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人殉制度是愛何時被恢復的?朱元璋爲何這麼做?

人殉制度是愛何時被恢復的?朱元璋爲何這麼做?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洪武皇帝朱元璋,一生歷經無數坎坷,才終於得到天下,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人殉制度是一種非常殘酷的制度,君主死後,殉葬者有的被直接活埋,有的在被殺後埋葬,有的則是自殺後才被埋入陵墓中。古代君王雖高高在上,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有很多皇帝的江山都是自己歷經千辛萬苦打下來的,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漢高祖劉邦以及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他們的江山都來之不易,都不是坐享其成的。所以這些皇帝格外珍惜自己打下的一片天地,希望自己死後,這一切也能跟隨自己到另一個世界去也就不足爲奇了。

人殉制度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在奴隸社會時期達到了頂峯,但是因爲這個制度太過殘忍,所以到了漢朝以後,已基本被廢除。可到了明朝,朱元璋卻又重新實行,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防止後宮干政,鞏固江山一統

歷史上後宮干政的例子不在少數,如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女皇武則天以及和武則天並稱“呂武”的呂雉。那麼雄才大略、雄霸天下的朱元璋也有後宮干政這樣的擔憂嗎?是的,《明史》中曾寫到:“明太祖鑑前代女禍,立綱陳紀,首嚴內教。”因爲有漢朝和唐朝後宮干政的歷史教訓在先,所以朱元璋對自己的妃子們,一直都嚴加管教,禁止她們參與朝廷政事,就連自己最寵愛的李氏李淑妃也不例外。

李氏是廣武衛指揮李傑的女兒,李傑因爲戰事死於北伐,朱元璋便召其遺孤李氏入宮,李氏氣質端莊、溫柔賢淑、爲人寬厚大度,頗得朱元璋的喜愛。洪武十五年(1382),馬皇后病逝,朱元璋冊封李氏爲淑妃並接管後宮。

人殉制度是愛何時被恢復的?朱元璋爲何這麼做?

關於李淑妃的死,歷史上有兩個版本,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跟殉葬有關的版本,洪武三十年(1397),朱元璋病重,預感自己大期將至,他擔心自己逝世後,李淑妃會控制自己的孫子朱允炆干政,自己親手打下的江山恐將拱手讓人,於是便把李淑妃叫到龍榻前,逼其自盡。本以爲李淑妃死後,便可和自己安葬在一起,怎知命運卻和朱元璋開了個玩笑,李淑妃是死了沒錯,可朱元璋卻奇蹟般地康復了,並且還多活了一年多,才壽終正寢。在最後的這段時間裏,朱元璋每天都在後悔中度過,因爲是他逼死了自己的愛妃。但這件事卻沒能使朱元璋有所覺醒,在他真正臨終之際,他讓接替李淑妃掌管後宮的郭寧妃,也陪自己下葬。

據記載朱元璋死的時候,共計有40名妃子陪其下葬。朱允炆按照爺爺朱元璋的囑咐:“按太祖孝陵。凡妃殯四十人。俱身殉從葬。僅二人葬陵之東西。蓋洪武中先歿者。”當時明朝有個規矩,就是皇帝的喪事必須在七天之內辦完,所以這四十名妃子,除了前面提到過的李淑妃和郭寧妃都已死去外,剩下的三十八人,都在七日之內被迫喝下毒酒、水銀或者自盡去世,然後埋入朱元璋的陵墓中。

祖先開頭,後輩學樣

有朱元璋這位祖先開了頭,後輩們是當然有樣學樣。明成祖朱棣駕崩時,爲其陪葬的妃子多達三十餘位;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時間雖然只有半年多,但爲其陪葬的妃子也有七人之多;明宣宗朱瞻基駕崩時,也有十人爲之殉葬,其中還有一位入宮僅二十多天的名叫郭愛的妃子,也不幸遭此磨難,在臨終前,她含恨寫下了這樣無能爲力的詩句來控訴人殉這一慘無人道的制度:“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生而如夢兮,死則覺也;失吾親 而歸兮,不足較也;慚餘之不孝也,心悽悽而莫能已兮,則可悼也。”

皇帝們除了害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古人大多迷信,帝王們也不例外,他們認爲人死了只是去往另一個世界,所以希望自己死後依然能夠享有和在這個世界時一樣的榮華富貴,在陰曹地府依舊有人伺候自己、陪伴自己,自己還是那個高高在上的統治者。

人殉制度是愛何時被恢復的?朱元璋爲何這麼做? 第2張

明英宗病重時,“口占遺命,定后妃名分,勿以殯御殉葬,凡四事,付閣巨潤色”。從此以後,明朝皇室消滅了人殉制度。

清朝入主中原以後,曾用定法的形式將殉葬擴展到全國上下。“二月壬戌,定喪祭例,妻殉夫者聽,仍予旌表。清史載,努爾哈赤、順治、康熙年間都有殉葬。康熙十二年(1674)“乙卯,禁八旗以奴僕殉葬”。至此,普遍存在的“八旗以奴僕殉葬”的制度才被禁止。

人殉是中國歷史上最爲殘酷的制度之一,根據考古學家的統計,到目前爲止發現的甲骨文中,就有多達3065條提到人殉的字句,這當中有1920條提到了殉葬的人數,多達13052人,剩下的1145條當中,雖然沒有說明人數,但保守估計也有上萬人。人殉這項制度,禍害了多少無辜生命,真是可悲可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