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皇帝選繼承人的制度有什麼缺陷?雍正爲什麼要祕密立儲?

古代皇帝選繼承人的制度有什麼缺陷?雍正爲什麼要祕密立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代皇帝選繼承人的制度有什麼缺陷?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中國古代,因爲是封建王朝,所以,統治者十分重視皇位的繼承,常常實行“預備立儲”的制度。但是,這種制度卻有兩種重大缺陷:

一是、預備好儲君後,官員們容易見風使舵,攀附儲君,結黨營私。在太子還沒登上帝位和太子繼承皇位後,這些黨派容易被分割,造成朝綱混亂。

二是、儲君應當選擇誰,這個問題十分重要。若是不制定相對比較公平的,讓衆人信服的立儲君制度,則容易引來大臣的不滿,導致皇子們紛爭不斷和朝政動盪。

古代皇帝選繼承人的制度有什麼缺陷?雍正爲什麼要祕密立儲?

在開國的時候,君主們的傳位通常有兩種方案:

一種、是把皇位傳給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這種方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兄終弟及”。

一種、是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也就是“父死子繼”。

但是,我們都知道,皇帝的妻妾嬪妃衆多,子女自然少不到哪裏去。可是,皇位就那麼一個,每一個子女都是自己的親生骨肉,這時候,該傳位給誰呢?

於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嫡長子制度,由此誕生。然而,這種制度,卻有它本身固有的,不可克服的弊端。在中國古代家庭裏,正房妻子生的子女,被叫做嫡出子女,側房妾室生的子女,則叫做庶出子女。像這樣的嫡庶區分,也是中國古代等級制度中的一環。

在皇家中,嫡庶等級之間的皇位競爭更是激烈,矛盾也十分尖銳。雖然,制定了嫡長子制度,但是,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皇位繼承的問題。

古代皇帝選繼承人的制度有什麼缺陷?雍正爲什麼要祕密立儲? 第2張

綜上所述,皇位繼承製度的這些缺點,在清朝時期也受到統治者的關注。

因此,清朝時期的雍正皇帝,實行了一種比較特殊的“祕密立儲”制度。但是,這種祕密立儲君的制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皇位繼承的一些缺點。爲了說明這一制度的來源,我們在這裏先要把滿族的皇家立儲君制度的演變過程,簡單地介紹一下。

清朝的建立者努爾哈赤,在剛開始的時候,是立嫡長子爲自己的繼承人。後來,廢掉了嫡長子,改選嫡次子代替嫡長子,不久後嫡次子又被廢黜。於是,規定在努爾哈赤去世以後,則由各個旗主推舉出一人擔當“大汗”。最後,嫡子皇太極被推舉,後來,稱帝。

皇太極死了以後,他的弟弟和兒子開始爭奪皇位,最後,皇太極的另一位兒子福臨在孝莊跟多爾袞的扶持下登上了帝位,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這樣的結果,實際上是“兄終弟及”和“父死子繼”的皇位鬥爭,最終,父死子繼獲得了初步勝利。

古代皇帝選繼承人的制度有什麼缺陷?雍正爲什麼要祕密立儲? 第3張

後來,因爲順治帝早死,未能立嫡子爲儲君,但是,父死子繼的思想,已經在皇家中成爲了主導觀念。到了康熙登上帝位繼承大統的時候,也標誌着皇家父死子繼的皇位繼承製度,最終被確立下來。

到了康熙年間,三藩之亂帶來了國家的動盪不安。爲了穩定這種局面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康熙帝立年幼無知的嫡長子爲太子。幾十年後,太子長大成人。此時的太子,已經三十多歲了,所以,他並不滿足於“太子”這一位置,想要登上帝位,可是,此時康熙仍然在位且身體康健。

如此一來,康熙與太子之間的矛盾日漸加深。同時,太子在私底下不斷的拉幫結派,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再加上,他從小嬌生慣養,對於王公大臣非常看不起,經常凌辱鞭撻他們。剛開始,康熙對於這種情況,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到了後來,康熙實在是忍無可忍,便廢黜了太子。

但是,康熙只有這麼一個嫡子,於是,一時之間各位庶出皇子紛紛起來爭搶儲君之位。迫於皇子們這麼激烈的競爭,和大臣們一片怨聲請求立儲君的無奈之下,康熙只好把原來的太子重新立了起來。可是,太子依舊死性不改拉幫結派。而其他皇子也沒閒着,繼續明裏暗裏的爭鬥,誣陷太子。

古代皇帝選繼承人的制度有什麼缺陷?雍正爲什麼要祕密立儲? 第4張

皇子們的儲位之爭,讓康熙帝感到十分煩悶,最終,他嚴懲了太子黨中最活躍的幾個人以殺雞儆猴。隨後,康熙再次廢掉太子。在此之後的許多年裏,儲位之爭不斷,很多官員因爲儲君問題分裂成了多個黨派,這更是造成了嚴重的政治影響。後來,在九子奪嫡中,四皇子成了繼承人。

雍正帝上位後,吸取了康熙時期皇子們儲位之爭的教訓,決定實行一種新的立儲方式,那就是:祕密立儲制度。這種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皇帝把自己選定的太子人選,寫成兩份相同的密詔:

一份密詔放在一個小匣子裏密封保存,當着諸位大臣的面,藏在宮中最高處的一塊匾後面,以此向國人傳達出一種“太子已立,天下安定”的訊息。

另外一份密詔則是由皇帝本人來親自保管。

皇帝臨終之前,憑藉着這兩份密詔上面所寫下的太子名字來傳位。這樣的做法,即使皇帝遭遇不測,沒能把自己保管的那份密詔拿出來,或者其他人不能找到這份密詔,也有匾後密詔爲憑證。此後的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帝,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選拔出來登上帝位的。

古代皇帝選繼承人的制度有什麼缺陷?雍正爲什麼要祕密立儲? 第5張

咸豐帝只有一個兒子,所以,他沒有選擇,死後只能由這個兒子繼承皇位。而接下來的同治、光緒二帝都沒有兒子,所以,他們都只能從家族的旁支中挑選出自己心儀的繼承人。

其實,像這樣祕密立儲君的做法,除了將要立的太子名字保密之外,還要不拘泥於嫡長,從皇子們的綜合評價出發。乾隆最開始祕密立儲君的時候,其實,也受到了嫡長觀念的影響。而這,也許跟他和嫡妻的感情深厚有關,所以,他愛屋及烏,一併喜愛了嫡妻所出。

當嫡子死後,乾隆對於嫡長子制度,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權衡利弊之下,乾隆決定廢除傳統的嫡長子制度,改爲依據皇子的品行選擇儲君。爲了讓自己的想法順利實行,乾隆還專門書寫了一份上諭以表明自己的態度,他說:立儲君“以長不以賢,以貴不以長”的說法,實在是荒謬無比。

其實,想要實行祕密立儲的方案,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破除原有嫡長子制度的限制。由此來看,雍正帝纔是第一個不拘於身份的高低、嫡出庶出和年齡大小等來選擇儲君的皇帝。

古代皇帝選繼承人的制度有什麼缺陷?雍正爲什麼要祕密立儲? 第6張

當年,雍正帝祕密立下的儲君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帝)的身份,在衆多皇子中算不上最尊貴的,也算不上最年長的,可是,雍正帝還是立了弘曆爲儲君,這其中,雍正就是因爲看中了弘曆的品行和才幹。而此後的皇帝們都是如此,在諸位皇子之中,綜合他們的才能、品德等方面,進行考慮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