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夷陵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劉備會輸的原因是什麼

三國時期夷陵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劉備會輸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夷陵之戰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這場戰役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都進行了詳細描寫和記載。

公元219年,曹操和劉備的漢中之戰,以劉備取勝而結束。但這次漢中之戰,劉備也屬於慘勝,爲了支持他打下去,西川都出現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局面。

同時這一戰,也讓曹操元氣大損,大將夏侯淵戰死,丟失了還沒捂熱乎的漢中,且更要命的是,這是曹操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敗給了劉備,可謂實力、地盤、心理的三重打擊!

哪料曹操還沒緩過神來,關羽的襄樊之戰又開始了!曹操想親征已不可能了。統帥級別的戰將瞅來瞅去,就只有于禁!可於禁卻被關羽一個水淹七軍全軍覆沒。

曹操徹底沒牌,準備遷都。這時司馬懿提議聯合孫權。理由是關羽囂張了,孫權必不會高興。因爲一旦關羽勝了,平衡就會被打破。曹魏雖受損嚴重,還有北方可依託。孫權則淪落爲“配角”,三國中實力最弱了。

且更要命的是,曹魏之所以一直拿東吳沒辦法,是因東吳的水軍厲害,曹魏的水軍太菜。關羽一直統領荊州水軍多年,是水戰行家,完全可硬剛東吳。可謂關羽不死,孫權難安。

就這樣,曹操聯合孫權。而孫權也看到了關羽一旦得手,局勢變化對自己太不利,於是“背後捅刀”。就這樣呂蒙、陸遜,一個裝病,一個示弱,麻痹住了關羽,然後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內部反水,最終兵敗被殺。

三國時期夷陵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劉備會輸的原因是什麼

劉備得知消息後傻眼了,這不科學,之前的戰報都是我“二弟”,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咋突然就敗了,還被殺了?原來都是你孫權背信棄義導致——孫權,我跟你拼啦!

這便是夷陵之戰的起因——關羽被殺、荊州丟失。由於漢中之戰,西川被掏空了,劉備就算想立刻發起攻擊,都不現實。蜀漢、東吳、曹魏,三方都進入到了休養生息狀態,誰都打不起。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立馬篡漢,劉備稱帝。公元221年,西川經過兩年的修養後,劉備不顧趙雲等人的勸阻,悍然發動了夷陵之戰。

二、夷陵之戰的影響

夷陵之戰,跟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並稱爲三國三大戰役!

官渡之戰的影響是,奠定了曹操一統北方,成爲霸主,大有一統三國的氣概。

赤壁之戰的影響是,奠定了天下三分格局,曹操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時機。

而夷陵之戰的影響則是:三國未真正意義上開始之前(孫權未稱帝),曹魏最後一次提前一統天下的時機。

本來曹魏就實力最強,如今劉備和孫權互毆,就等於給了曹丕一次千古難逢的時機,無論他選擇打擊誰,都能將三國鼎立,導入雙雄爭鋒。而以曹魏的實力,統一天下則會成爲大勢所趨。

可惜雄主曹操已死,曹丕終究太年輕,出現了神操作,選擇作壁上觀了!全程看着劉備和孫權,打了個一地雞毛,還秀智商般的指點戰局——完全搞不明白,曹丕哪來得如此閒情雅緻。

三國時期夷陵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劉備會輸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直至劉備慘敗給陸遜,夷陵之戰結束,曹丕才似乎意識到問題:壞了,難怪我爹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我竟然被孫權這小子,捏了一把臉蛋!氣急之下曹丕啓動伐吳之戰,卻來了個勞師動衆,無功而返,算是“公費旅遊”了一把。

由此“夷陵之戰”,也被稱爲“三國時期”最詭異的一次大戰,本來能提前一統三國,最終卻成了沒有勝利者。

劉備輸的底褲都要掉了。東吳也嚴重受損,不得不隨後跟蜀漢聯合。曹魏錯過了最後的絕佳時機,且還來了個“勞師動衆”伐吳無功的尷尬結局,再想幹翻蜀漢或東吳,幾乎不可能了。

三、劉備爲何輸給陸遜?

瞭解完“夷陵之戰”的全過程,想必人們都會奇怪,劉備爲何會輸給陸遜?且還輸得那麼慘?莫非真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只因連營七百里導致?若如此,劉備也太腦子缺氧了,好歹也經歷過赤壁之戰,不知道“火攻”的威力嗎?

筆者認爲,《三國演義》只強調連營七百里這個因素,是曹丕帶節奏的結果。

在劉備和陸遜打得不可開交之時,曹丕曾一面悠閒地“摳着腳丫子”,一面“唾沫亂飛”的指點過戰局,他說:“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爲軍者爲敵所禽’,此兵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

即,劉備不會打仗,哪有連營七百里的?大軍如此駐紮在,地勢過於複雜的大片地方這是兵家大忌,等着吧,孫權必勝!

三國時期夷陵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劉備會輸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曹丕可謂三國第一“鍵盤俠”。連他老爸都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漢中之戰還敗給了劉備,曹丕打過啥仗?指揮過啥戰役?讀過幾本兵書就指點天下了?既然這麼牛,爲何還被孫權捏了把臉蛋?須知孫權號稱,三國最佳“人頭快遞小哥”。

所以曹丕這見解,只能是他一說,咱一聽,連忙熱烈鼓掌叫好,畢竟人家是皇上大哥,面子是要給的。

歷來都是來自對手的評價才最犀利。那麼陸遜有否真知灼見?別說,還真有!大致分爲兩點。

其一、避其鋒芒,扼守要害。

陸遜給孫權的信中提出了“夷陵和猇亭”是吳國的咽喉,這兩個地方絕不能丟,也就是說:最終決戰會在這裏,前期就是避開劉備鋒芒,消耗劉備。

其二、建立信心,發揮長處

陸遜雖貶低劉備,認爲他打了一輩子仗,卻勝少敗多,不是會打仗的人(這其實就是告訴孫權:別怕,要有信心。劉備敗多勝少,那是沒法子的事,他實力太弱)。

三國時期夷陵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劉備會輸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然後孫權指出,劉備“舍船就步”,沒有水陸並進,是最大失誤,這樣就等於把機動權,拱手讓給東吳的水軍了。

東吳完全掌控了水上力量,可以機動作戰,用步兵消耗,死頂,而水軍則乘船想在哪打你劉備,我就哪打你。打完了上船就走,讓你劉備乾瞪眼!水軍,是我們長處,要發揮。故而,陸遜當時就說:老大你就“接着奏樂接着舞”吧,劉備必敗!

陸遜雖給孫權說了很多,但顯然在陸遜眼中,劉備的最大失誤,就是“舍船就步”導致。這是他擊敗劉備的關鍵點。後來也證明了這點,東吳水軍把劉備大軍分割,不但差點殺掉劉備,還導致了蜀漢大將黃權無法迴歸蜀漢,不得不投降了曹魏。

不論怎樣,夷陵之戰是三國的“定型之戰”,從此三國格局短期內無法改變。由於劉備輸得最慘。若非諸葛亮替他收拾爛攤子,蜀漢能否挺過來都是未知數,就更不要說,還能在諸葛亮的帶領下,五伐中原(六出祁山),按住強大的曹魏摩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