爲重要的其實是國內的形勢。被圍困之後,章邯一面固守防線,一面派人司馬欣返回關中求援,然而此時的關中不僅沒有援軍(否則也不會被劉邦輕易攻入關中了),而且朝廷也發生了重大變故,即趙高處死李斯後大權獨攬。

結果,返回咸陽的司馬欣停留三日,不僅沒有見到秦二世胡亥,就連趙高的面都沒有見到。司馬欣見求援顯然已經不太可能,又擔心被趙高所殺,只得連夜返回軍營。而事實上,司馬欣離開之後,趙高的確派出殺手追殺,但卻因追錯路而失敗。

要知道,作爲外臣的章邯與丞相李斯的關係極爲密切,而與內臣趙高之間的關係則較爲疏遠,李斯被殺之後,章邯的處境可以說已經是極爲艱難。因此,當司馬欣返回軍營,將秦國的現狀告知章邯後,章邯便已經很清楚,秦國不僅不會再派援軍,且自己不論取勝還是戰敗,結局都已經註定。

鉅鹿之戰後,項羽爲何會接受章邯的投降? 第3張

章邯爲何選擇投降項羽,而項羽爲何又選擇接受

正如司馬欣所言,“趙高用事於中,下無可爲者。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於死。原將軍孰計之”,(《項羽本紀》)秦國的變故終於讓章邯下定了投降的決心。那麼,章邯爲何選擇投降項羽,而項羽又爲何選擇接受呢?

章邯之所以選擇投降項羽,原因其實很簡單。楚地項氏一族本就是秦末叛軍的主力,這也是楚王熊心能夠被封爲天下共主的原因,而自項梁去世,項羽殺死宋義成爲楚地叛軍首領之後,項羽實際上已經凌駕於各諸侯王之上。

尤其是項羽擊敗王離,解了鉅鹿之圍後,項羽的聲望更是如日中天,《項羽本紀》寫道,“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這段雖然較爲誇張,但卻不難看出,項羽實際上已經成爲了諸侯聯軍的統率。因此,只要章邯選擇投降,那麼投降的對象只能是項羽。

鉅鹿之戰後,項羽爲何會接受章邯的投降? 第4張

至於項羽選擇接受投降,同樣是無奈下的選擇。章邯選擇投降後,曾派人前往楚軍營地談判,但雙方卻始終沒有談妥。項羽之所以最終選擇了接受,其實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糧草問題,當雙方再次和談時,項羽曾找來軍吏商議,說道“糧少,欲聽其約”(《項羽本紀》)。二是想要儘快西行,如前文所說,就在項羽與章邯對峙之際,劉邦和梅鋗已經從武關攻入了關中,按照“先入關中者王”的約定,劉邦無疑已經搶佔了先機,這是項羽不能接受的,因此他必須儘快終結鉅鹿之戰。而正是基於這兩點原因,在短期內無法徹底擊敗章邯的情況下,項羽只能選擇接受章邯的投降。

於是,項羽和章邯約在洹水南殷虛上相見,並訂立盟約。項羽則立章邯爲雍王,司馬欣爲上將軍,以秦國降軍爲前部,率領諸侯聯軍開始向關中進發。然而,當大軍行至新安時,二十萬秦軍卻最終被項羽全部坑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