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同樣是吞併弱國,秦趙齊三國的結局爲何不同?

同樣是吞併弱國,秦趙齊三國的結局爲何不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齊吞燕、滅宋卻招致圍攻大家都熟知嗎?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

公元前318年,秦國與三晉聯軍激戰於修魚,秦軍在付出了極大代價的情況下,幾乎全殲了三晉聯軍,打開了秦國東出爭霸的大門。因此,秦國朝堂之上爆發了一場對未來國策的爭辯,最終秦惠文王採取了司馬錯提出的“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的建議,命司馬錯打着馳援巴國的旗號,一舉吞滅了巴蜀兩國,各國並未因此有所反應。

不知道大家可還記得詩仙李白的《蜀道難》,在這其中曾有一句:“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同樣是吞併弱國,秦趙齊三國的結局爲何不同?

在這其中其實便已經交代了蜀國的歷史——古蜀國要比周王室更早建立,並非是周王室分封的諸侯國!

正因如此,蜀國雖然是當時僅次於七雄的二流強國,但卻一直被中原各國視爲蠻夷,秦滅古蜀國,正是有種“王化”的意味在裏面,而巴國雖然是周王室分封的子爵,但常年被秦、楚兩國所封鎖,與中原各國交往甚少,因而也被歸爲了蠻夷,秦吞巴與吞蜀同理。

至於各國利益問題,巴蜀兩國的興亡與齊、趙、魏、韓、燕五國可謂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唯一一個有關係的楚國,獨木難支,也不願在此事上與秦國死磕,這就使得秦國一帆風順的吞滅了巴蜀之地。

我們再來看看趙滅中山之戰。

中山國,這是一個“破後而立”的國家,早在戰國初期便被魏文侯所滅,而後因魏國對中山國故地的控制力度越來越小,這才得以成功復國。復國之後的中山國迅速強盛,一度打得燕趙兩國叫苦不迭。

在趙武靈王繼位前,因三晉聯盟破裂,魏惠王更是公然支持中山國襲擾趙國,使其成爲了趙國統治者的心腹大患。趙武靈王即位之後,因趙國國力如江河日下,對外作戰屢戰屢敗,便痛下決心在趙國掀起了胡服騎射。

與此同時,趙武靈王積極謀劃滅中山國之戰,自公元前307年到公元前296年的近十二年時間裏,趙武靈王不斷對中山國用兵,這才滅掉了中山國。

中山國的性質與蜀國相仿,皆是被中原各國視爲“蠻夷”的國家,那麼,是否趙國滅掉中山國也與各國無關呢?

答案是否定的,筆者剛剛也說到了,魏惠王曾支持中山國襲擾趙國,大家可想而知中山國的作用。可是,此時的中山國因棄公稱王,惹惱了齊國,又因入侵燕國,遭到了列國的抵制,在外交上,中山國幾乎陷入了孤立的局面。不過,秦、齊、魏等國也還是希望中山國能夠存在,繼續“噁心”趙國,可奈何此時因楚國衰敗,天下進入了秦齊兩國爭霸的時期,魏國和楚國也不可避免地捲入了這場風波之中,皆無暇關注中山國戰事,這纔給了趙國從容滅亡中山國的良機。

同樣是吞併弱國,秦趙齊三國的結局爲何不同? 第2張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齊滅燕之戰(子之之亂)。

公元前318年,燕國發生了“子之之亂”,即燕王噲將王位禪讓給了燕相子之,太子平與將軍市被不服,聯手攻打子之,而後遭遇大敗,市被與太子平之間矛盾激化,市被轉攻太子平,使得太子平逃亡齊國,市被兵敗被子之所殺。

此時,齊宣王接見了太子平,主動提出出兵幫助太子平復國,太子平欣然應允,卻沒想到齊國此舉包藏禍心——齊軍迅速擊敗了不得人心的子之,旋即燕王噲自縊,子之被殺,沒過多久,太子平也死於非命,齊軍在短短五十日(一說三十日)的時間裏攻佔了燕國全境。

我們繼續用前面用的“套路”,分析一下燕國的國家性質以及各國的利益問題。

燕國,這是周王室初次分封之時僅有的幾個“公爵國”之一,是召公奭的封國,可謂是根正苗紅的姬姓諸侯國,反觀此時執掌齊國的田氏,本是姜氏家臣,卻耗費百年時間成功篡國,在國家性質上,齊滅燕根本不得人心。

而且,燕國的利存亡直接與趙國相關,而秦燕兩國又有姻親關係,這自然也就和秦國扯上了關係,試問作爲齊國的主要對手,秦趙兩國會坐視齊國吞滅燕國嗎?

最後,我們來看看齊滅宋之戰。

同樣是吞併弱國,秦趙齊三國的結局爲何不同? 第3張

宋國,佔據着被譽爲“天下膏腴”的淮泗之地,又有着商丘、陶丘以及彭城等商業都會,經濟繁榮,引起了秦、楚、魏、齊、趙等國家的覬覦。

此時,戴偃發動政變奪取了宋國君位,史稱“宋王偃”。宋王偃在位時期,窮兵黷武,四面出擊,先後攻滅了滕國、薛國,又趁楚國衰敗之時攻佔了楚國淮北大片土地,對內施行暴政,使得國內動盪,這就給了各國攻滅宋國的機會

不過,因秦國鞭長莫及,楚國國力大損,兩國在爭奪宋國控制權的問題上並未有多大的影響力,而魏國因霸業凋零,國力大損,在趙、齊兩大強國面前自然也沒有說話的份。如此一來,宋國的控制權就落到了齊趙手中,貪婪無度的齊閔王不願與趙國分享宋國,便多次與趙國大戰,於公元前287年徹底擊敗了趙國,奪得了宋國的控制權後,在次年滅掉了宋國。

齊滅宋與齊吞燕的利益問題效仿,秦趙兩國自然不會坐視齊國消化宋國資源,使得國力“再上一層樓”,而魏楚兩國又在滅楚之戰中給齊國白白出力,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自然也對齊國不滿,燕國又因此前的“子之之亂”,早已對齊國不滿,而剩下一個韓國,自然是“隨大流”,跟着其餘各國蹭一蹭“經驗值”。

在齊滅宋之戰的兩年之後,燕、秦、趙、魏、韓五國合縱攻秦,楚國也打着救援齊國的旗號,攻略齊國土地……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