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北魏政權初建立民族文化順利融合,爲何還是沒能統一天下?

北魏政權初建立民族文化順利融合,爲何還是沒能統一天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北魏爲什麼沒能統一天下?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拔硅在前秦四分五裂之際稱王並建立了北朝的第一個王朝,史稱北魏。北魏政權建立之初呈現出一種良好的局面,不僅實現了民簇的融合,更是實現了文化的融合。但身處氏族部落向奴隸社會急速轉型時代的北魏,最終沒能實現國家的統一。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統治者未能清楚地認識到金融體系建設的重要性,未能未雨綢繆的進行經濟體制上的改革。

北魏政權初建立民族文化順利融合,爲何還是沒能統一天下?

北魏建國後沒有發行自己的貨幣,"以物換物"的市場遠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百姓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

雖然北魏的建立結束了黃河流域長期割據的局面,但由於當時北方地區經歷了十六國時期的一系列戰亂,使得北方地區人口銳減、經濟發展滯後。

北魏建立之初,恢復經濟發展迫在眉睫。在經過20餘年的發展建設,北魏的經濟狀況逐漸好轉。根據《魏書》中的相關記載:

"正光以前,時惟全盛,戶口之數,比夫晉之太康,倍而已矣。"

當時北魏的人口數量激增,相較於建國初期人口凋敝的狀況有了很好的改善,一些小的地區人口數就高達幾十萬,這也從側面反應了當時國家經濟發展較爲迅速。

北魏政權初建立民族文化順利融合,爲何還是沒能統一天下? 第2張

北魏對於農業的發展極爲重視。孝文帝爲了調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國家財政收入,進而推行了均田制,同時要求地方官員加以監督。這一項制度的實施使得北魏當時的農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復和發展。

當然,北魏對於農業的重視程度不僅可以通過施行的相關政策中得以看出,也可以從相關史籍中得以展現。如成書於北魏的《齊民要術》一書,不僅總結了黃河流域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耕作技巧,更是詳細記載了不同的環境因素對於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農業的發展必然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隨着北魏經濟的不斷髮展,物價不斷降低,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北魏政權初建立民族文化順利融合,爲何還是沒能統一天下? 第3張

建國初期,北魏每匹絹布高達1000錢,到了孝文帝時期每匹絹布還不到300錢。同時,北魏的鹽業、釀酒業以及冶鐵業等產業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根據《洛陽伽藍記》一書中的相關記載,可以看出洛陽、鄴城等地的商業活動十分繁榮:

"舟車所通,足跡所履,莫不商販焉。是以海內之貨,鹹萃其庭"。

但北魏的金融體系建設卻與農業的發榮發展大相徑庭。北魏建國初期一直都沒有發行自己的貨幣,落後的金融體系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需要。

其實,當時是有一部分前朝所遺留下來的錢幣在市場上進行流通。不過,市場上更爲流行的買賣方式是"以物換物",如以帛、絲、桑等實物進行商品的等價交換。

當時的人們爲了方便交換,甚至將用於交換的紡織品給予了一定的標準,他們將長40尺、寬2尺2寸大小的紡織品規定爲1匹。當然,在市場上人們除了用紡織品來進行等價交換,還有常見的糧食、牲畜等都被充當着一般等價物。

北魏政權初建立民族文化順利融合,爲何還是沒能統一天下? 第4張

所以說,這一時期北魏的社會經濟看似在逐漸恢復和發展,但其真正展現出來的是貨幣制度的倒退。

北魏沒有推行自己的錢幣,在市場上用"以物換物"進行等價交換的行爲,不僅使得交易不易分割和換算,也給了別有用心之人以可乘之機。

人們即使規定了紡織品的大小尺幅,但市場上仍經常出現濫竽充數的現象。那些投機取巧之人用一些根本不能用來製作衣物的糙布去進行商品交換,這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也浪費了大量的市場資源。

北魏政權的建立處於一種社會急速轉型的時代,使得統治者無暇顧及金融建設,而"惡錢"在市場上的盛行又致使全國未能有統一流通的貨幣

從古至今,經濟的發展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北魏不重視金融建設主要是由於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所導致的,北魏政權的建立正處於由氏族部落向奴隸社會轉型的階段。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統治者所要關注的各項改革任務涉及了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多個方面。如統一語言、遷都南下、統一度量衡等等。在這些繁多的改革任務下,統治者根本無暇顧及個別領域,金融建設就是其中之一。

直到金融滯後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當時社會的進步,北魏朝廷纔將改革重心轉向金融領域。公元495年,孝文帝主張鑄造五銖錢用於市場流通。

北魏政權初建立民族文化順利融合,爲何還是沒能統一天下? 第5張

根據《魏書》一書中的相關記載:

"高祖始詔天下用錢焉。十九年,冶鑄粗備,文曰太和五銖,詔京師及諸州鎮皆通行之。"

雖說開始發佈屬於自己的貨幣是一個好的開端,但由於當時用於鑄造錢幣的鋼是一種稀有材料,政府並沒有能力進行大量錢幣的鑄造。

考慮到這種原因,孝文帝當即昭告天下,如果民間有能力鑄造五銖錢,上報朝廷後方可進行鑄造。

雖然允許民間私自鑄造錢幣緩解了國家鑄造錢幣的成本,但是這種行爲很難保證市場上流通錢幣的質量,繼而擾亂了市場秩序。再加上當時五銖錢有很強的購買力,人們在看到唾手可得的利益後,使得民間私自鑄幣的行爲瀰漫開來。

同時,基於人們追逐利益的本性,大量粗製濫造的錢幣流入市場。久而久之,人們自然發現了這些"惡錢"與官方發行錢幣的區別。這樣的錢幣也就會被商家和消費者所拒絕,長此以往,市場上又重新出現"以物換物"的現象。

到了永平年間,爲了緩解市場上以物換物的行爲,北魏又開始鑄造五銖錢,史稱"永平五銖"。相較於之前錢幣的鑄造,這時北魏錢幣的鑄造能力有所提升,政府極大的保證了"永平五銖"的質量和規格。同時,政府還禁止了民間私鑄錢幣的行爲。當然,當時政府還通過一系列的獎懲制度來打擊民間私鑄錢幣的現象。

北魏政權初建立民族文化順利融合,爲何還是沒能統一天下? 第6張

但是,這一系列的措施仍未能起到作用,人們甘願爲了利益鋌而走險,使得"盜鑄"的行爲屢見不鮮。可見,當時的錢幣仍未逃脫之前"惡錢"的命運。即使到了永安年間,有了新的錢幣用於市場流通,同樣因爲民間私鑄的現象未能成爲全國統一的錢幣。

北魏統治者沒有認識到金融體系建設的重要性,使得北魏的發展屢屢受金融建設的桎梏,最終致使北魏王朝覆滅

北魏的建立雖然結束了北方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初期的經濟政治狀況也有所緩和,但之後的發展卻屢屢受到金融建設的桎梏。

在社會發展的強烈需求下,北魏先後發行的3種"五銖錢"均未能建立起足夠的信譽,未能在全國範圍內流通。

不難發現,這些"五銖錢"未能成爲通行全國的統一錢幣,主要是陷入了"新幣發行"到"私鑄、盜鑄錢幣"再到"'惡錢'流入市場"直至"新幣崩潰"的無限循環之中。周而復始,嚴重損壞了北魏的市場秩序以及經濟體系,致使百姓苦不堪言。

北魏政權初建立民族文化順利融合,爲何還是沒能統一天下? 第7張

在這之後,爆發了六鎮起義以及關隗起義等多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最終,這些起義致使北魏政權一步步地分崩離析。

"私鑄"、"盜鑄"的行爲並不是北魏所特有的現象,早在西漢就有過私鑄錢幣的行爲發生,爲何北魏無法杜絕此類現象呢?

筆者認爲主要是由於北魏統治者沒有正確認識到金融體系建設的重要性,也沒能未雨綢繆地進行貨幣政策方面的規劃所導致的。

漢文帝統治時期也有一段時間曾允許民間鑄造錢幣,與北魏不同的是,當時施行的是一種"官民合鑄"的方式。

在當時,西漢朝廷會分派官員對錢幣的鑄造進行監督,同時還呼籲百姓一起監督、揭發,從而從根本上保證了市場上流通錢幣的數量和質量。而且,西漢施行這種"官民合鑄"的方式只是爲了緩解政府一次性鑄造大量錢幣的壓力,待到西漢恢復了鑄幣能力,政府立即取消了私鑄錢幣的合法化。

相比較而言,北魏則是過於依賴民間私鑄錢幣的能力,再加上統治者沒能對此進行有力的監管,進而形成"惡錢"盛行的局面。

北魏政權初建立民族文化順利融合,爲何還是沒能統一天下? 第8張

再從北魏之後對於私鑄錢幣的打擊力度上看,北魏雖然頒佈了一系列的獎懲政策,但是還是使得"惡錢"流入市場。可見,當時的相關政策並沒有得到較好的執行。

當然,如果說統治者未能正確認識到金融體系建設的重要性是致使北魏王朝覆滅的外在原因,那麼其內在原因與其說是商人與百姓私鑄錢幣所爲,不如說是官豪勢力相互勾結所導致。畢竟"惡錢"的盛行與負責鑄錢的官府以及相關監管部門也是脫不了干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