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安史之亂後唐朝財政支柱之一 10多年增長了15倍

安史之亂後唐朝財政支柱之一 10多年增長了15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安史之亂”後唐朝的財政支柱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安史之亂後唐朝財政支柱之一 10多年增長了15倍

“安史之亂”爲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劉晏在“安史之亂”爆發後的第二年被任命爲度支郎中,即戶部主管財政收支的副長官,到叛亂平息的公元763年,他取得剛剛登基的唐代宗的信任,升任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相當於副宰相,同時兼領人事和財政事務,成爲帝國最重要的行政首長之他前後主管天下財政長達20多年,是有唐代任職時間最長的財政長官。

安史之亂後唐朝財政支柱之一 10多年增長了15倍 第2張

在財經思想上,劉晏並無特別的創見基本上是“桑弘羊再世”。在當時的知識精英階層,桑氏之名已然敗壞,然而就如同桑弘羊力排衆議地褒揚商鞅樣, 劉晏亦視桑弘羊爲楷模。與桑弘羊相比,劉晏身處於皇室權威急速下墜之所面對的局勢當然更爲兇險,爲了重現中央集權,他的手段更加巧妙。若比較劉晏的鹽法與之前衆人一從 桑弘羊到第五琦一的不同可以發現,他的“民產官收一商銷”是一個效率更高、更注重利益分配的官商合營模式。這些措施果然立竿見影,食鹽專賣收入逐年增加,10多年增長了15倍,以至於佔到了全國財政收入的一一半。這也是財政史上,鹽稅佔國庫收人最大比例的時期之一。

安史之亂後唐朝財政支柱之一 10多年增長了15倍 第3張

除了官營鹽業,劉晏還對全國的重要商品產銷進行管制,把桑弘羊的平準、均輸制度重新搬了出來。他在各地建立常平倉,相當於倉儲和物流中心,設置了知院官,隨時瞭解各種商品價格的動向,然後“賤增貴賣”,以獲其利。《舊唐書.劉晏傳》記載說,“他全面掌握了商品的供銷動向,政府獲得了重大的利益,而市場波動則得到了平抑,這是真正高明的治理之術”。中唐在“安史之亂”以後,沒有陷人更大的亂境,與劉晏以果斷的專營政策迅速改觀了中央財政的狀況有很大關係

安史之亂後唐朝財政支柱之一 10多年增長了15倍 第4張

劉晏爲政十分勤勉,大小政務無論輕重,都能在一日 之內就作出決斷。他上朝時騎在馬上,心裏還在籌算賬目,退朝後在官署批閱文卷,常常是秉燭達旦。在他的精心打理下,代宗執政將近20年,經濟元氣日漸復甦。公元779年,代宗駕崩,37歲的長子李適即位,李適是一個跟太祖父李世民經歷很類似的少年英雄,20 歲時就被父皇任命爲天下兵馬元帥,在前線與安中叛軍決一死戰。他登基之後,決意學習漢武帝,徹底切掉藩鎮割據這顆大毒瘤。然而,李適最終沒有學成漢武帝。在財政上,他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在的位的第二年,聽信讒言,居然處死了自己的“財神爺”劉晏。史載,劉晏死徒四壁,只有兩車書籍和幾鬥米麥,天下爲之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