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陳天華是何許人也 他爲什麼會選擇在蹈海自殺

陳天華是何許人也 他爲什麼會選擇在蹈海自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05年12月8日,陳天華在日本東京大森海灣蹈海自殺,年僅31歲(虛歲)。陳天華蹈海後,黃興在留日學生公祭時宣讀他的絕命書,“聽者數千百人,皆泣下不能仰”。1906年5月23日,他的靈柩從日本歸葬於長沙嶽麓山,“全城學生制服喪禮,萬人整隊送之山陵”,有萬餘人爲其送葬,送葬隊伍綿延十里,嶽麓山上一片縞素。

陳天華是何許人也 他爲什麼會選擇在蹈海自殺

陳天華何許人也?爲何蹈海自殺?

陳天華原名顯宿,字星臺,別號思黃,湖南新華縣知方團人。其父爲塾師,其母早逝。幼從父識字讀書,因家境貧寒,不得不經營小買賣以補濟生活,然好學不輟。常向人借閱文史書籍,尤喜傳奇小說、民間說唱彈詞。

經族人賙濟,陳天華1896年入新化資江書院,1898年,入新化實學堂,他在此期間深受維新思想影響,倡辦不纏足會,成爲維新變法運動的擁護者。1900年,入省城嶽麓書院,名列前茅。其時,蒞湘某令識其才,欲以女妻之,陳天華效法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爲家”,乃婉言謝絕,說:“國不安,吾不娶”(直至蹈海報國之時,終身未娶)。

1903年初,入省城師範館,不久獲官費留學日本

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其時,沙俄企圖侵佔我國東北三省,拒俄事件爆發,陳天華破手血書寄示湖南各學堂,湖南巡撫趙爾巽爲其所感動,親臨各學堂宣讀,並下令刊登於官報,湖南全省拒俄

士氣空前高漲。陳天華在日本積極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日作書報以警世”。

陳天華是何許人也 他爲什麼會選擇在蹈海自殺 第2張

同年,他每讀中外歷史,“於興亡盛衰之感,則涕泗橫流”,遂先後撰《猛回頭》和《警世鐘》兩書(“俺也曾,灑了幾點國民淚;俺也曾,受了幾日文明氣;俺也曾,拔了一段殺人機;代同胞願把頭顱碎。”“長夢千年何日醒,睡鄉誰遣警鐘鳴?腥風血雨難爲我,好個江山忍送人!萬丈風潮大逼人,腥羶滿地血如糜;一腔無限同舟痛,獻與同胞側耳聽。”“'手執鋼刀九十九,殺盡仇人方罷手!'我所最親愛的同胞……殺!殺!殺!殺我累世的國仇,殺我新來的大敵,殺我媚外的漢奸。”)。這兩部書飽含強烈的愛國熱情和革命勇氣,不啻是當時宣傳革命的號角和警鐘,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1904年,陳天華同黃興、宋教仁在長沙創立華興會,並前往江西策動軍隊起義。不久,因清政府搜捕,陳天華再次東渡日本。8月,又冒險回國,準備參加華興會發動的長沙起義。因長沙起義事泄失敗,又去日本。

1905年6月,陳天華與宋教仁等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二十世紀之支那》後成爲同盟會機關報,改名《民報》)。7月,孫中山來到日本,主張聯合各革命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陳天華積極贊成。8月,中國同盟會成立,陳天華任祕書,並被推舉爲會章起草人之一。同年,日本文部省頒佈歧視並限制中國留學生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留日學生髮動了抵制這個規則的大規模運動。當時,留日學生在罷課和歸國的選擇上產生了分歧,分裂成兩派,日本報紙遂對此冷嘲熱諷(“然而日本各報,則詆爲烏合之衆,或嘲或諷,不可言喻。如《朝日新聞》等則直詆爲放縱卑劣”)。陳天華對此深爲憂慮,經過反覆思索,他最後決定效法戰國時“魯仲連義不帝秦”和屈原投江殉國的行爲,蹈海一死,以自己的生命來喚醒和激勵大家“堅忍奉公,力學愛國”。

陳天華是何許人也 他爲什麼會選擇在蹈海自殺 第3張

12月7日夜,陳天華伏案疾書,寫下了一封語重心長的萬言《絕命書》。他激昂地寫道:“鄙人心痛此言,欲我同胞時時勿忘此語,力除此四字(放縱卑劣)而做此四字之反面,堅忍奉公、力學愛國。恐同胞之不見聽而或忘之,故以身投東海爲諸君之紀念。諸君而念及鄙人也,則毋忘鄙人今日所言。但慎毋誤會其意,謂鄙人爲取締規則而死,而更有意外之舉動。須知鄙人原重自修,不重尤人。鄙人死後,取締規則問題可了則了,切勿固執。惟須急講善後之策,力求振作之方,雪日本報章所言,舉行救國之實。則鄙人雖死之日,猶生之年矣。”並決絕地寫道:“欲說中國不亡,惟有一刀兩斷,代滿州執政柄……”

次日清晨,陳天華神色自若,像往常一樣盥洗、閱報、早餐,然後出門。他獨自乘車來到朝霞映照的東京大森海灣,縱身跳入茫茫無際的大海之中。

陳元華死後,禹之謨爲其撰寫了這樣一副輓聯:

殺同胞是湖南,救同胞又是湖南,倘中原起義,應是湖南,烈士竟捐生,兩棺得贖湖南罪;

攘夷狄成漢族,奴夷狄不成漢族,痛韃虜入關,已亡漢族,國民不畏死,一舉能張漢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