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科舉會“延期”嗎?歷史上發生過幾次科舉延期事件?

古代科舉會“延期”嗎?歷史上發生過幾次科舉延期事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古代科舉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最近疫情之下,國家做出了一個破天荒的決定,雷打不動的現代“高考”,延期了一個月舉行。

這不由得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而人們很容易自然而然的想到一個問題——高考延期。那麼古代的科舉,是否也曾經因爲某些事情延期舉行呢?

其實還真的不是沒有先例。

對於參加科舉的考生們來說,最怕遇到的狀況估計就是科舉改日期。

畢竟和高考不同,科舉是三年一次,而且是升級式的考試。自古以來,科舉分爲鄉試 會試 殿試三個臺階。當然,在這之前還有童生資格認定考試,要獲得鄉試的考試資格,不過進入鄉試(省級考試)纔算是真正的入門,通過鄉試之後就有資格參加會試,會試成功則可以進入殿試,也就是最後一關,殿試則是決定三甲進士的最後一戰,如果你順利的過了三關,那麼就將完成人生的蛻變,成功的“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古代科舉會“延期”嗎?歷史上發生過幾次科舉延期事件?

上圖_ 清代科舉考試

但是科舉制度的時間雖然名義上是三年一次,但是實際上是可以有各種變化的。比如說著名的“恩科”制度,所謂恩科就是皇帝在某些特殊時刻進行的額外考試。比如說有新帝登基或者節日慶典之類,都是可以額外進行考試的。畢竟一般的殿試科舉要是這次失敗,那就只能三年以後繼續了。三年又三年,可以說是非常的痛苦,但是進行恩科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不過這種加考要是放在今天估計考生可能會百感交集。畢竟如果是一年兩次高考,那對於高三考生來說那可是非常大的折磨,這次考完下次繼續,當然多一次機會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科舉會“延期”嗎?歷史上發生過幾次科舉延期事件? 第2張
古代科舉會“延期”嗎?歷史上發生過幾次科舉延期事件? 第3張

上圖_ 明清時期八股文考卷

不過相比於這些“加試”,還有的推遲就非常的不友好了。比如說明朝的洪武建文時期,因爲“日有食之”也就是日食,曾經推遲過科舉。畢竟在古人看來,天子那和太陽是對應的,日食明顯是一場危機。宋代的統治者非常重視日食,在科舉考試之中還曾經讓考生推算日食,甚至宋仁宗還因爲日食問題改元去尊號過。所以當發生日食這種特殊狀況的時候,科舉延期很明顯就是一個“無奈之舉”,畢竟科舉比起皇帝,還是無足輕重的多。

不過比起日食這種帶有迷信色彩的推遲原因,下面幾個原因就相對靠譜的多了。比如說唐朝的鹹通十年科舉取消,就是因爲鹹通九年爆發了唐朝歷史上第二大規模的“龐勳起義”,這場起義橫掃江南,僅次於後來接踵而至的黃巢起義,幾十萬人的起義隊伍把唐廷的江西兩淮翻了個底朝天,所以唐朝決定取消科舉專心應對。

當時唐朝不少考生都已經出發,還被迫地回到家鄉,而且唐朝一定想不到的是,這次取消居然成爲唐朝最終崩潰的超級導火索之一。畢竟這次回家的人裏面很有可能就有後來那位震動天下的起義首領——黃巢。

古代科舉會“延期”嗎?歷史上發生過幾次科舉延期事件? 第4張

上圖_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人

有時候科舉的取消和皇帝本人的各種神操作也有很大關係,比如說明朝正德十五年科舉就被迫取消,原因嘛就是正德皇帝當時根本不在京城,無法舉辦殿試,所以殿試只得推遲。結果二月會試完畢之後,到了三月正德皇帝也沒見回來,好不容易正德皇帝回來了,結果他還突然駕崩了。(據說是落水而亡)

皇帝死了自然大家就更顧不上科舉的事情了,畢竟正德皇帝連個子嗣都沒有,朝臣們都在努力尋找皇位的繼承人,更別提什麼科舉不科舉了。結果這一屆的考生直到嘉靖時期才成功的完成殿試。

古代科舉會“延期”嗎?歷史上發生過幾次科舉延期事件? 第5張

上圖_ 韓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 )

再比如說還有一些更有趣的情況,宋仁宗時期曾經爲了某位大佬的話延期考試,這位大佬就是被蘇軾兄弟推崇備至的韓琦。當時蘇軾的老弟蘇輒病了,於是乎韓琦給宋仁宗提了個建議:今歲召制科,諸士爲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衆望,欲展限以俟。這個理由聽起來頗有“內定”的味道。

韓琦表示蘇軾蘇轍不參加的高考,那是沒意思的高考。然而宋仁宗表示韓琦德高望重他說怎麼辦就怎麼辦,結果還真的延期考試了。後來蘇軾兄弟果然拔得頭籌,宋仁宗還欣喜的表示“朕今日爲子孫得兩相矣”(雖然這簡直就是個詛咒,蘇軾到死都沒入相)。

那麼問題來了,爲啥宋仁宗同意延期呢?其實很關鍵的問題就是當時宋朝的考試日期是在八月,但是八月往往還有夏天的餘熱,當時開封就遭遇了罕見的酷熱天氣,考生們還要聚集考試苦不堪言,所以從這件事以後宋朝的考試一律改到了九月份,這樣就科學合理的多了。

古代科舉會“延期”嗎?歷史上發生過幾次科舉延期事件? 第6張

上圖_ 王士禎(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

其實比起這些國家延期,其實還有考生自己延期的。比如清朝的大才子王士禛(清朝前期的文壇霸主)曾經自己放棄了一次殿試,也就是順治十二年後他本應參加的殿試,理由是他要“致力於詩”,不過三年之後他又再度參加殿試,而且取得了二甲三十六名的好成績(全國39名),我其實很好奇他這三年在家到底是致力於詩,還是致力於考。

還有我們偉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曾經在清末時期放棄了一次殿試,根據規定,考生不考殿試但是有參加資格,以後也是可以參加的,根據蔡元培先生的說法,他當時沒參加殿試的理由很簡單:“因殿試朝考的名次均以字爲標準,我自量字寫的不好,留俟下科殿試。”

簡而言之就是殿試主要看字,但是蔡元培先生的字寫的不咋地,所以他決定回家練字再回來考試。

古代科舉會“延期”嗎?歷史上發生過幾次科舉延期事件? 第7張

上圖_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

然而很有趣的是,三年之後,蔡元培先生自稱:“隨便一寫,結果被錄取爲二甲進士”。估計蔡先生可能只是單純的不太自信,並非字不好看,但是畢竟清朝以書法定殿試名次的風氣十分盛行,所謂“竟至一筆之長短,一點之肥瘦。”所以蔡元培先生的謹慎也是不無道理,不過今日我們看蔡元培先生的墨寶仍舊還是獨樹一幟的。

可見科舉推遲在古代雖然是一類特殊事件,但是也絕非沒發生過,更不是不會發生的,科舉是很多人一生之中的大事,朝廷自然是從各個方面都要努力的平衡與安排。這種體現,恰恰是重視科舉與科舉制度的合理性的最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