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此人寧死不降自盡殉國,沒想到卻被皇帝誤會是叛國賊

此人寧死不降自盡殉國,沒想到卻被皇帝誤會是叛國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時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海軍的力量逐漸落後其他國家,甲午中日戰爭開始之後,在隨後的爆發的中日黃海大戰中,日艦炮火就擊毀了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號上的信旗裝置,水師提督丁汝昌被炸傷,整個艦隊陷入一片混亂,日艦趁機擊沉五艘北洋戰艦,而日本艦隊沒有一艘被擊沉。

此人寧死不降自盡殉國,沒想到卻被皇帝誤會是叛國賊

之後殘存的北洋水師艦艇退往威海衛軍港,而日軍大部在遼東半島登陸,並相繼攻陷旅順、大連,直逼威海衛。1895年正月,威海陸路南北炮臺相繼失守,北洋水師所在的劉公島遭到了海路合圍,徹底成爲了一座孤島。

1895年1月23日,日本海軍司令伊東佑亨寫信給丁汝昌,勸其投降。信中分析了北洋水師爲何會戰敗,日本購買新的軍艦,清朝依然使用舊式的軍艦。日本軍艦的噸位很大,在海上進行戰鬥有巨大的優勢。甲午戰爭,清朝的戰敗是必然的。希望他能夠“棄暗投明”,爲日本效力。據說,看到這封勸降信後,丁汝昌立即將其撕毀,並將日本使者趕出。

此人寧死不降自盡殉國,沒想到卻被皇帝誤會是叛國賊 第2張

苦戰十七天之後,已彈盡糧絕,又無援軍前來,北洋水師選擇了投降,作爲反對投降的丁汝昌等3人選擇了自盡殉國。丁汝昌的遺書中他這樣寫道:“憶第一戰雖喪吾愛將鄧公世昌,林公永升,然主力尚存,仍可與倭寇一決雌雄。統帥李大人不知何意,令我等全數撤入威海衛港並不許出戰。偏居一隅坐等倭寇形成海陸夾攻之勢,實乃兵家之大忌也!予決不棄報國大義,今惟有一死.......然百年後若有人懂我一片赤誠報國之心,昌死不朽矣!"

在丁汝昌死後,那些貪生怕死的北洋水師官兵卻借其名義向日本投降。不知內情的光緒帝下詔籍沒丁汝昌家產,並將其棺木加上三條鐵鏈以示其罪,不許下葬。一位英雄卻落得如此淒涼的下場,實乃國家之悲哀。直到十五年後的宣統二年(1910年),經載洵及薩鎮冰等人力爭,清廷才爲丁汝昌平反昭雪。

網友評論:何爲軍鐵骨錚錚

網友評論:看今日之華夏,這盛世如你所願,爲祖國而戰的英烈萬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