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武帝爲什麼將司馬遷宮刑 司馬遷到底是什麼人

漢武帝爲什麼將司馬遷宮刑 司馬遷到底是什麼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司馬遷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爲何會被漢武帝處以宮刑?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99年,李廣的孫子李陵戰敗投降匈奴,漢武帝問羣臣該如何處置?羣臣都認爲李陵貪生怕死,應該重重懲治。漢武帝見只有司馬遷不作聲,於是問司馬遷,“李陵投降匈奴你怎麼看?”

漢武帝爲什麼將司馬遷宮刑 司馬遷到底是什麼人

司馬遷想到昔日李廣也曾經被匈奴俘虜,後來逃回了漢朝,認爲李陵只是暫時被匈奴扣住不得脫身,於是回答漢武帝說“李陵是一個對內孝順父母,對外言而有信的人,當初李陵爲了效忠漢朝,以五千兵馬殺敵一萬多,實在是忠勇無二,如今戰敗被俘,想來只是迫於無奈的暫時妥協罷了,如果有機會李陵一定會回來報效國家的。”

此話一出,漢武帝和羣臣也想到了李廣被俘後又逃回漢朝的事,李陵也許是詐降,也許是不得脫身,都是有可能的,現在還沒有事實依據,確實不好下結論,於是漢武帝決定,此事暫且按下不提,等日後有消息了再處置。

沒想到後來公孫敖傳來消息,李陵在幫助匈奴練兵對付漢朝,這下漢武帝勃然大怒,將李陵的家人全部誅殺,順便也將司馬遷以誣罔之罪處以死刑。

這下子司馬遷因爲一席話遭到了無妄之災,不僅沒有保下李陵還被連累。

但是我們知道司馬遷是沒有死的,他如果這時候死了,也就沒有史記了,那麼爲什麼司馬遷被判處了死刑,卻沒有被處死?

那因爲按照當時的漢朝律法,被判處死刑的人有三種辦法免死。

第一種辦法是世襲的爵位或者高位官職被抵消,從而免除死刑,但是司馬遷只是一個小小的太史令,所在官職不足以免罪,於是第一種辦法無效。

第二種辦法是用錢贖罪,但當時的死罪贖金是五十萬,司馬遷雖然也是官三代,但是司馬遷家中都是小官,很清貧,根本沒有這麼多錢。

有人說了,沒有可以借啊,這的確是個辦法,但是司馬遷加上他爹都是那種芝麻小官,並沒有高官富豪的朋友可以資助,就算有也沒人敢幫司馬遷,這是爲什麼呢?

因爲司馬遷觸怒了漢武帝也不止一次,是實實在在的將漢武帝得罪了,曾經還因爲如實記錄漢武帝的事,被漢武帝斥責了,再加上這次爲李陵說話的是,哪些個高官富豪怎麼也不肯因爲司馬遷去得罪漢武帝,於是第二種辦法也是無效的。

第三種辦法就是用宮刑替代死刑,於是別無他法的司馬遷選擇了宮刑。

這樣的司馬遷,真的是很冤枉。

司馬遷的判斷是正確的,李陵確實是被迫投降的,並且被匈奴看看守得很嚴密,所以不得脫身,李陵是指在找機會逃跑。

漢武帝爲什麼將司馬遷宮刑 司馬遷到底是什麼人 第2張

並且更重要的是,公孫敖帶回來的消息是錯的,並不是李陵爲匈奴練兵,而是李緒,公孫敖故意帶假消息給漢武帝,賭漢武帝會不會信,如果漢武帝不信,再次打探處是李緒爲匈奴練兵,而不是李陵,公孫敖也可以推說,是打探消息的人傳錯了消息。

這時候問題來了,公孫敖爲什麼要陷害李陵呢?

因爲公孫敖是李廣利的人,與李家是政敵,自然不會幫李陵。李陵能以五千步兵殲滅一萬多匈奴,這樣的軍事能力,比他爺爺李廣還厲害,簡直和衛青霍去病有得一拼,假以時日,一定會成爲戰功赫赫的將才,重塑李家的神話。

沒想到剛剛冒點頭的李陵,卻被公孫敖的謊言和漢武帝的猜忌給淹沒了。

接下來我們書歸正傳,繼續說司馬遷。

司馬遷的一生圍繞着兩個詞,“宮刑”和“史記”,“宮刑”令司馬遷受盡屈辱,也令司馬遷成就《史記》,這樣的千年鉅著。

司馬遷本來是一個做郎中的文官,爲什麼會對歷史這麼感興趣呢,其實是因爲司馬遷他爹。

司馬遷他爹名叫司馬談,司馬遷他爺爺叫司馬喜,也不知道這個司馬喜是做什麼的,這個司馬喜想來是有點錢的普通百姓。

當時的漢朝可以用糧食捐一個末流的有爵位,按照當時的漢朝律法,有爵位的人家可以不用服兵役司馬喜聽說後,就捐了四千石慄米捐了一個九等五大夫的爵位,這樣一來司馬家就算有爵位了,不用出男丁打仗了。

因爲司馬家有點小錢,所以司馬喜也是有能力讓家中的孩子讀書的,於是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就從小教導司馬遷博覽羣書,後來司馬談還在去往長安做了太史令。

然而司馬談去長安做官卻並沒有帶着司馬遷,因爲而是囑咐司馬遷多多遊歷和讀書。司馬遷從小就聽話,長大後又在父親的指導下游歷天下,之後來到了在長安的父親身邊。

雖然司馬遷的父親只是一個太史令,但是司馬遷對父親非常崇拜,父親專注工作的樣子給司馬遷留下了深刻印象,司馬遷一點也不覺得太史令官小,而是認爲太史令這個職位非常神聖。

後來在因爲司馬談的關係,司馬遷在長安做了一個小小的郎中。

漢武帝爲什麼將司馬遷宮刑 司馬遷到底是什麼人 第3張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將目光轉向了西南夷,經過了一系列的征戰,平定了西南夷,之後漢武帝便派司馬遷去治理新地盤的建設,後來司馬遷又輾轉安撫了邛、莋、昆明,知道第二年纔回漢朝向漢武帝覆命。

由此可見,司馬遷出了史記的功績,也是有政績在身的,不然漢武帝不會讓司馬遷管理那麼多的地方。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因病沒有就職,非常自責,不久就病情惡化,不久於人世,正巧這時,司馬遷已經回來了,見到了父親最後一面,父親將自己的職業理想和盤托出,並提出希望司馬遷繼承自己的意志,一定要完成史記的撰寫工作。

司馬遷含淚答應了。

後來司馬談去世,司馬遷繼承了父親的官職,成爲漢武帝信任的太史令,如果當時司馬遷沒有繼承父親的囑託,可能當今世界就沒有史記了,司馬遷可能就會做一個文官,但是司馬遷爲了理想和父親,依然決然的放棄了,爲官上的更高追求,埋頭於歷史的撰寫工作中。

司馬遷因爲學識淵博,就見識廣大,所以在撰寫歷史的時候,總是以非常公正而又犀利的角度看問題,得到了很多讚譽,畢竟司馬遷曾經受教於名師董仲舒和孔安國。

漢武帝爲什麼將司馬遷宮刑 司馬遷到底是什麼人 第4張

接下來就司馬遷就經歷了開篇的爲李陵說話的事件,因爲此次事件,導致了司馬遷一生最大的變故,也是因爲這次事件,司馬遷的史記不在被漢武帝認可。

當司馬遷選着宮刑的時候,或許想着好死不如賴活着,但是真的遭受宮刑之後,司馬遷沉寂了很久,認爲自己無比屈辱,再不會坦蕩的行走在世間了。

但是想起父親的遺願,想起自己在撰寫工作中不斷增長的對撰寫工作的熱愛,司馬遷重新振作了起來,從歷史的角度來講,司馬遷本人不過是滄海一粟,但是完成了史記的撰寫,對國家乃至社會都意義深刻,其功績足以名垂千古。

所以後來司馬遷就這樣頂着人們異樣的眼光,忍受着屈辱,繼續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雖然自己的史記已經不被漢武帝認可,但只要史記存在,總有一天史記會流傳下去。

其實司馬遷在宮刑之前已經有家室了,還有了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這也是比較安慰的事了。

傳說司馬遷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劉弗陵時期的丞相楊敞,生下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名叫楊忠後來做到了安平侯,小兒子楊惲,後來做到了左曹、中郎將、光祿勳。司馬遷的女兒將史記一篇一篇拿來教導兒子,小兒子楊惲天資聰穎,喜歡讀書,長大後更是對外祖父的《史記》非常感興趣,認爲史記文意深遠,不該就此埋沒,應該流傳千古。

漢武帝爲什麼將司馬遷宮刑 司馬遷到底是什麼人 第5張

所以楊惲向漢宣帝申請,批量纂抄《史記》,讓天下人廣爲閱讀,漢宣帝同意了,於是《史記》終於得以重見天日。、

《史記》一書記載了從上古時期,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的詳細歷史,其中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全書一共130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製作宏大,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後世廣爲流傳,被魯迅成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從《史記》的撰寫中我們就可以看書,其中很多人物和戰爭,以及事件都力求有據可查,不靠近事實的一概不寫,全書花費了巨大的心力,是司馬遷一點一點翻閱史書典籍和實地考察得出的。

不知道司馬遷撰寫自己的那一段的時候,懷抱着怎樣的掙扎,纔將自己的故事和盤托出的,想來也是十分的痛苦,但是痛苦中總是孕育着偉大。

只是《史記》完成後,司馬遷的結局並沒有人記錄下來,連司馬遷的子孫也沒有續寫出來,司馬遷這個人就像是完成了任務,徹底的消失在了歷史中。

司馬遷一生,本來應該平順無虞,卻因爲維護李陵一事而橫遭災難,不僅令人惋惜,幸好史記流傳了下來,也算不辜負司馬遷一生。

司馬遷其人,博學廣識,忠孝仁厚,講義氣,公正客觀,實在是一個比較純粹的人,所以才能矢志不渝地做一件事做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