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鼐曾擔任內閣首輔,爲何最後以悲劇收場?

曹鼐曾擔任內閣首輔,爲何最後以悲劇收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鼐,字萬鍾,號恆山,明朝初年名臣,明宣宗時期曾高中狀元,後擔任內閣首輔,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他跟隨明英宗親征,在土木堡之變中殉難。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正統十四年七月,正值雨季,淋淋漓漓的雨下了很長時間,居庸關趕往宣府的路上,到處都是積水,泥濘不堪,北伐的大軍在芋泥裏艱難前行,苦不堪言。

剛剛從御駕旁走過的內閣首輔曹鼐長長的嘆了口氣。就在不久前,他又一次勸說明英宗朱祁鎮班師回朝,然而並沒有什麼效果,朱祁鎮只聽太監王振的,而王振是反對班師的。

曹鼐曾擔任內閣首輔,爲何最後以悲劇收場?

想到王振,曹鼐無奈的搖了搖頭。

從酸秀才到擅權太監,王振的發跡

王振,原本是一位落第秀才,私塾先生,或許追求更好的發展,或許是爲了練習葵花寶典,像嶽不羣、林平之那樣笑傲江湖,王秀才毅然給自己了一刀,進宮做了太監。

由於王振善於察言觀色,又讀過書,識得字,因此被任命爲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朱祁鎮日常起居、讀書學習。朱祁鎮對王振非常信任,一直稱呼其爲王先生。

宣德十年,朱祁鎮繼位。王振順勢出任了司禮監掌印太監,成爲太監中的第一人,一時風光無限。

曹鼐曾擔任內閣首輔,爲何最後以悲劇收場? 第2張

好在當時太皇太后張氏還活着,王振還算有所顧忌。張太后經常常派人到內閣詢問政事,一旦得知有王振獨斷專行而沒有和內閣商議,就馬上派人召來王振來責罵,甚至有一次差點殺了他。

一日太后召上至,張輔楊士奇等皆侍宮人佩刀左右,從太后議決一二事,少選召振入,責之曰:“汝侍皇帝,多不法罪,當死!”上及輔等懇救得免。(鴻猷錄)

正統七年,張太后病逝。此時的朝中,楊榮已在兩年前去世,楊士奇也因爲兒子殺人而引咎辭職,只剩下楊溥垂垂老矣,再無作爲。

從此王振手握王爵,口含天憲,擅作威福,排斥異己,大耍淫威,甚至把當年朱元璋掛在宮門上那塊禁止宦官干預政事的鐵牌摘了下來,得意洋洋的王振曾自比周公,其囂張氣焰,可見一斑。

從狀元郎到內閣首輔,曹鼐的無奈

曹鼐就是這個時候入閣的。

宣德八年,曹鼐高中狀元,被到翰林院當修撰。正統五年,在楊榮、楊士奇的推薦下,曹鼐進入內閣,並於正統十二年升任內閣首輔。

曹鼐當首輔的時候,正是王振最風光的時候。仗着皇帝朱祁鎮的寵信,王振排斥異己,陷害忠良,鉗制百官,聚斂財務。更嚴重的事,由於王振好大喜功,邊防也出了問題。

而作爲內閣首輔的曹鼐,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這一切的發生,無能爲力。因爲皇帝只信任王振,壓根就不聽他的。而他能做的,也只是居中調和,儘量減少損失。

首輔做到這種程度,可謂鬱悶至極。

從北京城到土木堡,最終的歸宿

正統十四年七月,瓦剌首領也先入侵大同,在王振的攛掇下,朱祁鎮“御駕親征”,留下弟弟朱祁鈺監國攝政。

曹鼐曾擔任內閣首輔,爲何最後以悲劇收場? 第3張

對於御駕親征,曹鼐一直持反對態度,然而,在王振的堅持下,大軍還是冒着泥濘,向大同進發。

八月初二,大軍進入大同。天降暴雨,寸步難行,王振要求繼續向北進軍,隨行的文武大臣一致反對。兵部尚書鄺埜冒死闖進英宗行在要求班師回朝;戶部尚書王佐整日跪在草叢,請求皇帝南還;欽天監監正彭德清以天象相勸,均被王振斥責。

作爲內閣首輔的曹鼐,忍無可忍,終於發問道:“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豈可輕進。”然而曹鼐的憤怒只換來王振冷冰冰地回答:“倘有此,亦天命也。”

無奈之下,曹鼐只得跟隨大軍一起北上。

悲劇徹底無法避免。之後的事情無需贅述,在王振的胡亂指揮下,明軍在土木堡被瓦剌突襲,幾十萬大軍覆沒,明英宗被瓦剌人俘虜。

王振被護衛將軍樊忠捶死,而曹鼐,也和兵部尚書鄺埜等五十多名隨行大臣一起,被殺於亂軍之中。

英國公張輔,尚書鄺埜、王佐,首輔曹鼐、學士張益而下數百人皆死。(明史·曹鼐傳)

天順元年,復位的明英宗加贈曹鼐爲太傅,諡曰“文忠”。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