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良出身於貴族 張良爲什麼會轉投劉邦麾下

張良出身於貴族 張良爲什麼會轉投劉邦麾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張良和項羽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一代聖謀張良,爲何棄同爲貴族的項羽,反而投身市井劉邦麾下?

《史記 留侯世家》:劉邦曾贊“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子房功也。”

人稱“初漢三傑”之一的張良貴族出身,幫助劉邦奪得天下,功成身退,封留侯。那是什麼原因讓他和布衣出身的劉邦走到一起的?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張良出身於貴族 張良爲什麼會轉投劉邦麾下

初漢三傑 影視劇照

張良,字子房,出生於戰國時期韓國“五世相韓”的貴族家庭。

張良的父親張平,已經連生了9個女兒,在40多歲的時候,才盼到第一個老來子,張良相當於含着金鑰匙出生的金疙瘩。

張良出身於貴族 張良爲什麼會轉投劉邦麾下 第2張

影視劇照 張良

國破家亡,決定遠走他鄉,拜師求學

公元前231年秦王派內史官滕攻打韓國,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30年,滕佔領韓國都城鄭地,改韓爲潁川郡,韓滅。

在反抗強秦入侵韓國的戰役中,張良的弟弟張勇因敵軍高級將領的反間計而被誣陷叛國罪處於死刑;其家人在張良於鏡湖和敵人打游擊戰的時候,被秦兵將家裏財物洗劫一空,房屋被毀,數十口親人死於血泊之中。

料理完親人後事,張良大病一場。

面對強秦國仇家恨,張良認真反思自己在對戰秦兵時的優劣,雖然在鏡湖的游擊戰中取得以少勝多的戰果,同時也暴露了領兵的各種缺點,張良決定變賣家財外出拜師求學,這一年他20多歲。

幾經輾轉,獲奇遇,學成文武藝

戰國時期經過文學上的百家爭鳴,特別到了後期非常盛行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都非常受大家追捧。

張良拜陳地一名儒生,刻苦學習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等的文中的知識,老師傾囊相授,張良獲益良多。跟着先生沒有學習兵書的遺憾,在辭別先生,再次踏上求學之路。

經過下邳(曾經宋、魯、楚三國交界處,常有俠士匯聚、隱居於此,也是常說的三不管地帶)的時候圓滿了:獲得黃老翁贈與《太公兵法》,也稱《六韜》。其中包括:文師、守土、奇兵、突戰、火戰、三陣、分合、練士等幾十篇文。

偶遇項伯,結識於患難,相交於微末

張良獲得《太公兵法》後認真研讀,偶爾到街頭、城外回憶書中的內容,猜摸其中的道理。通過觀察各色路人,通過他們的舉止,猜測每人的性格、才能。

項伯(項伯是楚國項燕,項將軍之子,項羽的小叔。公元前224年秦伐楚,兩年後楚滅。)爲逃避殺仇人之禍,投奔下邳的友人不遇,走投無路之下,與漫步街頭的張良偶遇,求其借水一喝,張良觀其舉止不凡,暗想或許對方是義士,將其帶回家中招待。

言談中張良得知對方是楚將軍之子,便邀請其住於家中;項伯瞭解張良是昔日韓國相之子,加上對張良曾經策劃刺殺秦王義舉十分欽佩,交談中兩人結爲患難朋友,項伯直言:今日援助之恩,他日必定報答。

張良出身於貴族 張良爲什麼會轉投劉邦麾下 第3張

影視劇中項伯

十年磨一劍:隱居下邳苦學兵法,響應起義偶遇沛公

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元年秋,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領農民起義;

此後,張良在下邳響應義舉,開始招兵。

距離下邳不遠的留地,有一支聲勢浩大的隊伍也在招兵買馬,名叫景駒的人稱是楚王后代,張良打算率兵去投奔他。

張良出身於貴族 張良爲什麼會轉投劉邦麾下 第4張

而劉邦此時在幹什麼呢?

劉邦從沛縣起兵(因沛縣起兵,後人稱劉邦爲沛公),攻下豐邑後,繼續攻打臨縣;然後留守豐邑的雍齒叛變於魏王。劉邦非常惱恨這個和自己一起發誓起義又背後捅刀子的雍齒,返身就攻打豐邑,惋惜久攻不下,而所帥部衆又只剩百餘人。

劉邦不甘心就這樣放棄豐邑,就請駐守在留地的秦嘉派兵援助(秦嘉是景駒的屬下),可是秦嘉要保存自己的實力,未直言拒絕,也不派兵支援,害得劉邦白白跟他周旋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把他氣得夠嗆。

這時,劉邦聽說項梁在薛地已經擁兵6、7萬,遂投奔項梁求助。果然,項梁借兵5千給劉邦,助他收復了豐邑,兵力增至幾千人。

張良出身於貴族 張良爲什麼會轉投劉邦麾下 第5張

無巧不成書,本打算投奔景駒的張良和劉邦與樑伯三人在留縣相遇了。

此時三人聚坐一起,談起各自的打算時,劉邦直言秦嘉人品不好:表面一套,背後一套,不可相交。

此時劉邦也急需擴充人員,就邀請張良一起共事,推翻秦王朝,張良聽聞就跟好友項伯說道:暫且與沛公合兵也好,以後再找機會與項將軍聯繫。

項伯對此表示贊同。

至此,張良就跟着劉邦,開始負責兵馬事宜。

張良出身於貴族 張良爲什麼會轉投劉邦麾下 第6張

影視劇照 劉邦 張良

結語:

張良原本與項伯有舊情,按理來說,在和劉邦只是第一見面的情況下,應該選擇更爲熟悉、信賴的人合兵,可是張良爲何選擇劉邦而棄項伯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1)張良不忘國仇,暫時沒有打算跟任何一方長期合兵,時機合適就會復立韓國;

2)張良長達10年之後居於市井,細細觀察人行爲舉止,分析人物心理活動, 一面之交的劉邦,從觀察中分析其:心胸開闊、豁達大度,比較仗義,跟他暫時共事,進退有路; 而曾經有過患難之交的項伯,則是給自己留的一條後路。

故此,在留地初遇,張良選擇了劉邦。當然,也就這一念之間的選楚擇,成就了他不一樣的人生。張良用自己的才智,幫助劉邦在今後的楚漢之爭上獻計獻策,成爲劉邦軍事集團不可或缺的核心成員。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參考文獻:

《史記》

《二十四史》

《輔國良臣系列:運籌帷幄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