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大饑荒”?爲什麼大饑荒都發生在北方?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大饑荒”?爲什麼大饑荒都發生在北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爲什麼大饑荒都發生在北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大饑荒,這是三個很沉重的字眼。

看到這三個字,很容易聯想到:樹皮被啃光、吃土、易子相食等哀鴻遍野、餓殍滿地的情形。

古代中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農業國家,社會的生產活動都圍繞着農業而進行。爲此,古代中國是一個高度依賴治水,興修水利工程的國家。農業幾乎關係到了古代王朝的興衰存亡,一場大饑荒甚至可能導致整個王朝的崩潰覆滅。

在古代中國歷史上,大饑荒的次數是數不清的。開倉放糧救災,在電視劇中往往是評價一個官員是不是好官的最好方式。而這樣的情節,很多古裝劇都有。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大饑荒”?爲什麼大饑荒都發生在北方?

離我們最近的三次大饑荒,分別發生明朝、清朝、民國。明朝時期的大饑荒,發生在公元1638年至1642年崇禎年間,因爲陝西連續四年大旱,大饑荒從陝西、山西起,隨後蔓延到了整個華北,甚至渡過長江,波及到浙江、江西。這場大饑荒,直接導致明朝末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旱災、兵災接憧而至,全國人口銳減了一半以上,明朝最終倒下。

清朝時期的大饑荒,發生在公元1876年至1879年,也是持續四年,這場大饑荒,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災難,大饑荒遍佈整個北方,以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五個省份最爲嚴重,受災人口高達兩億,一共造成1300萬人死亡,被稱爲“丁卯奇荒”。

民國時期的大饑荒發生於抗日戰爭幾乎進行到白熱化的1942年,這場大饑荒發生在河南,被稱爲“中原大饑荒”,受災人口達到一千萬,而死亡率高達五成,意味着有五百萬人被餓死,真的是慘絕人寰。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大饑荒”?爲什麼大饑荒都發生在北方? 第2張

爲何古代中國大饑荒一般都發生在北方呢?爲何中國其他地區不會發生這樣的大饑荒?爲何其他地區即便遭遇大饑荒,也不會有那麼多人餓死呢?

這是一個關於社會生產方式的問題。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文明社會,有五個時代十五個階段,現在處於第四個時代的第二個階段。隨着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越是多元化。

古代中國,有確切歷史記載的饑荒,一般都是在秦朝之後。秦朝,直到清朝,這段歷史時期,中華文明處於處於第三個時代大陸擴張時代。這個時代,主要的生產方式就是農業生產,其次纔是漁獵牧和手工業。這個時代,最需要的就是土地。有了土地,意味着就有了糧食。有了糧食,就意味着有了人口。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大饑荒”?爲什麼大饑荒都發生在北方? 第3張

從時代的生產方式這個大背景看,就可以看到中國北方成爲大饑荒策源地的根本原因了。其原因主要有四點:生產方式單一,人口集中,地域廣闊,政策約束。

一:生產方式單一,是大饑荒爆發以及死亡率高的根本原因

在古代中國,最初被稱爲中原的就是河南,後來中原一詞擴大爲整個北方。中原,這個詞不一般,意味着中國北方是最早被開發的地區,也是中國的核心地區。長期的開發,大規模的水利設施建設都是在北方。

開發早,開發程度深,北方的耕地面積在歷史上一度佔中國耕地面積的60%以上,即便是現在,耕地面積佔比依然達到了40%,遠遠超過了東北以及南方。因爲這一點,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大量的山林水澤都被開發成爲耕地,農業種植成爲了北方人最爲重要的生產方式。

而漁獵以及手工業生產,古代中國的北方,幾乎不佔比重。其比重遠遠低於作爲魚米之鄉的南方,工商業發達的同樣也是南方。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大饑荒”?爲什麼大饑荒都發生在北方? 第4張

這樣的經濟結構,在面對災情的時候,只能逃荒,基本上不可能進行其他的生產作業。因爲沒有條件。很多人都十分奇怪,面對災荒時,民衆爲何不去捕魚,不去上山打獵呢?

不是不去,而是沒有條件。導致大災荒的原因都是旱災,蝗災也有可能,但是蝗災是伴隨着旱災而來的。所以,旱災纔是大災荒的導火索。旱災以及蝗災,都是羣攻的災害,受災的不僅僅是人,還有動物,以及植物。加上北方開發早、開發深,根本就沒有山林河流可以供人進行漁獵。

北方的民衆從事的都是農業種植,手裏的工具都是農業種植的工具,沒有用來進行漁獵的工具。更沒有進行其他生產方式的工具。除了背起麻皮袋逃荒外,基本上是沒有其他辦法的。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大饑荒”?爲什麼大饑荒都發生在北方? 第5張

二:因爲北方開發早,開發深,水利設施建設和維護帶來的人口增長十分集中。

北方因爲開發早,開發深,山川水澤大都成爲了耕地,水利設施的維護成爲了農業生產的保障。依靠這一點,在水利設施維護良好,風調雨順之時,北方的農業人口增長是十分驚人的。這就導致了人口十分集中,不僅集中在某一個生產領域,更集中在某一地區。那些水利設施維護較好的地區就會成爲人口爆發式增長的集中地。

如此,一旦水利設施無法發揮作用。例如,過於沉重的旱災,沒有水了,水利設施成爲了擺設了。那麼依靠水利設施維護而增長的人口就成爲了這個地區沉重的負擔。

畢竟,人口多,勞動力多,產糧多,消耗也多。糧食的產量與人口的增長往往是成正比的。人口衆多而集中,這個時候缺乏糧食儲備,要依賴外來的糧食輸入,那麼就是一場浩劫。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大饑荒”?爲什麼大饑荒都發生在北方? 第6張

三:北方地域廣闊,一馬平川,給逃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一般來說,面對災荒,北方的第一反應就是逃荒。例如明朝末年的災害,就導致了走西口文化的興起,清朝則是走西口的爆發期,也是闖關東文化興起的時期。

北方一馬平川,整個北方几乎是一個整體,一旦遭遇旱災,往往會羣攻整個北方,特別是非常大的旱災。這樣的羣攻,導致受災的人口規模龐大。朝廷要對全國一半以上的百姓進行救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他們自食其力。

自食其力的辦法就是逃荒,向東北、南方、西部地區進行逃荒。南方、東北、草原、西域,這些地區,開發晚,生產方式多元化,農業種植佔的比重並不大,但是糧食的單產非常高,往往成爲了糧食的輸出地。南方就是這樣,山地丘陵地形,耕地不多,但是單產非常高。所以,不需要大量的人口進行耕種,農業人口增長並不快,這使得南方工商業十分發達。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大饑荒”?爲什麼大饑荒都發生在北方? 第7張

古代王朝糧食賦稅都是依賴於南方,但是兵員都依賴北方,因爲北方人口多。對外開疆拓土,或是爆發戰爭,補充兵員,都是從北方招人。

南方遭遇水災、旱災、蝗災,殺傷力都有極限,南方人可以依賴漁獵而求活。畢竟不能開發的丘陵山地水澤都是比較多的,丘陵滿布,河網縱橫。例如,福建,山區面積十分龐大。遭遇各種災害,包括兵災,山區就是最好的求生地。

北方地域廣闊,受災的民衆,要走出這廣闊的地域,逃荒到其它地區,需要的時間太長了。畢竟古代不是人人都有馬和驢這樣的交通工具,古代的交通工具,道路都是十分落後的。要逃荒,基本上就是開11路車,就是比拼腳力。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大饑荒”?爲什麼大饑荒都發生在北方? 第8張

這種情況下,還沒有來得及逃到其它地區,就餓死了,死在了逃荒的路上。古代的逃荒路,十分恐怖,道路兩側都是散亂的枯骨。

四:古代王朝對於人口流動的約束是十分嚴厲的,這往往導致逃荒都來不及。

北方一旦發生旱災等災情,就意味着龐大的逃荒隊伍。這不僅會對其它地區的經濟發展造成極大的壓力,同時還會造成地域間的衝突。

饑民到達新的地區後,依然無法找到工作自救,那麼就會爲了求生存而搞偷搶騙等非法的事情,甚至會導致農民起義。農民起義一旦爆發,就會裹挾民衆,四處流動搶掠,破壞生產,將兵災蔓延到沒有受災的地方,比蝗災還可怕。明朝末年,南方的饑荒就是兵災引起的。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大饑荒”?爲什麼大饑荒都發生在北方? 第9張

所以,古代王朝,對於逃荒十分害怕。一般情況下,都會死扛,約束民衆待在原地,等待朝廷的救濟。到真的扛不住的時候,纔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允許北方民衆逃荒。而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由此導致一旦受災,餓死一片。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政策,如滿清禁止人口流向東北,認爲那裏是他們的龍興之地。所以,丁卯奇荒之下,逃荒就少了一個可逃的地區。如1942年,河南遭災,但是大半個中國都已經淪陷在日寇之手,災民只能往西逃。一旦受到政策或者戰爭的影響,逃荒都沒地方可逃的情況下基本上就是等死。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大饑荒”?爲什麼大饑荒都發生在北方? 第10張

綜上所述: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糧食生產以及儲備都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因爲一旦遭遇到未知的災害,基本上再有錢也弄不來糧食。不能把希望寄託在風調雨順以及外來的救援上。自救能力是一個國家的最基本的能力。

蝗災、水災、旱災、地震、瘟疫等一些不可抗的自然災害,都需要多多地儲備生存物資。同時,對於生產方式,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工業化城市化,保持原生態的地方,一定要保持,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能成爲救命稻草。多元化的生產方式,多元化的經濟結構,纔是應對任何災害最爲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