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崇禎皇帝爲什麼不南遷卻寧願自縊殉國?原因是什麼

崇禎皇帝爲什麼不南遷卻寧願自縊殉國?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崇禎皇帝。

很多人喜歡明朝,因爲這是一個“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王朝,代表了華夏民族骨子裏那種對氣節與血性的崇敬。包括最後崇禎皇帝寫下“任賊碎裂朕屍,但弗傷我百姓”後,自縊景山殉國的行爲,也彰顯了一位君王的錚錚鐵骨。

但是話說回來,很多人把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作爲明朝滅亡的節點。但是事實是,北京失陷後,史可法等明朝大臣在留都南京擁立了福王朱由崧,之後南方各地的明朝宗室也建立過多個政權,統稱爲南明。但因爲內部依舊黨爭不斷,將帥不和,沒有一個真正能團結各方的君主,南明只堅持了短短18年。

崇禎皇帝爲什麼不南遷卻寧願自縊殉國?原因是什麼

南明很可惜,這是一個一半毀在自己手裏的希望。鎮守揚州的史可法,雖然做到了鞠躬盡瘁,卻也管不住那羣窩裏斗的東林黨人,他並不是能夠解決矛盾的鑰匙。真正的能團結各方,齊心協力抗爭的,恰恰是曾經的崇禎皇帝。他如果效仿南宋,將明朝都城遷往南方,以圖東山再起,也未可知。那麼,對於依舊有着天時地利人和的南方,崇禎皇帝爲什麼沒有選擇拿它作爲自己和明朝最後的希望?

其實早在1644年,李自成的起義軍剛剛進入山西的時候,就有人提出南遷的提議,她就是崇禎的皇后周氏。周皇后祖籍蘇州,她曾對崇禎皇帝說“吾南中尚有一家居”,說自己老家還有房子,也是在委婉地勸說崇禎皇帝南方尚有根基,要早做避寇南遷的打算。

那崇禎心裏是怎麼想的呢?在明朝官員李清所著《三垣筆記》提到過一個細節“上以邊寇交織,與周延儒議南遷,命無泄。”上就是指崇禎皇帝,而周延儒是當時的明朝內閣首輔。可見崇禎皇帝和內閣,已經在祕密進行南遷的打算。但是直到數月後李自成攻入北京城,這個救亡明朝的最後計劃,也沒有實施。

崇禎皇帝爲什麼不南遷卻寧願自縊殉國?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崇禎並不是不想南遷,而是不能南遷,原因就是大臣們反對。明朝的文人把氣節視爲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命可以沒有,面子不能丟。這一點在土木堡之變時就可以看出,當時瓦剌圍攻北京城,以于謙爲首的官員就力主死守,南遷是步南宋的後塵,丟失祖宗疆土就是國家恥辱。當然,于謙這麼說,是因爲手裏還有底牌。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和山東備倭兵支援迅速,北京守軍高達20萬,完全有一戰之力。

有了先例,崇禎朝的文官集團自然更加有了底氣。《明史》記載崇禎每次談及南遷,廷論的大臣就針鋒相對,認爲南遷是屈辱的表現,使得崇禎被迫放棄了南遷打算。其實早在明朝因爲清軍和李自成起義軍兩面受敵時,特別是鬆錦之戰明軍大敗後,崇禎就有和皇太極議和的想法的,那也是明朝最好的自救機會。但是明朝的文官得知後,認爲這也是沒有氣節的行爲,羣起攻之,逼得崇禎皇帝不得不處死了主張議和的兵部尚書陳新甲,才平息衆怒。

崇禎皇帝爲什麼不南遷卻寧願自縊殉國?原因是什麼 第3張

也正因爲明朝文官屢屢拿氣節和尊嚴向崇禎施壓,而從不考慮大局,導致明朝錯過了和談和南遷兩次自我挽救的良機。爲名聲所累,是文人的弱點,更是與士子文人共天下的明朝痼疾。一幫空談誤國,沒有遠見的文人,害苦了崇禎,也毀掉了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