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如何客觀評價賈詡?歷史上的賈詡究竟是怎樣的人

如何客觀評價賈詡?歷史上的賈詡究竟是怎樣的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賈詡簡介

賈詡者,武威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謀士。官至太尉,諡曰肅侯。被人稱之爲“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曹操6謀士之一。

東漢末年,李傕郭汜作亂時,在李傕帳中任謀士。後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爲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皆有賈詡之謀。曹丕稱帝封其官爲太尉、魏壽亭侯;死時七十七歲,諡曰肅候。

歷史名人對賈詡的評價

陳壽:“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閻忠:“詡有良、平之奇。”

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裴松之:“列傳之體,以事類相從。張子房青雲之士,誠非陳平之倫。然漢之謀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則餘無所附,故前史合之,蓋其宜也。魏氏如詡之儔,其比幸多,詡不編程、郭之篇,而與二荀並列;失其類矣。且攸、詡之爲人,其猶夜光之與蒸燭乎!其照雖均,質則異焉。今荀、賈之評,共同一稱,尤失區別之宜也。”“夫仁功難著,而亂源易成,是故有禍機一發而殃流百世者矣。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令狐德棻:“周瑜赤壁之謀,賈詡烏巢之策,何能以尚。一言興邦,斯近之矣。”

《荀勖別傳》:“晉司徒闕,武帝問其人於勖。答曰:‘三公具瞻所歸,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賈詡爲三公,孫權笑之。’”

如何客觀評價賈詡?歷史上的賈詡究竟是怎樣的人

《唐會要》:“魏晉以賈詡之籌策、賈逵之忠壯、張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顧雍之密重、王渾之器量、劉惔之鑑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朱敬則:“神人無功,達人無跡。張子房元機孤映,清識獨流。踐若發機,應同急箭;優遊澹泊,神交太虛,非諸人所及也。至若陳平、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田豐、沮授、崔浩、張賓等,可謂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爲功,爰自秦漢,訖於周隋。”

楊炯:“孝通神明,忠定社稷。馬伏波來遊二帝,晏平仲能事百君。在魏則賈詡、荀攸,在周則太顛閎夭。”

李嶠:“賈文和之揣君,酈食其之觀將:翔而後集,可謂明也。”

蘇轍:“公不用其計,以兵入吳境,遂敗於赤壁。夫詡之所以說曹公,則李左車之所以說淮陰侯,使乘破趙之勢,傳檄以下燕者也。方是時,孫氏之據江東已三世矣。國險而民附,賢才爲用,諸葛孔明以爲可與爲援而不可圖。而曹公以劉琮待之,欲一舉而下之,難哉!使公誠用詡言,端坐荊州,使辯士持尺書結好於吳。吳知公無併吞之心,雖未即降,而其不以干戈相向者可必也。”

袁宏道:“投身刀戟之林,瀕死不悔,不盡其用不止者,張子房、荀文若、賈詡之流是也。”

王夫之:“迨於子桓之世,賈詡、辛毗、劉譁、孫資皆坐照千里之外,而持之也定。”

韓慕廬:“文和周旋羣雄,晚歸太祖。惟其智放沈密,而機速過人,故能不受牢籠。”

賈詡畫像王鳴盛:“賈詡地望無可言,然觀其處父子之間,勉曹丕以孝,答曹操慎忠,則尚優於諸人,離之此而合之彼,其例密矣。”

何千里:“詡之識略,實蓋一時。”

何焯:“養威持勝之善謀。”

王士禛:“餘素不喜李贄之學,其《藏書》、《續藏書》未嘗寓目。近偶觀之,其最害道者莫如《論狂狷》一篇。其言謂放勳狂而帝,文王狂而王,泰伯狂而伯,皆狂也。舜也、禹也、湯、武也、太公、周、召,皆狂也。漢高帝,狂之神;文帝,狂之聖也。此等謬論,正如醉夢中囈語,而當時諸名士極推尊之,何哉?若以李斯、桑弘羊、呂不韋、李園、賈詡、董昭爲名臣,溫嶠爲逆賊,所謂好惡拂人之性者也。以揚雄、胡廣、譙周、馮道爲吏隱外臣,亦大謬。”

易中天:“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還保全了家人。這纔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賈詡生平大事

1、早年經歷

賈詡年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閻忠認爲他與衆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爲郎,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賈詡說:“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當時太尉段熲,因爲久爲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熲的外孫來嚇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賈詡擁有如此隨機應變處理事情的才能,像這樣的事情很多。

2、效力涼州

公元189年(永漢元年)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十一月,董卓自爲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賈詡在此時以太尉掾爲平津都尉,後升討虜校尉。時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屯兵於陝,賈詡便在牛輔軍中輔軍。不久,牛輔遣李傕、郭汜、賈詡等出兵攻打關東聯軍,先向孫堅,在樑東大破其軍。孫堅率千騎潰圍而去。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董卓被殺,牛輔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餘黨。當時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賈詡出面阻止了他們,說:“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着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閣下拋棄屬衆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爲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此計爲衆人採納。

於是李傕等散發“王允欲洗盪此方之人”的流言,聯絡涼州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及至長安城下,已聚合十餘萬之衆。李傕與樊稠、李蒙等圍攻長安城,因城防堅固攻而不克。後由城內叛變士兵引導涼州軍入城,與守將呂布展開巷戰,呂布兵敗,僅率百餘騎出逃。李傕等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太常種佛、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被殺。李傕等擁兵至南宮掖門,威逼獻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爲揚武將軍、郭汜爲揚烈將軍、樊稠爲中郎將。李傕又殺司隸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

後賈詡爲左馮翊。李傕等以賈詡之功欲封其爲侯,賈詡說:“這是保命的計謀,哪有什麼功勞?”堅決不受。李傕等又讓賈詡爲尚書僕射,賈詡說:“尚書僕射是百官的師長,是天下的榜樣,我賈詡一向沒有什麼名望,難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貪享虛榮,對國家又有什麼好處?”於是改拜賈詡爲尚書,掌管選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貢獻,李傕等人親近賈詡但同時也很忌憚他。

不久賈詡之母去世,賈詡辭掉官職,被拜爲光祿大夫。公元195年( 興平二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襲佔長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權後,三人互相猜忌,爭權奪利,多次打鬥起來。賈詡每次都以大體責之,所以三人雖心中不和,但表面上還過得去。於是三分長安城,各守其界。同年春,李傕使騎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間矛盾日益激化,開始交兵。李傕請賈詡爲宣義將軍,以助自己。幫助漢獻帝出逃、保護大臣,賈詡多有出力。後二人罷兵,賈詡便上還印綬。

當時將軍段煨與賈詡同郡,屯駐華陰,賈詡去投靠段煨。賈詡向來知名,爲段煨軍所敬服,段煨心裏怕賈詡奪其兵權,但在表面上對賈詡十分禮遇。賈詡看出後,心不自安。南陽張繡與賈詡暗中有來往,張繡便派人去迎接賈詡。賈詡臨行時,有人問賈詡:“段煨待你這麼好,你爲何還要離去?”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會被他所害,而我離開他一定很高興,又指望我連結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賈詡到達張繡處,張繡果然大喜,率子孫前來迎接。而段煨知道賈詡離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3、獻計張繡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賈詡的說服下,張繡屯兵宛城與荊州牧劉表聯合。從此,二人便成爲曹操的心腹之患。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三月,曹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守的穰城。

央視三國演義的賈詡不久,曹操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從穰城撤退。張繡率兵尾隨追擊,劉表也派荊州軍佔據安衆,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追必敗。”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賈詡這時又對張繡說:“趕快再追,一定會獲勝。”張繡說:“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爲何要再追?”賈詡說:“形勢已經起了變化,趕快去追準能獲利。”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

得勝後,張繡問賈詡請教是怎麼回事,賈詡解釋說:“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罷了。將軍雖然擅長用兵,但絕非曹公敵手。曹軍雖然剛撤,但曹公必然親自殿後,我們的追兵雖精,但將領比不過他們,他們的士兵還很有士氣,所以我知道將軍你必敗。曹操之所以還未盡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後方出了事,所以擊破將軍的追兵後,一定會全力撤退,留別人斷後,他留的將領雖厲害,卻比不上將軍,所以我知道將軍用敗兵也能取勝。”張繡大爲佩服。

4、勸張歸曹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紹遣人招降張繡,並與賈詡結好。張繡準備同意,賈詡卻當着張繡的面回絕了袁紹的來使,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點優勢: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率衆歸順曹操。曹操聞訊後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說:“使我的信譽揚於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賈詡爲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由於當時冀州爲袁紹所佔,賈詡便留參司空軍事,同時拜張繡爲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爲妻。

5、輔佐曹操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曹軍軍糧用盡,曹操問計於賈詡,賈詡說:“您在精明、勇敢、用人、決斷四個方面都勝過袁紹,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過取勝,是想顧及周全啊,抓住機會,便能很快取勝。”曹操稱善,後來抓住機會偷襲烏巢,一舉戰勝袁紹。河北平定後,曹操領冀州牧,改任賈詡爲太中大夫。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佔領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

6、離間馬韓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以韓遂、馬超爲首的十部聯軍,聚集10餘萬人馬,據守潼關抗曹(參見渭南之戰)。馬超受挫後,提出劃河爲界的議和條件,被曹操拒絕。馬超多次前來挑戰,曹操堅守不出,使馬超欲急戰速勝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劃地爲界的要求,並送子爲人質。賈詡認爲可以表面上假意應允,麻痹對方,實際積極準備,伺機殲敵。曹操又問賈詡如何破敵,賈詡說:“離間他們。”曹操採用他的計謀,寫書離間馬超和韓遂,使他們內亂。曹操視時機成熟,主動對關中軍發起進攻,大勝而歸。

7、支持曹丕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當時曹操未立太子,曹丕爲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於賈詡,賈詡說:“希望將軍修養品德,勤於學習,日夜孜孜不倦,不違背作兒子的道義,這就夠了。”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刻意磨練自己。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爲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大笑,於是於該年立曹丕爲太子。賈詡認爲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當時天下談論智謀之士時都十分推崇他。

8、位列三公

公元220年(黃初元年),曹丕即位,爲報賈詡之恩,封賈詡爲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戶。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賈訪爲列侯。以長子賈穆爲駙馬都尉。

223年(黃初四年)三月,曹丕首徵東吳,以失敗而告終。當初,曹丕便問計於賈詡:“我想統一天下,吳、蜀應先征討哪個?”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無功而反。同年六月甲申日,賈詡去世,終年77歲,諡肅侯,長子賈穆繼嗣。多年後,賈詡與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廟。

賈詡的結局如何?

賈詡善終,他先從董卓,後從張秀,再從曹操,善謀多斷,因每謀皆毒,所以人稱“毒士”但是他善於謀己,是三國中保命能力最好的一個謀士,,每次易主皆是在前主公無法輔佐之時,有“良禽折木而息”所以他這不算是背叛。享年七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