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陳橋兵變結束後 宋朝爲何沒有人能夠以武亂國

陳橋兵變結束後 宋朝爲何沒有人能夠以武亂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之後,宋朝爲何再無人能以武亂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於樞密,有發兵之權而無握兵之重;京師之兵,總於三帥,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宋·樞密院

宋朝,作爲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富庶的朝代,在這個時代我們國家無論是經濟制度還是經濟實力都是在世界領先地位,在此期間,南宋時期的國民經濟一度是全世界的百分之三十。如此富饒的國家,如此經濟發展迅速的朝代,確屢屢遭受侵略,並且被很多落後地區所擊敗,最後還得向其繳納貢品。爲何經濟如此發達的國家就是打造不出一支能打勝仗的軍隊?在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之後,再無君王文武雙全呢?

陳橋兵變結束後 宋朝爲何沒有人能夠以武亂國

太祖上位,陳橋兵變,身不由己,登上至尊

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在開始時期,只是一個小小的將軍。在五代十國末期,他在後周統兵,跟隨當時的皇帝世宗柴榮四處征戰,多次迎戰北漢、南唐等國,屢立戰功,在最後一次征戰北契丹時,世宗病重,趙匡胤被迫返回大都。

之後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繼位,號稱恭帝。在之後國家處於水沉火熱之中,皇帝年幼,君臣猜忌,國家動盪。在柴榮逝世前,對趙匡胤委以重任,他先是將前任紫禁城首領罷免,然後在使趙匡胤接任,再使其掌握後周兵權。

公元960年一月,剛剛迎來了新的一年,前方就傳來了不好的消息,北漢皇帝勾結遼兵進攻中原。(儘管後來的科學研究證明這很可能是趙匡胤的陰謀)朝廷上下頓時驚慌失措,因爲皇帝年幼,主政的是宰相和皇太后,與朝臣討論,由誰帶兵迎戰,結果當然是兵馬大元帥趙匡胤,此時大梁城裏,皇太后和宰相還是召開緊急會議,討論由誰帶兵抵抗漢兵。

但是此時,城中已經有所傳言,“點檢做天子”這個典故出現在柴榮生前曾經與趙匡胤一起出徵,在路過一處破廟裏面,有一片木板,上面所寫,意思是趙匡胤要造反,但是當時柴榮絲毫不自在意。

可是一代帝王出場,往往伴隨這種離奇事件,最後趙匡胤黃袍加身也印證了這一點。但是趙匡胤確實平靜,他絲毫未有受到影響,他勵精圖治,招兵買馬,一絲不苟,沙場點兵,一副勢與國家共存亡的樣子,整軍備戰,迎接契丹軍隊的到來。可是趙匡胤帶兵到距離開封府東北方向二十多公里的陳橋時,他便開始造反。兵變之後,按照計劃,首先是控制軍隊。因爲他是總元帥,在軍中威望甚高,他命令部下在軍中早早的培養勢力,這時候散佈消息,說如今皇帝年幼,不能成事,在加上後宮干政,羣臣昏庸,根本不值得我們爲他們賣命。

陳橋兵變結束後 宋朝爲何沒有人能夠以武亂國 第2張

我們獲得戰功,又有誰知道,我們還不如擁立大將軍爲王。此時本就處於水深火熱的軍隊,一窩蜂的跟隨趙匡胤的號召,因爲大家連年飽受戰亂,都需要一個人帶領他們走出困境。趙匡胤見時機成熟,將士們羣情激憤,都想建功立業,衣錦還鄉,希望趙匡胤帶領大家擊敗外敵。

這時趙匡胤對部將和心腹示意,他們將事先準備好的龍袍披到趙匡胤身上,並且跪下大喊“萬歲”,接着便擁立他爲皇帝。趙匡胤一開始還故作姿態,假意推辭,說道:“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爲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爲若主矣。”聽到這話後,將士們紛紛表態,誓死效忠趙匡胤,趙匡胤這才半推半就的接受。

太祖登基,大宋開國

在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帶兵返回大梁後,並控制了都城開封,並且逼迫恭帝柴宗訓禪位,很輕鬆的佔領了周朝最後的基業。建國號宋(就是後來的北宋),史稱宋太祖。

陳橋兵變在南北朝歷史上,並沒有跟以前的一樣,發生叫嚴重的衝突和流血事件。因爲趙匡胤從一開始就控制了軍隊,回到都城,守城大將石守信又是趙匡胤的結拜兄弟,然後他又頒佈命令,說不讓人驚動皇太后和年幼的皇上。最終恭帝禪位。

趙匡胤繼位,改元爲宋,此後全國境內也都紛紛派人表示支持趙匡胤當皇上,其中只有兩個節度使起兵抗議,但僅僅用時大半年,就被趙匡胤親征直接掃滅。在趙匡胤進入都城前,安撫民衆,爲他們減輕賦稅,此外他還制定嚴格律令,不許擾民不許欺辱百姓,此舉深得民心。

太宗採用謀士的計策:先南後北,先易再難。之後滅亡了後唐,北周等大大小小五個南方的割據勢力,使得中原大地得到統一,在此,外部敵人也無力進攻,只能退守邊境以外。再之後通過兩次“杯酒釋兵權”,解除了手握軍權的大將和節度使,將權利集中到中央,達到了高度的中央集權。

中央集權,發展經濟,皇權鼎盛

宋朝特別是北宋年間,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看重中央集權的國家,甚至沒有之一。軍隊方面由國家由皇上直接統領,政治上,也是由中央把控,甚至絕大多數地方的官員都是中央政府直接去派遣。此外,還將地方的製鹽權、鑄幣權等全部收歸中央,由中央統一撥放。

經過一步步的規劃與限制發展,雖然北宋政府使得權利高度集中、高度統一,但是,中央過度集權,就會導致地方政府的能力不足,也沒有抵抗外敵侵略的實力。這也就是爲什麼後來元朝鐵騎踏入中原可以一馬平川無人可擋,是因爲地方政府毫無作用毫無兵力。

陳橋兵變結束後 宋朝爲何沒有人能夠以武亂國 第3張

北宋年間的皇帝,爲了防止地方勢力割據及權臣、外戚、後宮、宗室、宦官等人的謀逆篡權,以及防禦遼、夏等敵國的侵擾,防止成爲樑唐晉漢周後又一個短命的王朝,從政治到軍事,從中央到地方,逐步採取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把政治、軍事、財政大權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

長期戰爭,艱難外交

當太祖建立宋朝初期,百廢待興,民衆也渴望和平,十分想要和平。多年戰爭,百姓居無定所,這時候領導者定下目標,首先養民。這在北宋初年就定下基調,發展經濟,減少戰爭。此後,宋朝之後的君王也都按照太祖的政策和方向,大力發展經濟。

可是經濟上去了,兵力卻停止不前,沒有人去參兵打仗,都去經商。宋朝成爲我國曆史上最富饒的國家,但是這也就成爲那些遊牧民族的目標。

遼、西夏、吐蕃等國紛紛進攻中原,而宋朝政府沒有抵抗力,只能以錢財、糧食、絲綢等物品,更有甚者,以國土換取和平。結果只能是侵略者不滿足,宋朝不抵抗,最終導致宋朝滅亡。

結語

宋朝特別是北宋年間,在剛剛經歷五代十國的多年戰亂,後經太祖趙匡胤建宋時必須武力統一時,無論是國家大環境還是發展經濟的必要,統治者都不希望再經歷大規模的戰爭。故而全都選擇以和平爲主旋律。這也就導致了宋朝明明是第一富朝,卻在軍事上連吃敗仗的原因。

參考文獻:《大宋要聞》《宋太祖紀實》《北宋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