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時,爲什麼會沒有人反對?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時,爲什麼會沒有人反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趙匡胤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在柴榮病死前,因爲擔心皇兒太小,別人會搶奪皇位,所以就把當時手握重兵的兩個統帥處置了,反而提升了趙匡胤。柴榮提趙匡胤上來當然是有私心的,因爲趙匡胤這些年來的成就,和其他的將領比起來,要差很多。因爲柴榮是個喜歡自己率軍打仗的人,而趙匡胤一直跟隨柴榮,單獨率軍的機會很少,表現自己的機會也不多,在柴榮心中,趙匡胤可以幫着暫時確保兒子安危,但因爲沒有很大的能力,所以不會奪了兒子的天下。說白了,在柴榮的心理,趙匡胤是個衷心之人,而且是個才幹平庸之輩。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時,爲什麼會沒有人反對?

可是就是這麼個平庸之人,輕輕鬆鬆的就採用陳橋兵變的方法得到後周的天下,而且沒有經歷宮門喋血,沒有導致國內烽煙四起,甚至沒有影響到百姓的日常市集交易。要想獲得一次政變的成功,兵權、實力震懾都不可缺少,而且這些也只是確保兵變成功,但最終需要通過何種代價,是不可預測的,但是陳橋兵變能夠獲取巨大成功,而且是沒有經歷戰事而獲得成功,不得不說,趙匡胤具有較強的政治能力,和柴榮的平庸判定完全不同。

趙匡胤在兵變後,帶人入城的時候,不準大家剽劫,保持了較高的紀律性,對百姓沒有造成困擾,從而使得百姓對其更爲放心,讓百姓安心,就可獲取民心,趙匡胤此種見識非常高明。

在很多宋朝記載中,往往提到陳橋兵變並未提前設謀,這個有點自欺欺人。首先,黃袍要提前做。然後,趙匡胤帶走兵馬,就是爲了抗擊契丹兵,但是在他奪得皇位之後,沒有再次迎擊,說明契丹兵沒有前來攻打後周,不然他們不可能自行退去。趙匡胤的生母在其獲得皇位之後曾經說過,她的兒子一直以來就有很大的志向,如今終於得償所願。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時,爲什麼會沒有人反對? 第2張

趙匡胤獲得了皇位,柴家的反抗顯得軟弱無力。元帥李筠想要維護舊主,但是他身邊的人沒有同意的,甚至是他的兒子都不同意。因爲天下根本就沒有想要反抗趙匡胤的,所以另一個元帥李重進只能是獨立帶領部隊作戰,但是很快就被打敗了。這樣看來,就像是全天下都希望趙匡胤能夠登基當皇帝一樣。當然這和當時的社會形態具有較大的關係,老百姓基本不會管誰做皇帝,只有對他們好就可以了。能夠在權利中搖擺的人,基本都是有錢有閒的,但是士族羣體基本被滅的差不多了,那時候士紳集團日益崛起,這些人不怎麼希望君主有很大的開拓精神,維穩最重要,所以他們認同了趙匡胤。

趙匡胤登上皇位後,將武將權利集中到自己手裏,擔心其他人像他一樣攜兵奪權。而且,趙匡胤通過大量政治措施來集中權力,讓大量精兵進入到中央禁軍中,使得軍隊權利牢控於手,武將沒有自主權利。當然,這個做法使得宋朝一直沒有很大兵亂。但是也因爲武官並無地位,導致宋朝軍事能力較差,在對外戰爭中,通常難以獲取勝利。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時,爲什麼會沒有人反對? 第3張

趙匡胤的科舉制度將儒學作爲標準,使得整個朝堂被儒家佔領,雖然大家規矩了,但是也被罩在了大網之下,都失去了開拓精神,應該說是一種自我閹割。雖然當時文人氛圍濃郁,整個宋朝的文化水準明顯提高,但是也造成了後來宋朝不斷出現的黨爭,尤其是整個大宋都沒有辦法保持較高的戰力,在對外戰爭中只能任人宰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