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彭時入仕後,他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彭時入仕後,他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彭時,明朝時期名臣,官至內閣首輔,是天順、成化年間正直閣臣的傑出代表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受儒家思想統治地位的影響,政治與文化兩者聯繫緊密,尤其在隋唐科舉制度形成之後,“學而優則仕”基本成爲士人學者們的終極目標及根本出路。在科舉取仕達到鼎盛的明朝,科舉更是幾乎成爲入仕的唯一途徑,可以說,士人學者們的求學致知都是爲了入仕。

彭時亦是如此,在他登進士,入翰林院之後,隨着政治地位的不斷提高,其學術思想便成爲致政求治的一種理論工具,他的人生歷程也以政治人物的定位和方向而展幵。

一、初入仕途

彭時是歷仕正統、景泰、天順、成化的四朝元老,其仕宦經歷從正統十三年登進士算起,大體可以劃分爲4個階段:正統十三年的魁甲入仕,景泰年間的入閣與仕途低谷,天順年間的再次入閣,成化年間的從輔臣到首輔。

同時,其仕宦經歷也從側面體現了彭時恪盡職守、敢於任事的爲政風格。明代的科舉角逐競爭非常大,不僅需要刻苦奮鬥的精神,還需過人的才識悟性,對經史的掌握達到熟稔洞悉的程度。前文提及彭時出生在一個詩書世家,父輩都很重視教育,彭時本人自幼聰穎絕倫,勤奮刻苦,19歲便跟隨叔父彭琉學習經史,見解獨到,經常語出驚人,彭琉以“他日必爲宗工”對他寄予厚望。

彭時入仕後,他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正統十年會試,彭時中副榜,不接受任命,與其他副榜並下第者900餘人,入國子監學習。在進入當時最高學府國子監後,彭時在治學上更加刻苦,經常從清晨鑽研到深夜,當時以識人聞名的國子監祭酒李時勉非常器重彭時,“以公輔期之”。當時在士大夫中也流傳童謠雲,“衆人知不知,今年狀元是彭時”。這說明彭時在就讀國子監時便因才識出衆而聲名遠播。

在太學刻苦求學三年後,彭時參加了正統十三年戊辰科的會試,並在這次會試中脫穎而出,在會試中位列第三名。後來在奉天殿舉行的殿試中,彭時的對策受到英宗的高度評價遂被列爲第一甲第一名,賜朝服冠帶,並按例授翰林院修撰。

翰林院是國家選才、育才、儲才之地,是內閣閣臣的儲養之地,是躋身於國家權力中心的階梯。可以說,彭時以高起點開啓了仕途。正統十四年八月,在內閣學士陳循、高穀的薦舉下,郕王“令翰林院修撰商輅、彭時入文淵閣,參預機務”。同年十二月,彭時升任翰林院侍讀。可以說,彭時當時的仕途是一帆風順的。然而,之後彭時卻遇到了他政治生涯中最嚴厲的打擊。

事情起因於彭時甫一受命入閣即逢繼母餘夫人去世,遂上疏請求守制,但景帝沒有同意,令其奪情辦事,彭時以時事多艱接受了任命,卻在景帝已經下令奪情的情況下,於景泰元年正月再次力請終制,忤逆景帝旨意,讓景帝非常不悅,彭時也不再受到景帝的信任與重視。

因而景泰三年服闋起復後,彭時的仕途便進入低谷期。在景泰後期的四年裏,他只擔任翰林院侍讀,不再參預內閣機務,只是以普通京職官員的身份,主要從事修書、提督考校、主考鄉試等事務,與朝政要務幾乎無直接聯繫。天順元年,彭時以正統舊人的身份再次被擢入內閣,再加上英宗對彭時風度的欣賞,終天順一朝彭時都受到重用,與大學士李賢、呂原共同輔政,組成了一個和諧融洽、相互配合的內閣。天順初期,奪門功臣曹吉祥、石亨得勢,專權亂政,李賢、彭時等閣臣努力經營和運籌,通過盡心輔佐具有蒙塵和被禁錮複雜人生經歷的英宗,抑制曹、石勢力,使其失去英宗的信任,最終使天順初期動盪的政局趨於平穩。

在這個過程中,以李賢、彭時爲代表的閣臣在平允庶政方面可謂費盡苦心。除了平庶政外,作爲翰林院學士的彭時還兼理其他事務,主要參與侍讀、修志及主持科舉等事務。天順二年三月,皇太子即後來的憲宗出閣,李賢、彭時與呂原擔任侍班講讀官,李賢日侍不更,彭時與呂原每人更侍一日。

彭時入仕後,他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第2張

二、擔任要職

天順二年八月,任命彭時、李賢與呂原爲總裁,負責重修《大明一統志》。在天順四年二月的殿試中,彭時擔任讀卷官。在天順七年八月的會試中,彭時、錢溥擔任主考官。天順八年正月,明英宗病危,口述遺命,太監牛玉執筆成書後,令其交與閣臣李賢、彭時等人潤色。此外,天順時期,彭時還多次被賜觀騎射、游上苑等。如天順三年十月,上御西苑閱將臣騎射,召大學士李賢、彭時等侍。明憲宗即位後,由於彭時既是前朝重臣,又爲東宮舊臣,因此繼續得到重用。天順八年二月,彭時升任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

成化元年十月,升任兵部尚書,兼職如故。成化三年八月,加太子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成化四年四月,繼陳文成爲內閣首輔。成化十一年三月,彭時卒,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諡文憲。在此期間,彭時作爲重要閣臣,其主要是按照內閣的執掌來行事,具體而言就是,“凡車駕郊祀、巡幸則扈從。御經筵,則知經筵或同知經筵事。東宮出閣講讀,則領其事,敘其官,而授之職業。冠婚,則充賓贊及納徵等使。修實錄、史志諸書,則充總裁官。春秋上丁釋奠先師,則攝行祭事。會試充考試官,殿試充讀卷官......”。

按照此範圍,可將成化時期,彭時的仕宦經歷分爲以下幾類:第一、作爲內閣重臣,在朝廷許多重要的儀式、場合中擔任代表官員是彭時從政的一項重要經歷。在成化時期,彭時參加的這一類事務主要包括釋奠先師孔子、爲新冊立的皇太子舉行儀式等。如成化元年二月,憲宗祭先農之神,彭時等受命行九推禮。是年三月,憲宗謁拜孔子,行四推禮,命彭時等大臣分獻四配十哲兩廡。

在這期間彭時還分別於成化六年二月、成化六年八月、成化七年二月、成化八年二月、成化十年二月共五次在太學舉行釋奠禮。此外,成化七年十二月,命彭時充副使持節冊寶立皇子祐極爲皇太子。雖然參加這些活動不像處理具體政務那直接體現行政效應,但選擇彭時這樣權位的重臣可以表明朝廷對此類事務的重視,其政治意義相當深遠。

作爲閣臣,尤其是首輔,充當經筵講官、殿試讀卷官、修書總裁,則是彭時必須承擔的責任。天順八年六月,開經筵講學,除月講外,並令彭時等大學士每日侍班進講。

殿試通常每三年一次,在緊接二月會試後舉行。憲宗在位期間,彭時分別於天順八年三月、成化二年三月、成化五年三月、成化八年三月、成化十一年三月共5次擔任殿試讀卷官,併爲成化五年的進士題名碑再撰碑文。

天順八年八月,憲宗詔諭李賢、彭時等人爲總裁官撰修《英宗實錄》。成化九年十一月,主持編纂《續宋元通鑑綱目》,憲宗要求其按照《朱文公通鑑綱目》凡例進行編纂,以宋元二史上接通鑑,彭時以學士劉珝等七人分爲七館撰修,後加起復學士丘浚同編撰,共八館。

彭時入仕後,他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第3張

三、禮儀規勸

陳規諫,輔養君德,幫助憲宗彌補禮、政、德方面的缺失。憲宗即位不久便在朝政方面有所懈怠,身爲次輔後至首輔的彭時一方面通過在日常侍講中,講解經史以啓發開導憲宗,輔以君德,另一方面竭力通過論疏對憲宗進行勸導規諫。

根據上文對成化時期彭時爲首輔時內閣上呈的奏疏的統計,共19篇,其中專門規諫憲宗的有成化四年六月的“議陵廟禮制屬”,成化四年七月的“再諫合葬祔廟疏”,成化五年十二月的“災異陳言疏”,成化七年十二月的“修政彌災疏”,成化七年十二月的“請聖躬召見大臣疏”,成化八年三月的“諫否劉永誠封諡疏”,成化八年七月的“民情馬政疏”。其中,在議兩宮尊號和錢皇后陵廟禮上,飽含彭時等閣臣的一番苦諫。憲宗初即位,議兩宮尊號,“獨李賢開端,(彭)時力繼之”,經過多番開導勸諫,“乃尊(錢皇后)爲慈懿皇太后,貴妃位爲皇太后”。

結語

成化四年,錢皇后崩,英宗死前遺命曰:“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而周太后卻強烈反對合葬,憲宗無奈只好讓大臣再次合議,彭時等閣臣則反覆勸導,最後只好攜朝臣於伏文華門進行哭諫,“始從時議”。此外,作爲閣臣,彭時最重要的職責還在於通過上疏等途徑對朝政事務提出意見和建議,並決定庶務的處理方案。

如成化四年五月的“論先賢熊禾從祀疏”,成化四年七月的“四夷改革疏”,成化六年九月的“論米價疏”,成化九年五月的“起用錢溥倪謙疏”等。這些奏疏既關係朝廷人事,另外其論米價、馬政,四夷館改革等一類的奏疏,更是與當時朝廷制度、措施的實施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