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集權主義的朱元璋爲何要恢復封建制度

集權主義的朱元璋爲何要恢復封建制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有着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從秦始皇開始到清朝宣統皇帝退位,然而這個說法其實是有待商榷的,什麼是封建?就是對皇室宗親,有功之臣實行封邦建國,讓股肱之臣各守一方,周朝纔是真正的“封建制度”,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一當上皇帝,就廢除了封建制,實行了郡縣制,天下大權集於一人之手,未封未建寸土給他人。

不過,在這兩千多年裏,也有幾個時段出現過“封建”的,比如項羽封建六國貴族,劉邦封建劉氏宗族,司馬炎封建司馬宗族,再就是朱元璋封建他的兒子們,此四次大型分封被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稱之爲“封建的四次反動”,對於朱元璋這樣一個集權主義者,他爲什麼要進行分封呢?

集權主義的朱元璋爲何要恢復封建制度

▶朱元璋在位期間鑑於元末的混亂,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圖片來源於網絡

朱元璋出身卑微,以武力而取天下,在長期的戎馬生涯中,他不斷地思考歷史成敗興衰的問題,建國後,他時刻都在思索傳承朱明王朝的長治久安之道,經過反覆對比,老朱覺得西周的“封建”制度非常好,於是在《祖訓錄》中專門提到一條“定封建諸王國邑及官屬之制”,意思就是要給兒子們分封國土。

可見,老朱是一個愛學習的好皇帝,而且他還都能學以致用,他決定在明朝實行分封建國的制度,讓兒子們各居其國,以爲大明王朝之藩籬,對於對封建的認識,他專門總結了歷史規律:“周行封建而久遠,秦廢封建而速亡。”

分封諸王在邊塞駐軍,是朱元璋採取恢復封建制度的具體措施,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個兒子,封了二十四個王,加上一個侄子,共二十五個王,從這生育能力上說,在中國的近五百位皇帝中(把能算上的都算上),雖不算是頭名狀元,但也絕對是拔尖的。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朱元璋的實際目的其實很小農思想的,讓這些王爺都有護衛部隊,兵權實際掌握在朱姓皇族,自己兒子手裏,不至於兵權旁落,從這一點上說,和劉邦的“非劉氏不得王”是一個意思,尤其是北方邊境地區的王藩,遼、寧、燕、谷、代、晉、秦、慶、肅九王,分佈在從東北到西北的邊防線上,這九個地區又稱爲“九邊”。

朱元璋的初衷其實是好的,是想讓兒子們各守一處,鞏固江山,所以給予了兒子們極大的權力和自由,諸如徐達、馮勝、鄧愈等軍中主帥,也要聽從這些王爺的命令,比如說朱元璋的幾個年長的兒子,秦王、晉王、燕王等,都是手握重兵,寧王所統轄的軍隊達八萬人之衆,他們還與徐達等老帥們共同指揮對北元的大規模作戰。

集權主義的朱元璋爲何要恢復封建制度 第2張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爭奪帝位的戰爭。圖片來源於網絡

可是,朱元璋沒有想到,兵權大起來,野心也就大起來了,燕王朱棣能征善戰,連朱元璋都覺得在所有的兒子裏,只有朱棣最像他,朱元璋也倒是動過傳位給朱棣的小心思,陸應陽的《樵史》中曾經記錄了這麼一個片段,“太祖嘗謂誠意伯曰:‘喜歡燕王,必有天下,置以爲嗣何如?’基曰:‘事固如此,然陛下創業之主,豈可自懷家法,任彼爲之可耳。’太祖然其言。文廟等極,追憾之,命於功臣廟撤基木位,投之江中。”

意思就是,朱元璋對劉伯溫說,我想把皇位傳給老四,你說呢?老劉說,不成,你是打江山的,怎麼自己壞了章程,老朱聽從了老劉的話,朱棣上臺後,知道後,丫丫的那叫一個生氣啊!把老劉的牌位從功臣廟裏搬出來扔了。

朱元璋生前,通過胡惟庸案、李善長案、藍玉案等政治運動,基本算是將開國功臣修理了一遍,死後,皇孫朱允炆登基,面對着這麼多手握重兵的皇叔,他很害怕,於是聽着那幾個書生老師的話,學着漢景帝,開始削藩。

老四朱棣便舉起了“靖難”的大旗,這纔有了“靖難之役”,朱棣上臺後,由於分封諸王的制度是他爹欽定的,因此延續了下去,但在原則上,除了皇帝在京城,其餘子孫長大後都要到藩地就藩,只不過所封之王削去了兵權,一代代往下傳,每傳一代降一個爵位,這些朱氏後人大多在政治、軍事上無所作爲,雖然也有在文學、音樂上取得研究成果的,但實在是不多。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朱元璋再次實行分封的做法,其實是中國封建社會末期,高度加強中央集權在政治上的具體表現,歷史告訴我們,諸王的存在非但沒有起到保衛朝廷的作用,相反成爲了朝廷的重大威脅,朱棣的“靖難之役”就是明例。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國家每年都要用不少的錢財來養着這些貴族們享樂,可以想象,十幾代後,皇室成員已經成爲了一個相當龐大的貴族團體,皇室的開支就變成國家財政的巨大包袱,這也是朱元璋始料不及的。

至萬曆初年,國家財政就有很大一部分是撥給皇室宗親使用的,當時的首輔張居正正在推行新政,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決國家的財政危機,丈量天下田畝,進行一條鞭法,子粒田稅收改革,這些舉措都是要得罪皇室宗親的,皇室宗親作爲既得利益者也就成爲了張居正改革的反對派,有了一個權勢這麼大的反對派,張居正改革的阻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集權主義的朱元璋爲何要恢復封建制度 第3張

建文帝即位後採取削藩政策,不僅監視朱棣, 還欲調走他的軍隊,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稱帝。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張居正生前,張居正掌握國家政權,還能強力推行改革,張居正過世後,以皇室宗親爲代表的反對派立馬佔了上風,張居正本人也被褫奪爵位,家府被抄,長子張敬修被逼自殺,張居正變法最終失敗。

明朝末年,著名思想家顧炎武針對高度加強中央集權的弊端,在其代表作《日知錄》中不斷抨擊說:“所謂天子者,執天下之大權者也。其執大權,奈何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而權乃歸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於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權,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權乃益尊。後世有不善治者出焉,盡天下一切之權而收之在上,而萬幾之廣,因非一人所能操也,而權乃移於法。”天下之權盡歸一人之手,不受任何制度或權力的約束,長此以往,國家豈能不出問題?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