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典型的悲劇!蜀漢的滅亡不該有姜維承擔責任!

三國典型的悲劇!蜀漢的滅亡不該有姜維承擔責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說姜維是悲劇的?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三國演義》的視角中,以蜀漢的興亡衰敗作爲整個故事的敘述主線,然而,整個蜀國的故事,卻是一個悲劇的典型:

劉備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關羽威震華夏卻轉瞬敗走麥城;張飛力敵萬人卻死於宵小之手;諸葛亮六出祁山卻最終功敗垂成……

這些三國前期的英雄雖然有着悲劇的結局,但卻曾經有過氣吞山河,豪氣干雲的雄偉功績。而姜維,作爲一個曾經的魏將,卻承載了本不應該由他揹負的整個蜀漢理想破滅的最大悲劇。

姜維,字伯約,天水人。他的父親曾經爲曹魏政權血灑沙場,馬革裹屍,姜維由於父親的緣故,被提拔爲了天水郡的參軍。或許,他也曾經想像父親一樣縱橫馳騁,爲大魏捐軀。然而歷史總是愛和人開玩笑,姜維最終歸降了諸葛亮,傾心拜在其門下,成爲了孔明之後,蜀漢唯一有能力與魏國一決高低的將領。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初次北伐中原時,運籌帷幄智取三城,所到之處無不望風而逃,唯有姜維識破了諸葛亮的計策,定下埋伏,險些活捉了趙雲。當然,按照《演義》“諸葛多智而近妖的傳統”,諸葛亮很快便重新部署,使出一招反間計,賺的姜維走投無路,只得倒戈卸甲,以禮來降。

在整個《演義》的故事線中,狡詐陰險如曹操者,聰明睿智如周瑜者,反覆無常如司馬懿者,紛紛落敗在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之下,但作者偏偏設計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卒姜維,打破了諸葛亮算無遺策的記錄,這既是作者對姜維的偏愛,也象徵着姜維有着優秀的能力,扛起“後諸葛時代”的蜀漢大旗。

三國典型的悲劇!蜀漢的滅亡不該有姜維承擔責任!

諸葛亮得到姜維,大喜過往,準備將畢生兵法所學交予姜維,將其培養成自己的繼承人。他在寫給蔣琬的信中說:“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他將姜維的能力放在蜀漢的老革命馬良之上,足見對姜維的重視與偏愛。

其實,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他怎麼會看不出漢室不可復興,曹魏不可卒除的局勢,他怎麼會不知道蜀國是一盤死棋,他何苦將姜維也拉入自己的苦海,做着西西弗斯的無用之功呢?

其實,諸葛孔明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知其不可爲而爲之,“不伐賊,王業亦亡”,那倒不如豁出去全力以赴戰一場。他肯定從這個崇拜鄭玄的年輕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他肯定知道,這個目光炯炯,面容堅毅的年輕人一定也心懷漢室,是和自己一樣的理想主義者;他肯定明白,對於理想主義者而言,放棄比失敗更難忍受。

姜維的父親早亡,自幼便和母親相依爲命,熟讀儒家經略的姜維當然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但在蜀漢軍中,他顯然已經接受了諸葛亮的價值觀,爲一個早已滅亡了十餘年的漢室政權做着不可能的復興,像只飛蛾一般,毅然決然的撲進了那若明若暗的燈火之中。

姜維的母親思子心切,給兒子寫信,讓他尋找一味中藥當歸,意即喚子早歸。自古忠孝難兩全,姜維回信道:“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遠志也是一味藥材,姜維自此之後再也沒有回過自己的故鄉。

三國典型的悲劇!蜀漢的滅亡不該有姜維承擔責任! 第2張

“長星昨夜墜前營”,公元234年,漢丞相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在《演義》中,孔明臨終前將自己的畢生心血《兵法二十四篇》交給了姜維,從此之後,姜維正式“繼丞相之遺志,討篡漢之逆賊”。

在《三國演義》中,姜維九伐中原,其實在歷史上,姜維北伐了十一次之多,但無一例外,悉數敗北。

在蜀漢外部,鄧艾、鍾會等人都是姜維的有力對手;而蜀漢內部,蔣琬、費禕等人都不贊同北伐的策略,暗中掣肘於姜維,加之劉禪的近臣黃皓興風作浪,姜維成爲了處在夾縫中的人,北伐之路步步維艱。

曾經一度的,姜維將鄧艾圍困在祁山之上,而黃皓擔心姜維功勞過大,連忙慫恿劉禪讓姜維退軍。這一幕不禁讓人想到直搗黃龍的岳飛,正待收拾舊山河,奈何十二道金牌連發,功敗垂成。

姜維之路,實在要比諸葛亮坎坷的多。

諸葛亮念念不忘的是先帝,而姜維年年不忘的是丞相。然而大廈將傾,狂瀾既倒,蜀漢的命運已是雨中浮萍一般飄搖無依,英明神武如諸葛亮者,也不過是盡己之能,爲蜀漢強行延壽罷了。而姜維,爲劉備諸葛亮興復漢室的理想,站好了最後一班崗。

公元263年,魏軍在鍾會、鄧艾的統率下大舉伐蜀,情勢萬分危急,姜維放棄了戰略重地漢中,轉移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閣防備鍾會,鍾會久攻不下,正當撤軍之時,卻傳來了一個猶如晴天霹靂一般的消息——鄧艾率小股部隊繞道逼近成都,後主劉禪在譙周等人的煽動下,成都不戰而降。

此時此刻,一切的抵抗都失去了意義,一股無名的怒火燃遍了每一位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吾等死戰,何故先降耶?”但是將士們的憤怒很快就平息了下來。

是啊,蜀漢國小力弱,將士們連年征戰,將軍白髮征夫淚,早已是不堪重負,就這樣結束戰爭,或許對每一個人都有好處。畢竟,人們只關心與自己休慼相關的東西。

按照常理來論,故事到這裏應該要結束了,無論是丞相的知遇之恩還是自己的忠君愛國之情,姜維能夠做到這一步,爲一個行將就木的政權捨生忘死到這種程度,已經是很足夠的了。

但是姜維畢竟是姜維,在朝中大臣的打壓之下他沒有放棄,在強敵環伺的戰場上他沒有放棄,在後方皇帝的掣肘之中他也沒有放棄,那麼現在,皇帝投降,國家滅亡,又有什麼理由能夠讓他放棄自己的理想,向命運做出妥協呢?

他在給劉禪的密摺中寫道:“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三國典型的悲劇!蜀漢的滅亡不該有姜維承擔責任! 第3張

姜維早就看出了鍾會的野心,他慫恿鍾會殺掉鄧艾,舉兵自立。而鍾會也很欣賞姜維的才華,兩人一拍即合,說幹就幹。

本來,這個計劃成功之後,姜維便可藉機殺掉鍾會,重新奪回益州,繼續堅持抵抗。但是鍾會操之過急,事情敗露了出去,魏軍將士紛紛起來反抗,鍾會、鄧艾、姜維三人在亂軍中皆被殺害。

他臨終前的一呼:“吾計不成,乃天意也!”執着反抗天命到如此程度的姜維,終於還是在最後一刻,信了天。

從劉備起兵的那一刻,蜀漢政權的所有人便開始了一場與天賭命的大夢。他們看見過希望:赤壁的火光,西川的稻米,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關雲長的青龍偃月刀。

他們也感受過幻滅:猇亭的烈焰,白帝的託孤,關張的殉難,上方谷的瓢潑大雨。

蜀漢的所有人,都在漢末三國的的亂世之中盡力的發光發熱,雖然都是以悲劇作爲終章,但他們曾經榮耀過,也算不得遺憾

唯獨姜維,從加入蜀漢的第一天起,整個國家便像一輛過載的大車無可挽回的走向了下坡,姜維便是那個拼死擋在車輪之前的人。

三國典型的悲劇!蜀漢的滅亡不該有姜維承擔責任! 第4張

所有的輝煌與榮耀,不過是別人口耳相傳的流光碎影,他從來沒有擁有過,就談不上理解失去的滋味。

最終,他的奮鬥成爲了別人樂不思蜀的資本,成了豎子在史書中的笑料,成了整個三國最大的悲劇。

悲劇在表現對偉大崇高的人的摧毀的同時,更表現出無法摧毀的人的偉大和崇高。

蜀之亡,非將軍之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