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解密: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是怎樣被“發明”的?

解密: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是怎樣被“發明”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末民初,西方的圖騰學說傳入中國,誕生了一批圖騰學者。圖騰之說會盛行,是因爲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爲了救亡目的,急於普及、論證中國的民族概念,而讓民衆能團結在民族獨立的旗幟下。起初,在衆多的圖騰學說中,龍的地位並不突出。呂振羽《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中所列的中國史前圖騰有數十種,關於龍的內容僅有兩句話。

真正確立龍作爲中國圖騰地位的人,是聞一多。他在《伏羲考》一書中建立了今天廣爲流傳的說法,“所謂龍便是因原始的龍(一種蛇)圖騰,兼併了許多旁的圖騰,而形成的一種綜合式的虛構的生物……”他的論證方式接近循環論證,使用材料也是任意拼接。所謂“化合式圖騰”,並沒有相應的人類學理論作爲支撐。

解密: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是怎樣被“發明”的?


事實上,中國很可能並不曾存在圖騰社會,因爲在圖騰理論中規定的各種特點,譬如“圖騰禁忌”、“外婚制”等,都不適用於史前的“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