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賈詡:三國時期的智者,一生算無遺策

賈詡:三國時期的智者,一生算無遺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賈詡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賈詡,字文和,甘肅武威人,曹魏的開國功臣,也是一位著名的謀士和軍事戰略家。其實這個人物在羅貫中的筆下,他遠沒有司馬懿、諸葛亮等人出名。但是要說到“三國人物究竟誰最聰明?”,非賈詡莫屬。在三國那個盛產謀士、能人的羣體之中,能在後世人眼中,擔得起“第一謀士”美譽的,也就只有賈詡了。如果只是單純的看電視劇版《三國演義》,從而忽略了真正的三國曆史,那麼你一定會錯過三國曆史上這個最聰明的人。

百忍成金,保全性命

賈詡的身上有一個特點,他真正的做到了,古人經常所說的“百忍成金”。 “忍”這個字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難,歷史上“小不忍而亂大謀”的英雄人物,絕對不在少數。關於賈詡的前半生,史書中並無太多筆墨記載。畢竟他真正的登上三國這個歷史大舞臺,已經四十多歲了,相較於那些早在青壯年時期,就已經輔佐着主公打天下的諸葛亮、郭嘉等人而言,他的起步確實有一些晚,然而當這些人的命運走向終點之時,賈詡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那些建功立業者可望而不可及的。

賈詡之所以能夠做到大器晚成、厚積薄發,其實就在於他的智慧。最早能夠體現他聰明的一件事,出自於《三國志》,從這件事裏你能夠看到他聰明的一點,就在於永遠不多說廢話。賈詡年少時,唯一能夠賞識他的人只有漢陽的閻忠,《三國志》中曾記載,閻忠“謂詡有良、平之奇”,所以賈詡才能夠舉孝廉爲郎。只是他在這個職位上幹了沒多久,便患病返鄉。只是在返鄉的途中,他們同行的這一夥人碰上了心狠手辣的馬賊。

當這些馬賊的刀架在這羣人的脖子上時,有人趕忙掏出銀子慌忙求饒;至於那些身上沒有錢財的,只能以命抵錢。賈詡的身上也沒有帶什麼銀兩,只是當他面對着這一羣暴徒之時,卻毫不慌張,他靈機一動,謊稱自己是鎮邊大將段熲的外孫,這位將軍名聲在外,曾經帶着400人掃清羌族叛亂,這個身份一拿出來,令這些馬賊聞風喪膽。雖然迫於將軍的威名他們遲遲不敢動手,但是賈詡知道,自己想要逃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所以他給這夥馬賊許下承諾,自己願意回到外公府邸,給他們拿來雙倍贖金。

賈詡:三國時期的智者,一生算無遺策

就是這幾句話,讓馬賊輕易放了賈詡。然而賈詡從這夥人刀下逃脫以後,並沒有匆忙逃命,反而是將這夥馬賊的行蹤上報官府。官府按照賈詡所說,將這一夥馬賊一網打盡。其實在整個過程中,賈詡從未多說一句話,他僅僅是表明假身份,許下假承諾,就能夠從刀下亡魂逃出生天,甚至永絕後患。如果是單純的小聰明,又如何化解這場生死攸關的劫災難呢?畢竟與他一同同行的那些人,可都是成了這些人的手下亡魂。

初登舞臺,兩度擊敗曹操

賈詡正式在三國舞臺上入場,就是在董卓亂洛陽後。董卓和賈詡是老鄉,當時的董卓權傾天下以後,賈詡在這個時候登場自然是最佳選擇。只可惜他被提拔爲平津都尉沒多久,王允的一場連環計就要了董卓性命。這個時候,董卓手下的那一些心腹大將是走是留,都成了一個問題。當時李榷等人,建議就地解散軍隊直接回老家。只可惜這一羣人失去了龍頭,就沒有人能給他們做主,爭了個面紅耳赤,也沒人能拿定主意。

這個時候賈詡登場,他的建議與想法都很中肯。如果這些將軍都棄軍跑路,朝廷不用浪費多少兵力,就能夠將這些人趕盡殺絕。既然成敗都是一死,倒不如帶着本隊人馬殺回長安,如果此事能成功,將軍成長朝廷自立爲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如果失敗到時候再溜之大吉,倒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不過這件事並沒有給賈詡留下一個好名聲,人們反倒認爲他是一個“亂武”之人。因爲這些將領聽從了賈詡的建議,纔有了接下來令世人所不恥的長安亂。

其實這種過錯也並不能完全嫁禍於賈詡身上,在那樣的亂世之中,人們所想的是保命之計。當時的漢王朝早已經孱弱不堪,地方軍隊殺入長安也是遲早的事。他規勸董卓的這些手下將領殺回長安,其實只是推動了歷史的進程而已。更何況通過這一計謀,賈詡也真正的認清了,這李、郭二人,並非他能依附之人。但是成功講的就是謀略,只是他的這一步棋是通過別人的成敗來決定的,或許他也沒能想到這二人竟然會做禍亂長安、屠殺百姓之事。

當賈詡看清了西涼軍的局勢發展,他早已經爲自己謀劃好了退路。李、郭二人皆是草莽,通過這一場戰亂,賈詡早已經知道西涼軍遲早是要滅亡的。所以他離開了長安,先是投靠了自己的同鄉段煨,這位華陰將軍雖然待賈詡不薄,只可惜也是一個猜忌心很強的人。當時賈詡在軍隊中的威望,要遠勝於段煨。他在別人的地盤上喧賓奪主,任何一個有野心之人都會對他有所忌憚。

賈詡:三國時期的智者,一生算無遺策 第2張

賈詡也是個聰明人,他可從來沒有想要在一棵大樹上吊死,而且他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存在已經威脅到了段煨的威望,如果他及時離去,段煨沒了他這塊心病,說不定還能善待他的家人。所以他暗中聯繫了張繡,孤身一人跑到宛城,去投靠了張繡。賈詡這一次易主,纔是他精彩人生的開篇。因爲在張繡的身邊,賈詡兩次貢獻計謀都讓曹操兵敗而退。曹操作爲三國的一代梟雄,他平生經歷過的戰敗可是少之又少。

但是他卻在賈詡的計謀中栽倒了兩次,賈詡能夠打敗曹操,完全不是靠運氣,而是靠智慧。當時曹操南征張繡,起初賈詡勸阻張繡,絕對不要去追打曹操,否則會中了他們的埋伏,事實證明確實如此。當張繡兵敗而歸時,賈詡前來獻計,現在收集散兵去追擊曹操,必然能夠擊退曹軍,果然張繡大獲成功。所以曹操的戰敗,不是輸給軍隊,而是輸給賈詡的。人人都說三國裏的諸葛亮纔是料事如神的聰明人,但是比起不怎麼起眼的賈詡,他纔是真正做到了算無遺策之人。

順勢歸降,獨善其身

過了一年以後,當天下局勢趨於明朗之時,張繡萌生了歸順之意,這個時候袁紹也拋出來了橄欖枝,只是當袁紹派出的使者前來招降之時,賈詡卻在這個時候表明態度,讓張繡拒絕袁紹的招降,同時建議他歸順曹操。這個建議確定張繡很不解,畢竟在他的眼裏,袁紹遠比曹操更加具有實力,更何況曹操戰敗於自己之時,他的親生兒子、手下大將,甚至連最喜愛的馬匹都死在了自己手中,投降曹操不就等於白白送死嗎?

賈詡:三國時期的智者,一生算無遺策 第3張

這個時候的賈詡,又一次展現了什麼叫做目光長遠,思路清奇。在賈詡的眼裏,歸順曹操纔是上策,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點:曹操打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旗幟,歸順於他並不是歸順於個人,更像是歸順於朝廷;第二點,袁紹就是因爲勢力太大,他們歸順以後並不會得到重用,然而曹操不同,他正是用人之際,到他的手下俯首稱臣才更加能夠得到善待;第三點:曹操如果真的有稱霸天下的雄心,他絕對會拋棄恩怨,樹立一個賢德的名聲。

聽了這幾點以後,張繡也被賈詡給說服了,心甘情願的歸順了曹操。張繡帶着手下歸順之時,確實如賈詡所想。曹操聽聞張秀前來歸降,甚至親自前往迎接,表現出格外親熱的姿態,也從來沒有提起過他戰敗之事,甚至他還親切的拉着賈詡的手說道:“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此後張繡成了他麾下大將,賈詡做了他麾下謀臣,曹操對於他們二人的獎賞,遠要高於平常人,然而這一切,在賈詡勸降之時,就已經在他預料之中了。

能夠正確認識天下大勢者,就能夠深度揣測人心者,甚至能夠在戰場上有着高明決策者,當真只有賈詡一人。在他歸順曹操之後沒多久,就爆發了著名的官渡之戰。雖然在這場戰役中,賈詡並無太亮眼的表現,甚至後來留守許昌,在曹操出征的隊伍中,基本上看不到他的身影,但是每當到到了緊要關頭,他絕對是壓軸出場的那個重要人物。馬超、韓遂帶兵來犯,賈詡的一招離間計,讓西涼軍戰鬥力大打折扣。

曹丕、曹植的的立儲之爭,讓曹操拿不定主意,他前來找賈詡,希望能夠獲得一些讓他痛下決心的有效意見。剛開始賈詡沉默不言,當曹操焦慮之時,他緩緩說出袁紹和劉表二人,曹操瞬間恍然大悟,這二人曾經都是廢長立幼之人,如若曹操也效仿二人,政權顛覆是遲早的事。雖然未曾直接說明,但是賈詡完全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