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乾隆時期清朝還是盛世 最後爲什麼嘉慶毫無作爲

乾隆時期清朝還是盛世 最後爲什麼嘉慶毫無作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清代嘉慶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清代最沒存在感的皇帝,承接盛世與衰世的嘉慶爲何不能扭轉國運?

在清代的皇帝中,嘉慶皇帝絕對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位了,嘉慶之前,康雍乾三代雄主打造了清王朝最強盛的時期;嘉慶之後,繼位的道光皇帝遭遇了鴉片戰爭,接下來就是動盪慘痛的近代史。

而嘉慶夾在這兩段歷史之間,存在感自然低,而且嘉慶本人確實相對謹慎平庸,所以也沒什麼能讓人記住的功德,有些學者用這麼一個笑話來評價嘉慶皇帝:嘉慶最大的優點就是他沒有什麼缺點;最大的缺點就是他沒什麼優點…

乾隆時期清朝還是盛世 最後爲什麼嘉慶毫無作爲

這雖然是個笑話,但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嘉慶的毛病,其實,嘉慶皇帝在位之時,大清王朝遠不是風平浪靜,自乾隆末期開始,如同歷史上每個封建王朝一樣,大清王朝國運也開始下滑,而到了嘉慶年間更是如此,通常把嘉慶和道光兩位皇帝在位的時期稱爲“嘉道中衰”,此時清王朝吏治敗壞,武備廢弛,國庫空虛,處於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

如果不算老邁的乾隆,嘉慶就是面對這股“由盛轉衰”趨勢的第一位君主,那麼,嘉慶做了什麼扭轉這個局面嗎?

作爲對國家有責任感的皇帝,嘉慶當然做了,但是,有一個詞形容嘉慶最合適——“爲而不能”,他想做什麼,卻無力挽救這個局面,那麼嘉慶時期,清代到底是面臨怎樣的困局呢?咱們就來看一看。

公元1796年2月9日,嘉慶皇帝接受父親乾隆帝禪位而成爲皇帝,但乾隆帝仍以太上皇身份“訓政”。1799年2月7日乾隆帝逝世後,嘉慶帝才得以掌握實權。至1820年嘉慶逝世,嘉慶共當皇帝近25年,掌權近23年。

那嘉慶面臨的清王朝是個什麼情況呢?四個字:危機四伏!

嘉慶皇帝之前的雄主們開疆拓邊,理肅內政,平定反叛,發展經濟,使得清代國力上升,到了乾隆中期上升到頂點,同時,封建王朝的弊端也在積累,並從乾隆朝後期開始爆發,朝廷各項事業均勢弊病叢生,土地兼併,軍備廢弛,民間治安不穩等事情也非常嚴重。

歷史課本一般以1820年的清代版圖作爲清代前期疆域,此時清代的國力已經發展到極致

碰到這種情況,整頓是必不可少的,那如何整頓呢?第一條路是改革,不求和日本明治維新或俄國改革一樣,至少要搞類似王安石和張居正的改革吧,但嘉慶是個平庸保守的皇帝,不敢走這條路;於是 只能搞更穩妥的治理方針,也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嘉慶是典型的守成之君,其求穩”是其基本國策,他認爲仿照前人施政,便可長治久安,他在親政之初即宣佈“以皇考之心爲心,以皇考之政爲政,率循舊章,恆恐不及”,然而很顯然,在面臨這種時局的情況下,國家“求穩”是沒有出路的,所以嘉慶皇帝的治理陷入了困局。

咱們來看看嘉慶面臨什麼?

首先是吏治腐敗,這個時候的大清官場啊,無官不貪絕不是誇張,嘉慶帝對貪污深惡痛絕,嚴打貪污,剛一上任就誅殺和珅,但絕不肯擴大掃蕩層級,以致於收效有限,更無以改變朝廷全面性的腐化,此時清王朝這國家機器已經全面糜爛,到了什麼程度呢?嘉慶25年3月,國家最高軍事機關兵部竟然在衙門裏把大印給丟了(大印爲銀製,此印究竟何人所偷流落何方至今未知),嘉慶朝上至大官下至基層書吏公務員的懶散貪污,尸位素餐之風可見一般。

然後是解決財政困局,這幾乎是王朝後期的通病,由於高度的集權性與計劃性,清王朝的財政體制非常僵化,1712年,清廷宣佈「盛世滋丁,永不加賦」,這使得數十年佔清代大部歲入的地丁銀增長幅度很微小,國家財政調節能力受到嚴重製約,而經濟發展後,物價上漲,財政卻無法相應進行調節,這給國家機器運轉造成更大困難。

那不夠的錢怎麼辦呢?他不敢輕易進行改革,派引起利益集團反噬和社會震盪,不敢“開源”,嘉慶選擇的方式是“節流”,這樣自然國家更辦不成事,社會狀況更加江河日下,腐敗等問題加重,進一步損害國家利益,於是清王朝就陷入這種“惡性循環”。

接下來是人口困局,大家瞭解,近代之前,中國是一個相對封閉的農業國家,生產力的發展是極爲有限的,康雍乾近百年盛世使得清代人口大量增加,到了嘉慶年間人口竟然漲到了3億多,但土地是有限的,乾隆時期的土地開墾已經到了最大限度,這使得中國人地矛盾非常尖銳,百姓生活日益貧困化,流民四起,治安混亂,嘉慶年間民變四起,最大的一起便是乾隆末年開始的川楚白蓮教之亂,此事一直到嘉慶末期才平定下去,清政府耗費軍費二億兩,相當於四年的財政收入,極大損耗了清代國力。

……

這些局面嘉慶皇帝無法根本解決,只能眼睜睜看着清王朝的下墜,嘉慶帝希望達到的是一個共樂昇平的社會景象,所謂“吏治永清,民生永靜,藏富於民,國本自固。”這顯然只能是他的一廂情願,執政初期的熱情過去後,看着國事無法好轉,嘉慶本人也越來也消極,一方面痛斥大臣,一方面則日益鑽進所謂“祖宗之法”,希望憑藉模仿父親,祖父和曾祖父來達到他們達到的成就,但這顯然是掩耳盜鈴。

如何評價嘉慶皇帝呢?我們能把清王朝衰落的責任怪在他身上嗎?當然,嘉慶本人自然是有責任的,他沒有他祖父雍正的鐵血風骨,能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但只有稍微有一點歷史思維的人都瞭解:把這麼大的歷史趨勢怪在嘉慶一個人身上是很幼稚的思想。對於嘉慶,你不能只當一個人看,他是當時清代封建皇權體制所培養出的君主,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而且平心而論,嘉慶並不差。

嘉慶皇帝這個人啊,按照封建傳統的標準絕不是一個壞皇帝:他本人勤政愛民,對國事國事盡已盡力、宵盯勤政,從不因個人情緒影響國事,並且堅持始終,直到辭世,這很難得;而且此人品性很高,二十餘年未曾仿效其父南巡遊玩,也沒有極盡奢華籌辦壽筵,嘉慶的寬厚,勤勉,節儉在朝廷是出了名的,就連朝鮮使臣對其也非常佩服,在送往國內的國書中對其評價極高。

乾隆時期清朝還是盛世 最後爲什麼嘉慶毫無作爲 第2張

然而,有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是,嘉慶的努力失敗了,他雖然在漕運、鎮壓農民起義、禁鴉片走私等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對官員的貪污腐敗也有一定程度的遏制,停止了文字獄,延緩了清王朝衰敗的趨勢,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是爲什麼呢?

事實上,嘉慶這個“好”皇帝的困局實際上表現出的是整個封建制度的“末世化”,按照封建時代的標準,嘉慶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卻仍然無法解決問題,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源就是:嘉慶也只是接受了近二十年的儒家教育,被清代已經發展到頂峯的封建制度所培養出來的一個統治者,他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只能是“封建式”的,但對於“人地矛盾”,“生產力無法發展”,“缺乏合適的監督問責機制導致吏治敗壞”,“國家權力無法滲透基層”….等問題,封建王朝的方式是無法解決的。

嘉慶“慫”一點,所以只能搞到這個程度;那“強”一點呢?充其量也能是進行類似“張居正”式的改革,而且按照嘉慶朝各路利益集團相互勾結的腐敗局面,改革能不能搞成還不瞭解,即使搞成了,生產力無法發展等問題仍然無法解決,只不過是通過改進利益分配方式暫時延緩矛盾,以嘉慶的世界觀,類似資本主義改革這種事是他不可能想到的,他根本沒被培養出這個思維。

中國傳統王朝解決這種問題的方式就是:王朝運轉不下去,國家崩盤,然後天下大亂導致大量人口喪失,舊的腐敗利益階層損失慘重,社會資源環境趨於寬鬆,新的王朝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發展,發展個2-300年,積弊叢生後照着這個再來一波,也就是經濟學中的“馬爾薩斯模型”…

然而,清末時期的中國沒這個條件了,這個時候西方殖民者來了,等待中國的將是一段從未經歷過的歷史,“嘉道中衰”過去後,清王朝便進入了最爲詭譎的“鹹(豐)同(治)時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