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北魏當初強大到有希望統一全國的政權 北魏最後爲何衰亡那麼快

北魏當初強大到有希望統一全國的政權 北魏最後爲何衰亡那麼快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北魏衰亡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強盛的北魏爲何快速衰亡?北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北魏作爲南北朝時期第一個一統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不但結束了長達135年的十六國亂世,開啓了南北朝對峙局面,而且在南北朝九個更替政權中勢力最強、國祚最長(享國148年)。

北魏在孝文帝“太和改制”後國力達到鼎盛,從綜合勢力上看,是最有希望一統全國的政權。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僅僅過了30多年,曾經興盛一時的北魏竟然快速衰落,於534年分裂而亡。

近幾年來,有觀點把北魏的快速衰亡歸結於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小編曾在一篇文章中分析了孝文帝改革的作用及影響,反駁了這一觀點,認爲孝文帝改革雖有不完善之處,但總體上是利大於弊,功大於過。

北魏當初強大到有希望統一全國的政權 北魏最後爲何衰亡那麼快

實際上,也正是得益於孝文帝改革,才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進程,使北魏的綜合國力達到鼎盛,保持了在南北朝對峙中的優勢地位。

那麼,改革後國力強盛的北魏爲什麼會曇花一現、僅僅過了30多年就走向了衰亡之路?今天,我們從一場影響南北朝局勢的戰爭、一個影響北魏朝政的太后,來看看北魏的衰亡之路。

鍾離之戰:一場戰爭改變了南北朝局勢,北魏從此失去了南北對峙中的優勢地位

北魏從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燾一統北方後,在與南朝政權的對峙中,軍事上一直佔上風。特別是南宋文帝劉義隆於450年組織的第二次元嘉北伐,拓跋燾反守爲攻,一路南下,飲馬長江,更是給劉宋政權帶來毀滅性打擊,北魏在南北對峙中的優勢地位更加突出。

拓跋燾死後,繼位的文成帝、獻文帝勵精圖治,北魏國力持續增強,孝文帝年間,大力推行“太和改制”,北魏發展達到了頂峯。

宣武帝繼位初期,憑藉孝文帝改革後打下的根基,繼續加大對外擴張力度,北擊柔然,南伐齊、樑,北魏疆域不斷南擴,國勢盛極一時。

但宣武帝在發動對外戰爭的同時,沒有很好地處理國家內政,特別是丟掉了太武帝、孝文帝時期的倡廉節儉、嚴懲貪腐作風,開始大興土木,縱容貪腐,後期更是重用外戚,禍亂朝政,致使朝政昏暗腐敗,國力逐漸衰弱,社會矛盾加劇,各地民變不斷。

但宣武帝並沒有認識到國內形勢的嚴峻性,反而一邊繼續借齊末朝政混亂、樑初政權不穩之機,大力南侵,攻城掠地;一邊帶頭崇佛尚佛,大造佛寺。上行下效,朝臣官員、普通百姓也都篤信佛教,致使朝政荒廢,財力空虛。

據史料記載,宣武帝后期,北魏共有寺廟13727所,僧徒衆多。“世宗篤好佛理,每年常于禁中,親講經論,······上既崇之,下彌企尚。至延昌中,天下州郡僧尼寺,積有一萬三千七百二十七所,徒侶逾衆。”(《魏書》)

北魏當初強大到有希望統一全國的政權 北魏最後爲何衰亡那麼快 第2張

北魏國內的腐朽和亂象,給南樑創造了機會。政局穩定後,南樑開始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北伐。正是這場北伐,徹底改變了南弱北強的南北對峙局面。

這場戰爭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鐘離之戰。

鍾離位於淮水南岸,距南樑都城健康不遠,歷來是南北雙方爭奪的戰略要地。此前,北魏孝文帝及宣武帝曾兩次攻打過鍾離,均未得手。

鍾離之戰的過程一波三折。起初,北魏頻頻南犯,梁武帝於公元505年派衛尉卿楊公駐守洛口抵抗。魏軍攻城拔寨,樑軍節節敗退,接連被北魏侵佔了十四郡的土地。

北魏繼續乘勝南下,想一舉蕩平東南。梁武帝決定反守爲攻,收復失地。於是命其弟臨川王蕭宏爲總指揮,駐軍洛口。

北魏當初強大到有希望統一全國的政權 北魏最後爲何衰亡那麼快 第3張

北魏得知消息,派中山王元英率軍迎戰,號稱大軍百萬。雙方戰事沿長江沿岸展開,期間局部爭奪互有勝負。先是樑將韋睿巧妙借肥水攻陷合肥,聲勢大振,令北魏軍望而生畏,稱之爲“韋虎”; 接着,北魏猛將楊大眼在河南戰場接連取勝,並殺樑將藍懷恭。雙方在征戰中不斷增派兵力,戰線延綿40餘城。

樑軍盡遣主力,聲勢浩大,史載“臨川王宏以帝弟將兵,器械精新,軍容甚盛,北人以爲百數十年所未之有。”(《資治通鑑》),但蕭宏膽小怕事,在攻下樑城後,便打起了退堂鼓,被北魏嘲笑“蕭娘”。

更可笑的是,隨後的一天夜裏,因天氣突變,蕭宏竟被一場暴風雨嚇跑,丟下幾十萬大軍,只帶着幾個親信逃走了。魏軍趁機進攻,斬殺樑軍5萬多人,並繼續大舉南下,很快包圍了南樑重鎮鍾離。

此時的鐘離,只有昌義之率3000大軍防守,一旦鍾離失守,南樑門戶大開,後果不堪設想。

梁武帝急派右衛將軍曹景宗率20萬大軍救援鍾離,並令豫州刺史韋睿從合肥馳援。

此時,北魏元英和楊大眼兩路大軍數十萬人已經合圍鍾離城外,展開了猛攻。昌義之帶領3000守軍沉着抵禦,以一當百,打退了魏軍十多輪進攻,殺死的魏軍屍體與城牆齊平。

曹景宗和韋睿兩路大軍趕來後,連夜在距魏軍100步外的邵陽洲構築了一道城池,並派人潛水進入鍾離傳遞消息,大大激發了鍾離守軍的士氣。

決戰開始後,樑將曹景宗、韋睿、裴邃、馮道根等密切配合,很快打退了魏軍的幾次進攻。適逢淮水高漲,樑軍充分發揮善於水戰的優勢,藉助水勢,用小船搭載燃油和草料,火燒魏軍臨時搭建的浮橋,魏軍橋斷潰敗,爭相逃命,淹死十幾萬人,樑軍乘勢追擊,又斬殺十幾萬人,生擒5萬多人。魏將元英、楊大眼單騎逃命,樑軍繳獲的軍械、淄重不計其數。

“(樑)軍人奮勇,呼聲動天地,無不一當百,魏軍大潰。(元)英見橋絕,脫身棄城走,大眼亦燒營去···死者十餘萬,斬首亦如之···緣淮百餘裏,屍相枕藉,生擒五萬人,收其資糧、器械山積,牛馬驢騾不可勝計。”(《資治通鑑》)

北魏當初強大到有希望統一全國的政權 北魏最後爲何衰亡那麼快 第4張

鍾離之戰是南北朝以來北魏輸得最慘烈的一次戰役,也是南北朝交戰以來南朝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勝利,更是南北雙方勢力對比的轉折之戰,此役過後,南樑勢力開始佔優,而北魏從此進入防守衰退之路。

鍾離之戰,不僅扭轉了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北強南弱局面,更極大地損傷了北魏的國力,對北魏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勢力都產生了極爲深遠的影響。

此役過後,北魏國力衰落,爲逃避繁重的徭役、賦稅,民衆或出家爲僧,或流亡山林,社會動盪不安,流民起義不斷,嚴重動搖了北魏的統治基礎,成爲北魏由盛而衰、迅速走向滅亡的轉折點。

北魏當初強大到有希望統一全國的政權 北魏最後爲何衰亡那麼快 第5張

太后亂政:一個倖存的女人攪亂了朝政,把北魏帶進了腐朽沒落之路

鍾離之戰沉重打擊了北魏的軍事勢力和經濟基礎,是北魏由盛而衰的分水嶺,如果從此以後統治者能夠勵精圖治,重振國勢,北魏的歷史也許就會重寫。但接下來一個女人的出現,則攪亂了北魏的朝政,使北魏的政治更加腐朽昏暗,直接促進了北魏的滅亡。

這個女人,就是宣武帝的妃嬪、孝明帝元詡生母——胡氏,史稱宣武靈皇后,或胡太后。

胡氏是北魏司徒胡國珍的女兒,史載其聰明穎悟,多才多藝,文武雙全,射箭能射中針眼。

胡氏進宮,沾了她姑姑的光。胡氏的姑姑是個尼姑,能說會道,特別善於講解佛經。而宣武帝又是個資深的佛教徒,經常請她進宮講佛經,她就藉機屢屢在宣武帝面前吹風,誇讚自己的侄女聰明漂亮。宣武帝就順水推舟,將胡氏接進宮做了一名妃子。

北魏當初強大到有希望統一全國的政權 北魏最後爲何衰亡那麼快 第6張

北魏從道武帝拓跋珪時期就立下了“子貴母死”的殘酷制度,即后妃生下的皇子,如果立爲太子,就要賜死親生母親,防止外戚專權。所以皇帝的后妃們都不希望自己生太子,因爲一旦兒子立爲太子,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命走到了盡頭。所以胡氏進宮時,宣武帝后妃成羣,卻還沒有一個兒子。

但胡氏卻滿不在乎。她對那些害怕生兒子的妃嬪們說:“怎麼能因爲怕死,而讓皇帝沒有兒子呢?”等她懷了龍胎,不聽姐妹們的好意相勸,每到夜晚就獨自祈禱:“但願能生個兒子,立爲太子,死而無憾。”

“唯後每謂夫人等言:“天子豈可獨無兒子,何緣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但使所懷是男,次第當長子,子生身死,所不辭也。”(《北史》)

也許是胡氏的誠意感動了宣武帝,她在爲宣武帝元恪生下了唯一的兒子元詡後,宣武帝竟廢除了祖宗規矩,破例沒有將其賜死。雖然廢除了子貴母死的殘酷規矩,從人道上看是一種進步,但從其後的事實看,正是他的這一人道之舉,給北魏帶來了滅頂之災。

公元515年,33歲的宣武帝病逝,年僅六歲的元詡即位,是爲孝明帝。皇帝年幼,胡氏臨朝聽政,尊爲皇太后。

前面介紹過,胡太后聰明慧悟,多才多藝。執政初期,在輔政大臣的監督協助下,她規規矩矩,很是勤政,也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政治才能。

比如,她下令造申訟車,親自接受百姓的冤情投訴;親自在朝堂策試孝廉秀才、各地推薦的官吏;及時處理朝中繁雜事務,親筆批閱公文。史載其“親覽萬機,手筆斷決”。(《魏書》)

北魏當初強大到有希望統一全國的政權 北魏最後爲何衰亡那麼快 第7張

但好景不長,隨着政局穩定和自己執政根基的穩固,胡太后開始利用自己的權力,爲所欲爲,禍亂朝政。

難耐寂寞,淫亂朝廷。宣武帝早逝,青春貌美的胡太后難耐寂寞,把目前瞄向了朝廷大臣。清河王元懌是他的小叔子,自幼機敏聰慧,容貌秀美,也很有才能,胡太后利用自己的權勢,逼其成爲自己的內寵。後來,又與鄭儼、李神軌、徐紇等文武官員淫亂,並對他們大肆封賞,“淫亂肆情,爲天下所惡。”(《北史》)

崇信佛教,大造佛寺。她主持建造的永寧寺,裝飾富麗堂皇,像人一樣的金像就有十座。在她的推崇下,全國佛寺3萬多座,僅洛陽就1300座。全國上下崇佛成風,大量百姓爲逃避苛捐雜稅和兵役而出家入佛。她還大做佛事、辦齋會,每次都恩賜無數,導致國庫空虛,不得不通過削減官員的俸祿和增加賦稅來維持開支。

北魏當初強大到有希望統一全國的政權 北魏最後爲何衰亡那麼快 第8張

揮霍無度,貪腐成風。一次,她帶領朝臣隨從100多人視察儲藏絲絹的倉庫,下令隨行人員隨便搬取。一看有這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隨行人員拼了命地大顯身手,連扛帶抱,每個人都拿了上百匹。

尚書令李崇、章武王元融因爲背得太多,一個壓傷了腰,一個扭壞了腳。胡太后看他們洋相百出,一邊哈哈大笑,一邊將他們的絹奪下,令其空手而歸,大家都譏笑他們。

在胡太后的帶頭揮霍下,朝廷腐敗成風,奢縻無度,皇室貴族和權臣爭着比奢侈豪華。高陽王元雍是全國首富,家中光奴僕就有6000人、藝伎500人。

河間王元琛家中金銀無數,家裏十幾匹馬的食槽全是銀子打造,他多次和元雍比富,曾和章武王元融說:“我沒見到石崇(西晉首富)不遺憾,遺憾的是石崇沒有見到我。”

朝廷奢縻無度,而對北方柔然的入侵卻不管不問,甚至拖欠守邊鎮將的糧餉,激化了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爲六鎮兵變埋下了隱患。

北魏當初強大到有希望統一全國的政權 北魏最後爲何衰亡那麼快 第9張

任用奸佞,結黨亂政。因爲自己作風混亂,擔心貴族宗室詬病,胡太后就在朝廷結幫拉派,朋比爲奸,重用她的妹夫元叉、宦官劉騰等奸佞小人,打擊迫害忠直朝臣,連皇帝身邊的親近大臣都被他們一一清除。

胡太后的爲所欲爲,把個北魏朝廷搞得烏煙瘴氣,“文武解體,所在亂逆,土崩魚爛,由於此矣。”(《北史》)最後終於引起了他的兒子孝明帝的不滿。528年,胡太后的男寵鄭儼、徐紇擔心以後連累自己,就和太后合計,將孝明帝毒殺,並謊稱孝明帝潘妃剛生不久的女兒爲皇子,立其爲帝,大赦天下。

幾天後看到人心稍定,又承認新帝爲女孩,另立臨洮王元寶暉年僅三歲的兒子元釗爲帝。但爲時已晚,得到消息的地方軍閥爾朱榮以爲孝明帝報仇爲由,率兵趕來。胡太后瞭解大事不好,就帶領後宮妃嬪削髮爲尼,爾朱榮將其從佛寺捉回,和幼主元釗一起拋入黃河。之後,另立彭城王元勰之子元子攸爲帝。

北魏當初強大到有希望統一全國的政權 北魏最後爲何衰亡那麼快 第10張

北魏從此進入了更加混亂的權臣當政時期,其後高歡擊敗爾朱榮,把持朝政,534年,高歡擁立孝靜帝元善見,建立東魏;幾個月後,宇文泰擁立文帝元寶炬,建立西魏,北魏正式滅亡。

從孝文帝改革,把北魏推向鼎盛,到北魏分裂,曾經強盛一時的北魏僅經過30多年就分崩離析。分析北魏的衰亡之路,不難看出,北魏由盛而衰,根源在於宣武帝元恪對外連年征伐,對內政治混亂,爲北魏的衰亡埋下了隱患。

如果說鍾離之戰的慘敗,使北魏一舉喪失了軍事上的優勢,從此進入下坡路,那麼,其後胡太后長達近十年的臨朝亂政,則使北魏的政治體制、經濟秩序遭到更加嚴重的破壞,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場失敗的戰爭、一個亂政的太后,合力摧毀了北魏的政治、經濟、軍事體系,將其推向了滅亡之路。

(參考史料《魏書》《北史》《資治通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