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張良爲什麼會幫助劉邦這樣一個出身平凡的首領呢?

張良爲什麼會幫助劉邦這樣一個出身平凡的首領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良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秦朝末年,各地農民起義聲勢浩大,而劉邦也在其中。原本身爲韓國貴族的張良,策劃了一場刺殺,結果失敗,自己也被迫躲躲藏藏,趁着這次起義,他想要去尋找一個可以幫助自己復國的人,按照當時的勢力,自然是項羽最合適,但是爲什麼張良最終還是選擇了劉邦這樣一個出身平凡的首領?他爲什麼沒有幫助項羽呢?

張良爲什麼會幫助劉邦這樣一個出身平凡的首領呢?

公元前218年,一條西出咸陽東至之罘的馳道上,甲乘如雲,旌旆蔽空,按古帝王中月出巡的古制,此中春之季,秦始皇也開始他稱帝后的第三次巡遊。隊伍行至博浪沙,早有當地黔首候於道旁,人頭攢動,遠遠望見秦皇儀仗逶迤而來。此時秦始皇正坐在車中,坦然就道,六轡不驚,忽聞外間大呼“有刺客”,秦皇正欲起身出車,不意耳際風響,一隻鐵椎擦過御駕,擊中屬車,車軾立斷,及見鐵椎竟有百二十斤之重,秦皇大驚。

觀瞻的百姓、護駕的衛士早已亂作一團,投椎的力士也趁亂而走。秦皇下令大索十日,官兵們遍搜博浪沙,大凡相貌魁梧的人似乎都有刺客之嫌,而他們大概想不到主使那位投椎力士的,竟是一位手無縛雞之力,貌若婦人的青年。這位青年就是張良。

張良,字子房,其先五世相韓。後來韓國爲秦國所滅,一時間君臣授首,百姓屏息。張良自謂世受君恩,久叨榮祿,一朝國破,無以爲家,一心想爲韓國報仇。於是散盡家財,學禮淮陽,遠遊東方,終於倉海君處得一力士,願爲刺秦。二人私着鐵椎,遂有博浪沙驚天動地的一椎之擊。

其後,張良避禍下邳,每日苦讀《太公兵法》,韜光養晦,再期復國。正所謂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十年之後,得遇沛公,又隨沛公見到當時反秦勢力最爲強大的項梁。

此時,項梁剛剛從民間尋訪到楚王后人,立爲楚懷王。張良乘機向項梁進言:“今日你已擁立楚王,韓國公子橫陽君成甚是賢明,何不也立他爲韓王,從而廣樹黨羽。”說起項梁立楚王,與張良請立韓王,動機並不相同。

張良爲什麼會幫助劉邦這樣一個出身平凡的首領呢? 第2張

張良志在復國,以報君恩。而項氏雖世世爲楚將,此時卻只圖自立。所以要立楚懷王,不過是籍楚王名義爭得人心。故而張良廣樹黨羽的建議,正合項梁之意,於是項梁又立韓王成,並讓張良作了韓司徒。接下來,張良的復國大業就進入收復失地的實質性階段。

國破山河在,物是人已非。收復失地並非易事。之初,張良與韓王成遊擊於穎川一帶,收回過幾座城池,轉而又爲秦軍所掠。這時,正值沛公南出洛陽而來,張良引兵從沛公,略地十餘城,交由韓王成坐守,自己則因沛公所請,隨其轉戰咸陽。而張良此舉非只報沛公略地之助,還因滅秦報韓本就是張良十一年前在博浪沙的未竟之志。

張良爲什麼會幫助劉邦這樣一個出身平凡的首領呢? 第3張

公元前207年的初冬,沛公用張良計攻入咸陽,子嬰出降。授降之日,張良隨從沛公行進於大軍的前方。走了約三四里,終於在枳道旁看到出降的隊伍,爲首的正是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神色慘淡。漢軍接過被封好的秦皇玉璽與符節,大秦帝國就此謝幕。然而張良報韓的使命卻並未就此結局。

公元前206年,項羽大封諸侯,卻扣留韓王成,後又殺之彭城。張良已然在望的復國之志頃刻化爲水月空花,無限嘆息之中絕然離開故土,一騎征塵歸漢而去。而此後數年的東征西討,滅項平楚也就成了張良報韓的又一任務。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消息報入中軍大帳,一片歡騰聲中,張良神色若常,沒有諸將的躊躇滿志,沒有軍士的羣情激昂,這一刻於張良而言,惟在臣子盡節,畢之是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