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譙周與賈詡同樣的人生卻不一樣的結局?

三國時譙周與賈詡同樣的人生卻不一樣的結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政治腐敗,宦官專權,導致羣雄並起,諸侯割據一方,天下民不聊生,生靈塗炭,而武威姑臧的賈詡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賈詡一生雖多次易主,但其智慧過人,奇謀百出,算無遺策,被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稱爲三國中最聰明的謀士,不僅在亂世中審時度勢,最後得以安然終老,還保全了家人,後世對賈詡的智謀也是津津樂道。

賈詡何許人?賈詡,字文和,威武姑臧人,三國曹魏著名的謀士,官至太尉,諡曰肅侯。賈詡在三國曆史上,用易中天先生的話說,是真正的神機妙算,也是三國中最聰明的人。東漢黃巾平定後,董卓專政,自爲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而賈詡就在此時以太尉掾爲平津都尉,在董卓軍中服役,後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屯兵於陝,賈詡便在牛輔軍中任輔軍。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李傕、郭汜請求赦免而未果,被迫外逃。賈詡當時是董卓所部的官吏,爲求自保而阻止李傕、郭汜等,並說:“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衆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衆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爲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李傕、郭汜一想,是這麼回事,就率領殘軍殺回長安,最後李傕等攻破長安,殺了王允等人,脅迫獻帝,長安一時朝野大亂,滿城腥風血雨。賈詡爲了自保,爲李傕、郭汜獻計,造成東漢政府再次陷入混亂,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最後可能賈詡也自己過意不去,並通過李傕、郭汜對他的信任,從中挽救一些東漢朝廷的大臣。

後來,賈詡就投靠了屯駐華陰的段煨,段煨因忌憚賈詡的聲望而表面上對賈詡非常敬重,並不重用賈詡,時刻防範着賈詡,被賈詡看出來就投靠張繡去了。易中天先生說賈詡能洞察人心,審時度勢,在亂世中游刃有餘,足見其智慧。賈詡投靠張繡後,曾兩次投靠曹操,第一次投靠曹操後,因曹操欺負張繡的嬸孃,賈詡爲張繡定計而攻擊曹操;第二次曹操是在曹操和袁紹大戰的時候,賈詡一眼就看出了袁紹不足以成大事,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賈詡慧眼如炬。

三國時譙周與賈詡同樣的人生卻不一樣的結局?

縱觀賈詡一生,從在董卓手下爲官,爲李傕、郭汜謀劃,再到從李傕和郭汜手中挽救大臣,後頭段煨,再投張繡,並兩次投曹操,最後得以善終,身處亂世在各虎狼之間遊刃有餘者又有幾人呢?所以說易中天先生說他是三國謀士中最聰明的人非常的有道理的。然而蜀漢滅亡時的光祿大夫譙周卻沒有他這麼好的運氣,賈詡是多次易主,譙周僅二易其主而已,未如賈詡一般得到重用,譙周雖沒有賈詡一般的鬼謀,卻也是一代碩儒,其人不僅學識淵博,忠肝義膽,憂國憂民,但是他在後世的評價中與賈詡有着天壤之別。東晉孫盛認爲“禪既闇主,周實駑臣”,明代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講到“人知馮道之惡,而不知譙周之爲尤惡也”。確實對譙周的評價太過分了,不是譙周太惡,而是王夫之的話說得太惡了。王夫之爲什麼有這樣的評價,說白了他就是說自己很了不起而已,知道王夫之生平的人應該知道。

如果說譙周誤國的話,我們再看看蜀漢司徒許靖,劉備入蜀前爲劉璋官吏,後劉備緊逼成都,許靖想背叛劉璋,劉備因爲這件事看不起許靖,都不打算錄用他,但是諸葛亮和法正提出建議,許靖雖然年老無才且沒有節操,但是卻聞名天下,如果不予任用,可能會給天下人不良的觀感,造成以後人才召募以及政治號召上的困難,後來劉備就讓許靖當了左將軍長史。裴松之曾這樣評價許靖,“文休名聲夙著,天下謂之英偉,雖末年有瑕,而事不彰徹,若不加禮,何以釋遠近之惑乎!”,這就是對許靖的最中肯的評價了。由此觀之,歷史對賈詡、譙周和許靖的評價完全是兩個概念,三個人做的事情差不多,卻後世的待遇卻是天壤之別。

爲什麼曹操能夠獨霸一方?後世覺他被人稱爲奸雄而鳴不平,其實很多人都只是從表面看到曹操的功績。曹操任用人才是不拘一格的,郭嘉就是一個放浪形骸、不受約束的人;曹魏徐州太守昌豨(于禁的同鄉)反覆無常,屢次叛亂,最後被于禁率兵擊殺,曹操卻說:“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大意是說如果昌豨不向曹操投降卻向于禁投降,看來是昌豨命該如此!也就是說曹操會放昌豨一馬,昌豨雖然道德有問題,曹操卻能夠寬容昌豨和郭嘉,那譙周爲什麼又得不到後世人的寬容呢?更何況譙周並未有昌豨等人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