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的滅亡誰該負責?帝國倒塌的三大因素分析!

明朝的滅亡誰該負責?帝國倒塌的三大因素分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明朝倒塌的三大因素分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大多數王朝的末年,一般來說,朝廷對於政局和社會的運轉承擔把握性基本上都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就像將傾的大廈,再多挽救已是無力迴天。除了一般情況下出現的各種內憂外患之外,統治階級的內部基本上也是會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之下,或是不免出現或朝堂之上權臣的咄咄逼人,比如說出不能流芳百世就遺臭萬年的桓溫,或是把軍權抓到自己手裏遙控朝廷的軍事集團,比如袁世凱等人。或是開城頭像,賣主求榮的帶路黨。當然患難見真的也有王保保等人。以明朝的滅亡爲例,在內外的多種因素下促成了帝國的倒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命運還是相對公平的東西,興亡誰人定,勝敗其無品?

明朝的滅亡誰該負責?帝國倒塌的三大因素分析!

一:決定性之一的明末最大軍閥

在明朝的末年,平心而論,在軍事力量的建設上面,明朝政府因爲連年的赤字,對軍隊的後勤配置,軍備更新是相當的不行的。當時明朝的稅負主要是依靠自兩宋依照中國傳統的農耕文明所帶來的絲綢,農業,商業興起並且發展的江南富庶地區,這塊長江中下流域所富養的土地和辛勤的人民爲當時的明廷提供了大部分的財政收入,源源不斷的絲綢由此地經由大運河或者海運,運往都城北京。

但是在國庫虧空,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明朝能按時保障軍餉的軍隊屈指可數,只有比如在遼東前線和後金軍隊血戰的關寧軍才能按時拿到工資。這種局面使得其他軍隊的衣食無度,這也就造成了帶兵的將領等有很大的自主性。在追繳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崛起了明末最大的軍閥——左良玉。左良玉的崛起,筆者覺得還是有相當大的傳奇性的,他從遼東關外的一個小卒崛起,靠着打李自成等起義軍,輾轉於河南各地,一步步的擴充自己的勢力。後人評價:“亡明之天下者,左良玉也。論者咎其瑪瑙山之養寇、朱仙鎮之喪師。夫瑪瑙山之養寇誠然。”朱仙鎮的失敗,正是由於左良玉不自願出戰的結果。對比張獻忠和李自成,一勝一敗,難道是因爲李自成比較厲害嗎?

明朝的滅亡誰該負責?帝國倒塌的三大因素分析! 第2張

但是在擴大自己的軍隊的過程中,因爲明朝一貫就有的派出太監監督帶兵的將領,這就讓人在外面打仗感到自己明明已經拼死拼活,朝廷還不信任將領的感覺,在加上各地督撫的想法和行政手段不一,導致左良玉經常出工不出力,除非朝廷措辭比較嚴厲的旨意下來,不然想調動左將軍那真的是癡人說夢。特別是和楊嗣昌和熊文燦之間的矛盾,更是導致左良玉不聽從朝廷的調遣,儘管崇禎用加官進爵的方式來籠絡他,仍然不爲左良玉所動。

在這時候的左良玉早就把自己出賣給魔鬼。在朝廷普遍保證不了軍隊糧餉的情況下,左良玉的軍隊可以達到八十萬,該人的水平自然是不同一般,但是他的飛揚跋扈導致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時候,左良玉接到勤王的旨意依舊觀望不前,筆者覺得,他對明朝的覆滅負有首當其衝的責任,禍害完崇禎,左良玉接着用個人的小人之心禍害南明,他和江北四鎮的矛盾導致南明的邊疆防守空虛,他雖然之後病死,但是兒子左夢庚的降清更是爲清軍的南下鋪平道路,左良玉是明朝第一罪人毫不爲過。

明朝的滅亡誰該負責?帝國倒塌的三大因素分析! 第3張

二:行政手段的混亂

縱覽崇禎一朝,筆者覺得整個朝廷從朝堂到地方,行政管理都是極度的混亂的,這也造成了對付農民軍等重大問題屢次出現機會而掌握不住。在朝堂上,雖然閹黨已經被崇禎連根拔起,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明朝一貫有的黨爭問題。崇禎一朝,引發黨爭起點的是周延儒和溫體仁倆個人。以溫體仁爲例子,作爲朝廷的首輔,沒看見他在朝局上有什麼大的建樹,反而和唐朝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一般,專門用捧殺的方法來對付他的政敵。

崇禎時,誤國輔臣皆指周延儒、溫體仁,誤國樞臣皆指楊嗣昌、陳新甲。然歷數前後輔樞,其智睿優長,又推四人最。這四人缺乏出將入相的才能,但是長期把持朝局,崇禎哪有不失敗的道理

明朝的滅亡誰該負責?帝國倒塌的三大因素分析! 第4張

他很擅長在皇帝面前誇獎一個人,當皇帝覺得此人可以大用的時候,馬上揭露他政敵的短處讓崇禎來加深對他的厭惡感,特別是和水太涼,頭皮癢的錢謙益進行較量的時候,更是讓朝堂上下弄得雞飛狗跳。筆者認爲,作爲國家內閣的首輔,在王朝的末期,不思進思變來解決眼皮底下的社會矛盾,反而讓個人的利益擺在國家之上,崇禎的用人不明也是可見一斑,特別是崇禎拼了命的狂換首輔大臣和封疆大員,更是加深了這種局面。

除了朝堂之上因爲政見不合導致的你死我活之外,地方官的管理混亂也是崇禎朝的一個問題之一。在管理農民軍的流動性強的問題時候,在一開始,崇禎並沒有想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而是隻用只可以管理一兩個省的巡撫,總督等官員來對付農民軍。這也就造成了地方官員掣肘於行政級別和管理混亂的局面。到了後期,崇禎纔想出了督師這個辦法來針對農民軍的流動性強的問題,比如明末的名臣盧象升,洪承疇等人都擔任過這個位置。但是到了這個時候,烽火燎原的農民軍已經成尾大不掉的態勢了,更何況,前文說到過,明軍之中還有左良玉這種陽奉陰違的人物存在,行政手段的混亂也是筆者覺得導致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明朝的滅亡誰該負責?帝國倒塌的三大因素分析! 第5張

三:社會的動盪性

從後世不少的解析中,大家也知道,明末有所謂的小冰河時期,在這個極端天氣的情況之下,中原大地餓殍遍野,雖然明朝政府也採取了不少的措施來處理饑荒的問題。但是在遼東邊關長年吃緊的情況之下,大明哪有多餘的財政配置來解決社會的保障問題。翻看崇禎時期的自然災害,你會發現,這個時期的人確實活得太不容易了,地震,旱災,冰雹等各種災難接踵而至,當時起義軍的流動性作戰又給明朝政府出了很大的難題。用人方面楊嗣昌難逃其責“明季士大夫問錢穀不知,問甲兵不知,於是嗣昌得以才顯。但是最後卻沒有成功,難道不是楊首輔私心太重的問題嗎”

左良玉從邊軍的一個小兵成爲明末最大的軍閥,個人能力自然是有,但是他屢次對上級飛揚跋扈成爲了不能一次性解決農民軍的難題之一,也就此坑死了熊文燦和楊嗣昌。特別是到李自成打進北京城的時候,左良玉更是無視崇禎的勤王詔書。在南明,左良玉更是避戰清軍,找藉口誅殺馬士英,導致沒人防守清軍,更是導致弘光朝的內戰,說他是明朝滅亡的第一罪人,毫不爲過,以上也就是筆者覺得,明朝滅亡的幾大原因。

明朝的滅亡誰該負責?帝國倒塌的三大因素分析! 第6張

五六百年以來,對於明朝爲何滅亡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借用布羅代爾的時段理論來看,明朝正處於封建王朝發展的末期,君主專制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與西方如火如荼開展的工業革命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樣一個落後於時代的封建帝國,其內部的上層建築早已腐朽不堪,在經歷長期的內憂外患後,終於崩塌。儘管崇禎皇帝再費力復原這座“大廈”,也已是無力迴天。這不是崇禎個人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歷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