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造假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造假又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古代造假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造假又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造假 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人們對金錢的慾望,若是沒有良性的意識形態的引導。於是,社會行爲失範之後,造假之風便會大肆盛行,這降低了人與人的信任度,帶來社會的信任危機。結果,人情淡漠,道德滑坡,欺詐成爲了社會的痼疾。直在現代,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不少假貨盛行於市。

那麼,在古代有沒有造假呢?其實,古代也有造假。

中國假冒產品的出現,應該追溯到周朝。因爲那時政府就頒佈了打假的法令。《禮記·王制》對於食品,就規定了“五穀不時,果實未熟,不粥於市。”就是說果實尚不成熟的食品不得在市場上流通。不過,關於誰先造假這個問題,學術界至今尚未有統一的結論。

這其中,有人說是趙武靈王,有人則說是秦昭王。

據《韓非子》記載,趙武靈王曾經令人搭架子,然後站在架子上於石頭上刻了一個大腳印,並在一旁註釋:趙雍到此一遊。因此,後人總會被這個腳印所迷糊,以爲趙武靈王是個巨人。而秦昭王則令工匠搭建梯子,然後登上華山,用松柏、箭和棋子構造出一個“秦昭王與神仙在華山奕棋”的畫面以吹捧自己。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古代造假也很多,就連君主也喜歡造假,更別說是普通老百姓了。

古代造假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造假又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古代那些讓人哭笑不得的騙術。

首先、民間假貨的盛行:

在古代,科技發展水平低,人們能夠造假的手段並不高超。最常見和最簡單的造假就是摻和一些水進酒裏,嚴重之時甚至直接用水來代替酒。這種造假雖然常見,但是,卻不會危害人體健康,因爲,奸商們只是減少了酒的濃度和分量而已。

據記載,有幾個人在酒館喝酒的時候碰到了假酒,大家就對這酒開起玩笑來。其中,有一個人說:“酒,何處漫行來,騰騰失卻酉。”旁人紛紛問他爲什麼這麼說?他答道:“因爲有水在裏面。”

在明朝時期,杭州西湖已經是旅遊勝地了,客流量增加的同時,造假的騙子也逐漸多起來了。那時,西湖有一個著名的賣假藥騙子。每次賣藥的時候,他都會放一個觀音菩薩的像在旁邊。如果,有病人來買藥,騙子不會問具體病情如何,而是直接從自己的藥箱中抓出一把藥丸丟到觀音的手中。

古代造假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造假又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第2張

若是藥丸停留在觀音手裏而不掉落,那麼,騙子就會對求藥的人說:“觀音已經爲你選好相應的藥物了,你付了藥錢之後回家按時服用,不日便可痊癒。”於是,求藥的人付錢後就高高興興地拿着藥走了。周圍湊熱鬧的人十分驚歎,因此,吸引了大批人前來買藥,這就使得騙子每天至少賺上百兩黃金。

街頭有一個無賴得知這件事後,心想騙子一定有什麼手段騙人,但幾次去找騙子都徒勞無功。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有一天,他對騙子說:“我有一個奇術,但從來沒有告訴過別人,現在我願意展示給你看。”騙子很好奇,就問無賴:“是什麼奇術?”

無賴不語,帶着騙子來了一家一星級酒館,把店裏的招牌菜、山珍海味全點了一遍。等到兩人吃飽以後,無賴沒有結賬就直接帶着騙子走了,店家也沒有阻攔他們。對此,騙子十分驚訝,他苦苦哀求無賴把這個奇術教給自己,無賴則表示:“如果,你真的想學的話,那麼,就要拿自己騙術來交換。”

於是,騙子很爽快地答應了,並說:“騙術很簡單,我先在觀音手上放了塊磁鐵,然後,在製藥的過程中灑上一些鐵粉。如此,藥丸就可以粘在觀音的手上了。”無賴回道:“我的方法更簡單,那就是提前結賬。”

古代造假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造假又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第3張

清朝才子紀曉嵐曾經在書中記載了自己誤買假貨的經歷:

1、假墨。紀曉嵐當時去買大清的“牌子貨”羅小華墨。這個墨的墨漆看上去濃厚且十分暗淡,給人一種歷經滄桑的感覺。於是,紀曉嵐就買下了它。可是,沒想到回家一用,這竟然是用泥土製造而成的,只是製成後用黑色的染料加以染色,然後,再塗了一層薄薄的白霜罷了。

2、假蠟燭。有一次,紀曉嵐趕考,他買了幾支蠟燭想回酒館複習,但是,怎麼點也點不着蠟燭。於是,他細細檢查了一遍蠟燭,竟然發現這蠟燭也是用泥做成的,只是外面抹了一層羊脂以迷惑衆人而已。

3、假鴨子。某天,紀曉嵐買了一隻鴨子。當晚上準備吃鴨子的時候,他發現這鴨子也是泥做成的,鴨子肉早就被吃光了,只剩下鴨頭、鴨脖子、鴨腳和鴨骨架。原來,商家先在搪了一些泥在骨架上,使“鴨子”拿起來有重量,然後,再糊些紙,染成烤鴨的顏色,最後,塗上一層薄油,以此糊弄百姓,使人無法辨識真假。

4、假鞋子。紀曉嵐的家僕趙平曾花了幾兩銀子買了一雙名牌皮靴,他覺得自己十分了不起,用這麼低的價錢就買到一雙名牌鞋了。某個下雨天,趙平穿着這雙皮靴出門採購去了。可是,當他回來的時候,卻是光着腳的。紀曉嵐對此很困惑,便問他:“這是怎麼回事?”趙平哭訴道:“這雙皮靴其實是用烏油高麗紙做的,靴底粘了一些破棉花上去,然後,再用布繃緊,這天下雨,靴子遇水就溼透沒法兒穿了。”

通過以上這三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古代也有許多假貨。尤其是在明清時期,伴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假貨大量充斥市場。

古代造假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造假又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第4張

其次、不少皇帝死於丹藥:

說起來你可能不相信,古代也有化學家,不過,他們都是煉丹方士。他們用丹砂、鉛和汞等天然礦物作爲丹藥的主要原料,然後,放入爐鼎中燒煉丹,最後,煉製出所謂的長生不死藥。道士們宣稱:“只要吃了這種丹藥,就可以祛除病痛,永遠不死,最後,變成神仙。”因此,外丹術又被人們稱爲仙丹術。

同時,煉丹者們還相信只要服用黃金,亦可以達到長生不死的目的。他們常說:“如果人們服用了黃金,那麼,他們的壽命就會變得像金子;如果,服用的是玉,那麼,壽命就會變得像玉。”因爲,方士們認爲黃金和玉在自然界中屬於不易腐壞的物質。因此,如果服用了黃金和玉,那麼,就可以把其中的穩定因子轉移到人體內,從而,致使人長生不死。

而且,仙丹煉製完畢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能夠點鐵、銅、錫等金屬物質成金。所以,在漢魏的時候,人們也把外丹術叫做金丹術或黃白朮。不過,從某個角度上來說,其實,那些所謂的煉丹方士也是假藥製造者。他們製造出一些假丹藥,然後,騙人說是向神仙求來的,結果,害了許多人的性命。

單從丹藥的角度上來講,在實際使用中,它不僅沒有帶來人們所預期的效果:延年益壽,反而,致使吃了它的人們大多數提前死亡。

古代造假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造假又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第5張

爲什麼這麼說呢?其實,那些所謂的長生藥大多都是有毒的。

科學點來說就是這些丹藥大多包含鉛、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水銀)、硫、砷等礦物質,所以,它們大多都有毒。比如說,如果食用了鉛,那麼,就會導致人的性格發生變化,神經失常;汞會使人全身麻痹,像發羊癲瘋一樣;砷的氧化物具有劇毒,過度食用可致人死亡。也難怪歷史上有那麼多皇帝和方士因爲吃了丹藥而死亡了。

根據統計,在中國歷史上,因爲過度吃丹藥而導致死亡的皇帝至少有十六位之多。其中,唐朝包括太宗皇帝在內共有六位皇帝死在了丹毒之中,明世宗等五位明朝皇帝的死因都與丹藥脫不了干係。

看到這裏,你可能產生了一個疑問:難道古代就沒有人認識到丹毒的危害嗎?其實是有的。早在唐朝的時候,一些有識之士就寫了這樣一段話:“金丹和各種各樣的藥石都具有不同的特性,但它們都有一個共通之處,那就是含有劇毒。”

而到了北宋時期,沈括等人更是明確指出:“要戒掉對金丹的依賴性,因爲生金有毒,吃多了容易致死。”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與其說丹藥能幫助人長生不死,還不如說它們是害人之藥。不過,在古代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能夠吃上金丹的大多數都是些貴族或地主。

因此,金丹雖然是假藥,但是,其危害範圍卻與我們現今的假藥不可同日而語之。

古代造假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造假又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第6張

最後、造假可能被誅滅三族:

買到假貨,終究是一件掃興的事情,危害小的就破財,若是危害大的話,那麼,不僅會破財,還可能會導致喪命。所以,對於假貨,無論是古代還是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們對其都是十分厭惡的。

在漢文帝統治期間,民間有一個造假高手,同時也是製造假貨的祖師爺,他的名字叫做新恆平。有一次,他僞造了一對玉杯和周鼎,然後,在上面刻上“人主延壽”這四個字,企圖通過這樣方式去欺騙漢文帝以換取榮華富貴。

他把東西獻給文帝,並說:“周鼎在泗水中破滅了,現在黃河水蔓延至附近各個村莊,這使得黃河和泗水相通。遙遙望去,東北向的汾陰蘊含着一股強烈的寶金之氣,這意味着周鼎即將現世。”於是,文帝便派人去汾陰建一個南面面向黃河的寺廟,然後,祭祀後取出周鼎。

後來,人們果真從河中挖出了一個鼎,文帝對此十分高興,一連賞賜了新恆平許多寶物。不久後,有人向文帝告密說:“這鼎其實是新恆平事先埋進去的。”

文帝得知真相後惱羞成怒,下令誅滅新恆平三族。

古代造假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造假又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第7張

唐代,朝廷專門在法令中列出了製造假貨的懲罰:

如果,某種食物已經變質了,但是,商家仍然繼續出售而致使百姓健康受損或者死亡的話,那麼,商家就要受罰,輕則被杖責九十下,重則除以絞刑或焚刑。

若是,商家知道這是有害食品,但是,卻不及時銷燬而送給他人或者出售,導致他人生病的話,那麼,商家就要坐牢一年。

如果,某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了未及時銷燬的有害食物,那麼,就要按過失殺人罪來處罰食物所有者。

到了宋代,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爲了獲得更高的利潤,一些無良商家便往雞裏塞沙子、對鵝羊吹氣,對魚肉灌水。面對這種現象,官府帶頭讓各行各業組成行會,並登記在冊。由行會來把控商品的質量,會長負責評判商品的好壞和價格高低。凡是沒有入行會的商家,一律不準在市面上出售商品。

除此之外,宋朝還繼承了唐朝的法令,嚴懲銷售腐敗和變質食物的人。

古代造假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造假又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第8張

清朝有一位文人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某年,有一個叫定遠的地方突然爆發了一場嚴重的旱災,春夏兩季,田地無一收成。到了六月下旬,天公作美,終於下雨了。於是,爲了謀生,當地農民便想種些蕎,但是,卻沒有種子。當時,有一個專門賣假貨的人,他藏了許多陳年老蕎種。在看到有利可圖以後,他就想賣了這些種子。

但是,這些蕎種不僅顆粒癟平,而且,顏色黯淡,根本賣不出去。那麼,這可怎麼辦呢?於是,他想了個法子:先把種子放到鍋上,將其蒸出光潤,然後再拿去賣。一時間,農民爭相向他搶購蕎種。這導致種子的價格急速上漲,這個人因此而獲利了上萬。

當然了,大家都知道這些蒸過的種子哪裏能發芽呢?所以,那年餓死了不少農民。後來,這個賣假種子的人受到了上天的懲罰——被雷擊致死。

雖然,這只是一個故事,但是,我們卻可以從中看到人們對假貨的憎恨。

古代造假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造假又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第9張

到了1904年,即光緒三十年,清政府制定了《商標註冊試辦章程》。《章程》規定,政府在商務部設定商標註冊局,這是最早的商標管理組織。爲此後的商標管理奠定了一定基礎,原本就是要保護知名品牌,防止假貨的。但是,由於社會動盪,“城頭變幻大王旗”,假貨現象屢禁不止。

直到今天,該怎樣有效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依然是一個熱度有增無減的話題。自從產生商品活動以後,造假、售假問題就隨之而來。回望中國古代社會,朝廷雖然沒有設置專門的機構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但是,從一些零星的法令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對消費問題的關注。

如今,我國不僅設置了專門的機構——食品監督局和消費者協會,還設立了消費者權益日和出臺了多部法律法規,並且,從道德和法律層面上嚴厲打擊造假售假活動,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參考資料:

【《禮記·王制》、《韓非子》、《唐律疏議》、《煉丹術》、《宋史》、《商標註冊試辦章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