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看商鞅變法,分析趙國的變法爲何失敗?

看商鞅變法,分析趙國的變法爲何失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趙國的變法爲何失敗?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221年,200餘年的時間中國的古代經歷了戰國七雄割據的戰亂時期。分別有:秦、楚、魏、韓、齊、趙、燕七個國家,而這個七個國家都有着吞滅其他六國,自己稱霸的想法。

但只有通過變革才能強盛國家的實力,所以每個國家都實施了改革變法。在戰國時期的改革的大浪潮中,有的國家因爲改革成功,走向了人生巔峯,而有的國家卻因爲改革從此走向了末路。

其中秦朝的商鞅變法,是最見成效的,也是最成功的。因爲秦朝稱王的時間是最晚的,距離戰國七雄中最早稱王的魏國還要晚20年。所以秦朝在變法之前還是非常弱的國家,也經常被其他六國侵犯,但是經過商鞅變法,秦朝迅速的強盛了起來,很快的就超過了其他六國,直至最後吞滅六國,統一了中國,可以說這都是離不開變法的成功。

看商鞅變法,分析趙國的變法爲何失敗?

而同一時期的趙國也歷經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初期的時候在軍事上鮮見成效,但到了後期也顯得力不從心了。弊端顯露,最後趙國也因爲改革的不徹底,最後走向了衰亡之路。

秦、趙都是同一時代的國家,而且都是前後實行的變法,兩個國家的結果卻截然相反。下來讓我們一起透過分析秦朝的商鞅變法,來探索趙國變革失敗之處。

秦朝實施的商鞅變法

秦國的商鞅變法是在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秦孝公統治下開始施行的。除了遷都咸陽,還推行了郡縣制、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最主要的一點是廢除了秦朝舊貴族世襲特權的政策。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商鞅變法所實施的具體措施。

大家都知道,商鞅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其實行的變法也是以法家的“明法”“重刑”等基本思想爲指導的。商鞅在法家名作《法經》的基礎上,對秦國的法律做了重要的補充,改法爲律,制定了新的《秦律》。法和律具有不同的含義,法主要是強調內容的公平性,而律更偏重於適用上的普遍性。所以由法到律的轉變並不是一個文字上的簡單變法,而是法律概念和一個國家制度上的一個大的跨越性的變革。

看商鞅變法,分析趙國的變法爲何失敗? 第2張

通過《秦律》的修訂,商鞅主張大力進行法制宣傳,使老幼婦孺皆知法、懂法,不管輕罪、重罪全部都要重罰。不管任何人,只要犯罪都一律嚴加查辦,絕無寬待更無赦免。還實行了連坐法。

引用:《商君書·禁使》:“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爲棄惡蓋非而不害於親,民人不能相爲隱。

上面記載的就是連坐法的內容:就算是夫妻也不能互相包庇,必須要向官府檢舉揭發,使得任何犯罪不能隱匿,否則一旦查出,一家人全部要一起受罰。就這樣商鞅利用極端功利且簡單粗暴的治理方式,在變法十年的時間內快速的爲秦國創造了國民安居樂業,夜不閉戶的安穩社會

《史記》記載了這一盛況:“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

從上面史料記載可以看出,商鞅通過法制上的改革,使得秦朝的百姓一時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盛況。百姓們安居樂業也爲秦朝的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條件。而隨着20世紀以來,隨着大批秦朝文獻的發掘,讓我們更進一步的瞭解了秦朝的制度,特別是在商鞅修訂的法律文書上展現的豐富內容,反映了秦人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當時已經達到的較高水平,這是當時其他六國尤其是趙國所欠缺的。

看商鞅變法,分析趙國的變法爲何失敗? 第3張

商鞅在發展秦朝的經濟上,爲了鼓勵國民耕織和墾荒。商鞅在變法中規定了凡是努力耕織、生產糧食布匹多的,不僅可以免除秦朝沉重的徭役負擔,還可以用多餘的糧食去捐買官爵。但如果有國民不去辛勤勞動,而去經商的,則要連同一家人都要被罰作官府的奴婢。

商鞅實行這一經濟上的變革更在推動農業生產關係方面也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加上後來的水利工程的建設,使得秦國所在的關中地區成爲富庶之地,也爲後來秦國的統一六國的戰爭提供了優越的物質基礎。

商鞅在軍事上更通過獎勵軍功去刺激國民上前線殺敵。商鞅規定:秦國的士兵在前線憑斬獲敵軍首級的數量,去賞賜爵位。可以理解爲,秦朝的平民百姓可以通過參加軍隊,上前線殺敵,憑殺敵的數量可以當官。而如果一旦犧牲了,後代還可以繼承父輩的榮譽,成爲秦朝的達官貴人,最大的賞賜官位,可以封爲列侯(列侯就可以養自己的武士和門人了)。

也正是在這一賞賜制度下,激發了秦朝的很多平民百姓的成爲貴族的夢想,順應了秦人的“戎狄同俗,貪而無親”的傳統意識,使得秦朝的士兵在戰場上都是勇往殺敵,無所畏懼,全新的軍功制度保證了秦朝最終戰勝了其他六國。但其中弊端也有,不過這篇文章得要點是通過秦朝的商鞅變法分析趙國變革的失敗之處,所以暫且不提商鞅變法的弊端。

看商鞅變法,分析趙國的變法爲何失敗? 第4張

商鞅變法的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更是趙國變革中忽略的一點,就是商鞅通過推行了一系列的封建化的改革措施,有效的打擊了秦朝舊貴族的特權勢力。

商鞅首先廢除了貴族的井田制,開創了阡陌制。這裏的井田制指的是大面積的田地,而阡陌指的是原先井田制十分之一的田地面積。這一制度有效的縮小了秦貴族的勢力範圍,更有效的保護了百姓的土地私有制,使得舊貴族無法通過並收田地而剝削秦朝百姓的勞動成果。

其次,商鞅通過建立新的獎勵軍功制而廢除了貴族的世卿世祿制。商鞅規定了賞賜爵位是通過上前線斬殺敵人首級的數量來定,軍事上沒有功勞的,就算是秦朝的舊貴族也不能授予爵位,這樣就有效的從法律上廢除了舊貴族的世襲特權。

商鞅還取消了奴婢制時代的貴族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在秦朝的時候最多得時候有三十六個郡縣,在每一個郡縣設置行政官員,由秦朝中央政權直接統領,大小事務全部上報秦朝中央政權。從而有效的分散了秦朝舊貴族的地方權力及特權,確立了封建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和官僚政治制度。

看商鞅變法,分析趙國的變法爲何失敗? 第5張

從上面可以看出秦朝的商鞅變法是通過軍事上、內政經濟、打壓貴族勢力上都進行了統一全面的改革,所以使得變法很快的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秦國迅速的強盛起來。

在國內,老百姓爲了得到獎賞都一心務農,積極種田織布,生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社會秩序也非常安穩。戰場上士兵們爲了加官進爵,更是都英勇作戰,奮勇殺敵,使秦國在對外戰爭中無往不利。在新法實行了短短的十年後,便使秦國從戰國七雄中最弱小的國家脫穎而出,成爲最富強的國家,這從中都離不開商鞅變法的全面性,統一性。

趙國實施的變革政策及失敗之處

趙國的改革是戰國七雄裏相對較晚的一個國家了,是於公元前302年,趙武靈王統治下實施的改革。而記載表明,趙武靈王的改革只是體現在軍事制度上的改革,只是通過學習了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射的戰術方式,採用騎兵編制和胡人的服飾來進行趙國軍隊的改革。

“趙武陵王下令全部士兵都換上胡服,學騎射,將原先只適用於平地作戰的笨重的鐵甲裝備,換成輕便的胡人服飾,並練習持弓射箭,從而可以遠距離的攻擊敵人。”

通過在戰國後期秦、趙兩國的幾場著名的戰役“長平之戰”“邯鄲守衛戰”可以看出趙國的軍事實力是有目共睹的。不可否定,趙國通過軍事改革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在趙武靈王時期培養出來的名將如:廉頗,李牧,趙奢,等人都可以看出當時趙國通過軍改形成的強盛的將軍陣營。

看商鞅變法,分析趙國的變法爲何失敗? 第6張

但趙武靈王只專注了軍事上的改革,卻沒有擴展到政治和經濟上的改革。導致趙國經過改革後,在經濟上國力沒有得到一點加強。從後來發生的長平之戰爲例,就可以看出趙軍被秦軍圍了四十六日,卻也得不到趙國的糧草等軍用物資的供給,導致軍心動亂,無心應戰,最後敗給了秦國。這就足以說明,趙武靈王通過胡服騎射改革只增強了趙國的軍事實力,在經濟上卻仍然沒有足夠的增強來支持大規模戰爭的需求。

反觀秦朝,商鞅首先就是通過獎賞種植田地較多百姓的方式,來刺激秦朝國民的勞動慾望,從而達到秦朝經濟的強盛。再看趙國,記載的文獻中根本找不到趙國改革經濟的政策。趙國的改革不僅在經濟上沒有進一步發展,在對於趙國舊貴族勢力的改革,更是沒有做任何有效的政策。

據《史記·趙世家》記載:“敬候元年,武公子朝作亂,不克,出奔魏。”“成侯卒,公子傑與太子肅侯爭立,傑敗,亡奔韓”

從上面的記載中可以看出趙國的舊貴族作亂時都發生過小規模的戰鬥,可見趙國的舊貴族都是有一定私人武裝力量的。而趙武靈王在改革的時候,更是受到了舊貴族的勢力的反對,趙武靈王則向舊貴族勢力保證不會牽動貴族的利益,才得以實施下去。這不僅表明了趙武靈王改革的侷限性,更表現出趙國的政治制度依舊是以貴族勢力爲主體,這與秦朝的商鞅變法打擊貴族勢力的政策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看商鞅變法,分析趙國的變法爲何失敗? 第7張

結語:

從上面總結可以看出,正因爲趙武靈王的改革只是處於軍事單層面的改革,卻沒有像秦朝改革一樣進行全面的經濟,政治上,包括打壓舊貴族勢力上改革。導致改革後的趙國,只是軍事能力得到增強,其他方面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增長。再加上舊貴族勢力沒有得到有效扼制,從而影響了趙國一些政策上的決斷,最後註定了趙武靈王的改革的失敗,趙國走向衰亡。

“天下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歷史發展的固定週期律,經歷了數百年的動亂,最後秦朝脫穎而出,統一了中國,這不僅是秦朝變法的成功,更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雖然趙國的改革是失敗的,但是其改革中產生的新的軍制史、服飾史、及思想史對後來的古代戰爭的影響價值是不可否定的。

最後感謝大家耐心閱讀。我們下篇文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