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婚姻”一詞是如何來的?古代不同的時代有怎樣的婚姻制度?

“婚姻”一詞是如何來的?古代不同的時代有怎樣的婚姻制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婚姻”一詞是如何來的?古代不同的時代有怎樣的婚姻制度?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婚姻,古時又稱“昏姻”或“昏因”。在我國古代的婚禮中,男方通常在黃昏時到女家迎親,而女方隨着男方出門。這種“男以昏時迎女,女因男而來”的習俗,就是“昏因”一詞的起源。也就是說,婚姻是指男娶女嫁過程。

“婚姻”一詞是如何來的?古代不同的時代有怎樣的婚姻制度?

西周時期,我國通行的是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的婚齡制。古人認爲:男三十筋骨堅強,可以作父親,女二十發育成熟,可以當母親。這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生理知識認識水平的提高。此後,歷代王朝關於婚齡的規定逐漸降低。

春秋時期,齊桓公規定:男子三十成家,女子十五出嫁。

漢代曾規定:女子十五以上不出嫁者交五倍的賦稅,強迫人民早婚,以至很多父母不懂怎樣撫養教育兒女,造成嬰兒死亡率增高。

西晉規定:女子年十七,父母不爲其出嫁,由地方官史擇配。北周時男十五,女十三以上都要婚嫁。

唐初爲緩和社會矛盾採取休養生息政策,對婚齡有所放寬,規定:男二十娶,女十五嫁。此後,自宋至清,法定的婚齡都在男十六,女十四左右。

由於中國古代社會生產力低,勞動人民也需要勞動力來維持生活,因此在歷代統治者強迫下,也逐漸接受了早婚政策,並形成了中國古代社會中早婚早育的傳統心理狀態

我國西周以前,已有不甚嚴格的同姓不婚習俗。它符合人類婚姻由羣婚到一夫一妻制進而消滅近親通婚的歷史趨勢,是我國婚姻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在古代,王室的婚姻,可以說是一種很“麻煩”的事,首先要“門當戶對”,但皇帝只有一個,自然不可能有兩個王室,於是也只能有求於功臣勳爵之家。例如漢武帝時,長公主要嫁人,卻很難找對象,結果選來選去,只有選了當時在軍事上有最高威望的大將軍衛青,但衛青在未成名之前,卻只是爲長公主控馬的小卒。

與皇帝做“親家”,在我國曆史上,有一個人是非常出名的,他就是後周的獨孤信。所生三個女兒,竟分別嫁了三個皇帝。一個嫁給後周皇帝封爲周後,生周武帝;一個嫁給隋文帝,生隋煬帝;一個嫁給李淵的父親,生下唐高祖。同時有此榮耀,歷史上也只有他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