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何柱國的出身如何?他與神木中學有什麼淵源?

何柱國的出身如何?他與神木中學有什麼淵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何柱國,廣西容縣楊梅人,其父何繼福是地方上一名鄉紳。何柱國爲繼室所生,其父於柱國出生不久後便去世,是其養母養大的。早年先後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和日本士官學校,曾任保定軍官學校教官、分隊長一九二二年,他投奔張作霖,先後任東北講武堂教官、東北軍團長、旅長、師長、軍長等職。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三省淪子敵手,當時任臨榆地區警備司令的何柱國將軍,率部在山海關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一九三二年底,打響了長城抗戰的第一槍,重創入侵之敵。表現了 中國軍人守土禦侮的愛國精神。

何柱國的出身如何?他與神木中學有什麼淵源?

在“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採取不抵抗政策,將東北三省的遼闊土地拱手送給了日本人。張學良作爲主政東北的“少帥”受到全國輿論的譴責,背上了賣國賊的、“不抵抗”的罪名,他給何柱國旅長的信中,抒發了自己對於國土淪喪的悲痛的心情和想報國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現在最重要的,要確實團結,上下一心,外可以御強敵,內可以除賣國賊”在信中,他對蔣介石還抱着希望,擁護蔣的武力統一中國的主張,但最終是成爲了蔣的替罪羔羊。在之後的歲月中,張學良重新得到任用,,但也認識到了“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錯誤。所以在西安事變時,他找回了三位東北高級將領,其中一位是何柱國,何國柱受到了張學良的囑咐“要做到停止內戰,一直抗日”主張。在東北任軍長,是國任騎兵第二任軍長,抗戰開始後,騎二軍西安保德,與八路軍一二0師駐地相鄰。張學良之所以對何國柱等人委以重任,也是因爲何柱國等人對蔣介石的政策早已抱有不滿的情緒,何國柱等人也是比較有大將風範的人,在軍隊中也是比較有領導能力的人,心中一身的正義得到了張學良的賞識。

之後,何柱國與賀龍時有交往,相互協作,抗擊日軍作戰的過程中,遵守兩軍的正義並且都把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作爲首要的任務。即使是張學良護送蔣介石回到南京之後,蔣介石就表現出他本來的本相,張學良被判處有期徒刑。但是他仍然給當時爲軍長的何柱國寫信,只是寥寥數語卻表達他希望自己和何柱國抗日的決心。何柱國對中國早日脫離日本魔爪保佑很大的希望,但仍然關心祖國前途,反對內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和平建國方針。一爲四九年全國解放時,他致電毛澤東、周恩來同志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當時駐紮咸陽的何柱國奉命趕赴晉北原平待命,歸入第二戰區序列。1937年8月,爲防守太原,何柱國率騎兵自風陵渡過黃河,何柱國奉命自參加了第二戰區的軍事會議。9月14日,何柱國奉命自原平北上,阻擊由大同南下的日軍酒井機械兵團支隊,並破壞平緯鐵路,同八路軍120師賀龍部協同作戰。9月17日,何柱同日軍在井坪作戰,日軍傷亡五、六百人,何柱國部損失慘重。不久,日軍主力過朔縣南下,何柱國部轉赴井坪以西休整。

何柱國的出身如何?他與神木中學有什麼淵源? 第2張

1939年1月,何柱國部調往神木休整。在神木期間,何柱國部爲百姓做好事,何柱國創辦神木中學,幫農民修“雲惠渠 ”。1939年冬,日軍自察哈爾進攻伊克昭盟,國民政府決定遷移成吉思汗陵。1939年5月,護靈專使何柱國派兩個騎兵團防守要隘。同年7月,成吉思汗陵寢遷至甘肅隆山的太白宮。何柱國部駐陝北期間,爲解決軍事問題,何柱國曾經三度赴延安,受到毛澤東歡迎。何柱國希望可以抗日統一戰線能夠繼續有效的執行,在期間蔣介石政府在正面戰場發揮着比較大的作用,這對何柱國積極抗日提供了比較有利的條件。1939年,何柱國率騎二軍調防豫南。不久,新四軍彭雪楓游擊隊進至淮陽、亳縣,同何柱國部聯防。並且1940年,新四軍參謀長張雲逸指揮長江以北的新四軍部作戰。張雲逸、何柱國雙方互相派聯絡人員至對方部隊,一起商討作戰。特別並且和駐防在渦北的新四軍保持着友好的關係,並和新四軍六支隊彭雪楓司令員進行會談,在會談中達成了互補交鋒的協定。即使是蔣介石的正面戰場趨於潰敗對抗日統一戰線提出異議,並且對新四軍等軍隊發出對其作戰命令,也只能向天上放槍。互不傷害,並且在後來的協議當中,互相還交換了極爲機密的電臺密碼,互通情報,這對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不少的努力。8月,日軍向豫皖邊區大舉進攻,何柱國善於根據地形採取埋伏突襲、近戰夜戰等靈活機動的戰術,有效阻擊了日軍的南侵。10月,民國政府調何柱國、安俊才率騎二軍進駐沈丘國統區。之後的幾年間,日軍多次重兵壓境,何柱國率騎二軍浴血奮戰,終於保住了項城、沈丘、界首、臨泉、潁上、太和等一線城鎮免遭日軍摧殘。何柱國是

在何柱國積極抗日,何柱國的一步一步的抗日愛國的行動在一步一步的加深。在此後的抗戰中,何柱國的愛國之心得到了更多的人的讚揚,但何柱國仍然是蔣介石的政府的人,蔣介石政府搖擺不定的政策也會對何柱國的產生影響,但是,何柱國更多的是被曾經紅軍不惜萬里北上抗日的精神所打動,同時也是對毛澤東所帶領的人民軍隊的那種精神所感嘆,在何柱國的回憶錄中提到,自己曾對彭德懷同、給他說過的,“當前抗日救國是每一個有愛國知心的中國人的莊嚴的使命,應該是不分政黨和政治意見的同舟共濟,共同抗日”的話銘記在心。努力爲民族的救亡圖存而戰。在此此後的戰役何柱國更多的積極的抗戰,何柱國曾說過“願與我忠勇將士,共灑此最後一滴之血,於渤海灣頭,長城窟裏,爲人類張正義,爲民族爭生存,爲國家雪奇恥,爲軍人樹人格,上以慰我炎黃祖宗在天之靈,以下救我民衆淪亡之慘。”抗戰的勝利無疑是最大的證明。在抗戰勝利之後,因爲他的雙目突然失明,未能任職,但是他對中國的事業依然很關心。 “安國加風”、“豐功偉業”、“功同良臣”無疑是對愛國將領何柱國人品的肯定,也是對將軍英勇抗戰的褒揚。

二:何柱國在抗戰期間創辦的神木中學

何柱國的出身如何?他與神木中學有什麼淵源? 第3張

神木中學誕生於第二次國共合作初的1939年,至今已歷六十七個春秋。然而神木縣在之前沒有一所中學,即使在歷史上,這裏一直是邊陲要地,北宋起,“楊家將”就在此地設寨鎮邊,數代功業,名垂青史。但是後來戰爭頻繁,交通閉塞,經濟凋蔽,人民生活貧困,加之民風向來尚武,因此文化十分落後。一些重武的習俗的流傳,使這裏更多的貧苦的百姓沒有得到文化的陶冶。神木父老在愛國將領何柱國將軍的大力支持下,由王季明與王孔生、王伯恭、方正之三位先生再次與省教育廳交涉後,最後終於徵得省教育廳的同意,“自籌資金,興辦一所中學,准予備案”。1939年4月左右,有王季明出任校長,神木中學宣告成立。

然而,由於當時社會風氣的原因,進入學校就讀的人也沒有那麼多,但是在何柱國等人的支持下,對當地的人民進行思想指導,在後來的一段日子裏,進入學校學習的人更多了,也慢慢的改變當地重武輕文的社會風氣。在此之後,何柱國在因爲軍務的原因,離開了神木。是,當地的百姓都把何柱國的教導都放在心上,在1939年-1942年也吸引了更多的羣衆自發集資維護神木中學的發展。同時也是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有挺多想爲當地出力,改變當地現狀的有識之士和何柱國等人聯合起來,創辦了神木中學。

半個多世紀過去,神中歷經風雨,備嘗艱辛,終於迎來了“百年大計,教育爲本”的春天,由初創時師生不足百人的民辦初中,發展成爲擁有64個教學班級、200多名師生員工的聞名省地的省重點中學,爲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有用之才,爲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但是,當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神木中學的發展遇到了困難,外敵的入侵,國家的艱鉅,,神木中學的發展也是停下了腳步。在進入抗戰階段後,即使是在左傾思潮逐漸膨脹,全國性政治了運動,正常的教學秩序被嚴重干擾,極大地挫傷了師生員工的積極性的情況下,在神木中學得到重新的發展。更在後來的“紅衛兵運動”、“復課鬧革命”和“開門辦學與反擊右傾翻案風”後,神木中學得到革新性的發展。毛澤東同志認爲何柱國帶領人們投資創辦的神木中學給 當地的人們帶來了很大的貢獻,幫助了當地人們改變了落後的思想觀念。是更多的人們學習到了有用的知識,毛澤東同志所說的“一身正氣”就是最好的印證。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