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常璩:東晉時期史學家,專注於修史,撰寫成《華陽國志》

常璩:東晉時期史學家,專注於修史,撰寫成《華陽國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璩(約291年 — 約361年),字道將,蜀郡江原人,東晉史學家。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常璩出生於西晉末年。成漢時期,常璩曾擔任散騎常侍。公元347年,成東晉大將桓溫伐蜀,常璩勸漢皇帝李勢降晉。成漢滅亡後,常璩入晉,卻受到東晉士族的歧視、輕藐,因此專注於修史,撰寫成《華陽國志》。《華陽國志》全書共十二卷,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誌,爲研究中國西南地區山川、歷史、人物、民俗的重要史料。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常璩,字道將,蜀郡江原縣(今四川成都崇州)人。西晉末年,常璩出生於蜀地。江原常氏爲爲蜀中大族,族人大多研究學藝、擅文文辭、喜愛撰寫文章。

常璩:東晉時期史學家,專注於修史,撰寫成《華陽國志》

公元301年(西晉永寧元年),李特在蜀地率流民起義。當地士族紛紛舉家遷往他鄉。 常氏以常寬爲首,跟隨杜弢等人遷徙到荊湘一帶。常璩當時年幼,家境貧困,沒能遷徙,改爲依附青城人範長生。李特死後,其子李雄繼續率領農民起義軍。

公元304年(西晉永興元年),李雄建立成漢政權,常璩一族受到李雄的安定撫慰。

文學自負

李雄發展農業,又興起禮樂法度,文章教化。此時蜀地清平安寧 ,年成豐收,賦稅微薄。常璩正值壯年,在安定生活中 ,得以大量閱讀先世遺留下來的書籍,以文學淵博自稱。

公元333年(成漢玉衡二十三年),李雄派遣李壽奪取寧州,招還流民。蜀人在交趾、南中、荊湘避亂的,都陸續反還,常寬等人也迴歸蜀地。此時常璩已四十歲,剛回歸蜀地的族人都來依附他。

常璩勤勉地學習,多向他人請教,又向歸還流民詢問流離他鄉時的地理狀況與所經歷的事,記載、撰述豐富。

傾心江左

李期、李壽在位時,常璩爲史官。

此後,常璩又撰寫《蜀漢書》。李壽與東晉斷絕外交,而結好於北方,採錄《蜀漢書》並將其送給後趙皇帝石虎,所以北方的文人最先傳鈔,因此最先流傳於北方黃河流域。

常璩:東晉時期史學家,專注於修史,撰寫成《華陽國志》 第2張

李勢即位後,常璩升任散騎常侍,因成漢動亂而忿怨。一直信服巴西龔壯言論,嚮往東晉。

降徙建康

公元347年(東晉永和三年),東晉大將桓溫伐蜀,軍至成都,縱火燒成都城的城門。人們十分害怕,意志不復堅定。常璩與中書監王嘏等人勸李勢投降。

成漢滅亡後,桓溫在蜀地舉任賢能,器重常璩以及尚書僕射王誓、中書監王瑜、鎮東將軍鄧定等人,授以參軍之職,以安撫民心。此後,常璩又依照形勢前往東晉都城建康。

晚年亢憤

常璩入晉後,東晉士族重用中原故族,輕視蜀人。此時常璩已年老,又受歧視,便不再在仕途中追求進取,一心專注於史學。常璩便心懷憤怒搜尋舊人的著作,並改寫成《華陽國志》。

《華陽國志》讚譽了中國西南地區文化悠遠,記載描述了諸多中國西南的歷史人物,以此抗衡中原、揚越,反抗東晉士族對蜀人的輕藐。因爲資料新穎可靠,敘述有條理,文詞典雅、莊嚴,符合古代士流的愛好,所以能夠流行,成爲千百年來地方誌著作的取作準則,一部影響深遠的史學鉅著。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