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童年鑿壁借光,中年當上丞相,此人最後結局如何?

童年鑿壁借光,中年當上丞相,此人最後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爲您講述匡衡的故事。

“學而優則仕”,這是古代封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爲此而奮鬥的士子如過江之鯽,並涌現出許多勤奮好學的案例,如匡衡鑿壁借光。

一、求學之路

匡衡是漢朝東海郡人,年輕時特別愛學習。他家裏窮,買不起蠟燭,白天要幫人幹農活沒時間讀書,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卻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悄悄在牆壁上鑿了一個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照進來。匡衡就這樣藉着微弱的光亮讀書。

其實,匡衡不僅是鑿壁借光的主角,還有兩個詞語的淵源也與他有關,《漢書·匡衡傳》記載:

“蓋受命之王務在創業垂統,傳之無窮”

意思是接受天命的君王,其使命是創建功業,傳之子孫後代。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創業”一詞。

“衡好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尤精力過絕人”

“精力”一詞,最早也出自於此。精力好從來不是源自天分,而在於後天對時間的有效管理以及自律的生活習慣。匡衡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時間管理辦法,在農活與學習上就會顧此失彼,要不被僱主辭退失去生活來源,要做一個泯然衆人的農夫。

隨着時間的推移,家裏的那幾本書只能自學,卻不能滿足匡衡對知識的渴望。於是,匡衡走出家鄉,拜當時的博士爲師,學習《詩經》。

童年鑿壁借光,中年當上丞相,此人最後結局如何?

讀萬卷書不如高手指路,加上匡衡又很勤奮,他在學問上很快就小有所成。在與人交流時,匡衡對《詩經》總能說出獨到的見解,以至當世儒生流傳着一句話:

“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

意思是說,匡衡在講解《詩經》時,能讓人心情舒暢。

二、入仕之途

學問做得好,考試不一定分數高,學問是要日積月累,考試時臨場發揮,帶點運氣成分,匡衡同樣遇到這個問題。

漢朝的人才選拔,有點類似現在的高考,依據成績分成不同批次。按照漢朝的規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經”中的一經,通過考試就可以獲得一個官職,成績是甲就能成爲郎中,成績是乙就能成爲太子舍人,成績是丙就只能補文學掌故。

匡衡參加漢朝的“高考”,不知是運氣不好,還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他考了九次纔將成績提升到丙,勉強踩了錄取分數線,被朝廷補爲太原郡的文學卒史。

那時的匡衡才氣縱橫,尤其對《詩經》鑽研之透徹,已被許多經學家所推崇,連身爲太子的漢元帝也對其甚爲讚賞。身懷學問,又有士子人脈,還被貴人所賞識,這爲匡衡日後的崛起打下了基礎。

等到貴人漢元帝正式即位後,匡衡也開始平步青雲,從基層迅速做到郎中,然後又升爲博士、給事中。

有一年,長安發生地震、日食等現象,當時的人無法給出一個合理解釋,匡衡就藉機上奏,引用《詩經》表明上行下效的道理,並勸皇帝厲行節約,親賢遠佞,然後再百姓中推廣教育,弘揚聖人禮法。匡衡的建議得到漢元帝的讚賞,因此又被提拔爲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在接下來的幾年,因漢元帝非常喜歡聽匡衡講解《詩經》,君臣二人的關係越來越近,匡衡也進一步得到皇帝信任,被任命爲御史大夫。

公元前36年,丞相韋玄成病逝,匡衡又上一層樓,接替丞相之位,還被封爲樂安侯,協助皇帝總覽全國政務。至此,鑿壁借光的匡衡,已經完成華麗的轉身,爬到了金字塔的最頂端。

三、維護儒家

匡衡上任不久,就遇到一場政務危及。原來漢元帝的身體一直不好,經常生病,到了建昭年間,病情日益加重。一次元帝夢見祖先譴責他廢黜郡國廟和皇室遠親陵寢,內心深感憂慮,認爲是祖宗在懲罰他。於是,皇帝找來匡衡,想要恢復郡國廟。

童年鑿壁借光,中年當上丞相,此人最後結局如何? 第2張

一旦恢復郡國廟,就意味着用儒家理念改造國家制度的進程就會出現倒退。匡衡已經是儒家的代表和受益人,所以他耐心地勸阻漢元帝,還親自撰文解釋廢黜郡國廟的合理性。最後,漢元帝同意不再恢復郡國廟,但是恢復了皇帝遠親的陵寢。

公元前33年,漢元帝去世,漢成帝繼位。匡衡立刻上奏,要求廢黜皇室遠親的陵寢,另外廢掉漢景帝廟,增添漢元帝廟,以成儒家“七廟”之制。漢成帝採納了匡衡的奏議,儒家倡導的制度創新成果也得到了維護。

四、晚節不保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上任後不久,就開始啓用外戚。匡衡沒有急流勇退,反而佔着“蘿蔔坑”,在朝廷指點江山。他先扳倒前朝寵臣石顯,接着又彈劾抗擊匈奴的名將陳湯。

匡衡的行爲已經引起朝中同僚的不滿,再加上他也有把柄被別人掌握。匡衡被封爲安樂侯的時候,其侯國食封土地本爲三十一萬畝,然而他卻利用地圖的誤差,又巧取豪奪了四萬多畝。

司隸校尉王駿藉機彈劾匡衡“背法制,專地盜土以自益”,結果,匡衡被罷官,免爲庶人。

沒過幾年,匡衡就在家鄉去世。

匡衡算得上寒門走出的貴子,通過刻苦學習,從最底層走到了最高層,最後高處不勝寒,又跌落神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