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匡衡鑿壁偷光激勵了很多人,鑿壁偷光之後又發生了什麼?

匡衡鑿壁偷光激勵了很多人,鑿壁偷光之後又發生了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匡衡鑿壁偷光之後又發生了什麼?歡迎閱讀哦~

關於“鑿壁偷光”這個故事,想必大家已經是耳熟能詳。

匡衡鑿壁偷光激勵了很多人,鑿壁偷光之後又發生了什麼?

大概講的就是在西漢時期,有一個叫匡衡的孩子,他出身寒門,家裏連燈油都買不起。然而匡衡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學習。爲了晚上能有光看書,他將牆壁鑿出一個小孔,藉着小孔透過的燭光讀書。而就是在這樣的堅持下,匡衡感動了鄰居,鄰居不僅沒有責怪他鑿穿自家牆壁,還把書借給他讀。

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這個故事出自《西京雜記》,常被老師們用來教導學生,告訴他們要像匡衡那樣,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也要堅持學習。

毫無疑問,這個故事很有教育意義,匡衡的勤學刻苦,應該是我們讀書人的榜樣。

匡衡鑿壁偷光激勵了很多人,鑿壁偷光之後又發生了什麼? 第2張

然而,但這個故事老師只講了一半……

故事中的匡衡,歷史上確有其人。正如故事中所講的那樣,匡衡是窮苦出身,家裏沒錢,小時候沒有好的條件讀書。但匡衡並沒有被這樣的環境所影響,他非常刻苦的讀書,最終成爲了當時著名的大儒,經學大師。

然而,西漢不是隋唐,那時候還沒有科舉制度,更沒有所謂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以學問高,並不代表着你就能實現理想。

西漢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察舉制,這是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爲官的制度。其標準很多,主要有四條:

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達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決,才任三輔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

而學問只是其中一條,更重要的是要看你這個人的德行,也就是你這個人的名聲。所以我們看到西漢的那些官員,小時候都有一些值得稱讚的故事,比如匡衡的鑿壁偷光、孔融讓梨等等。

當然,由於這種制度的本質上是“選舉”,所以往往大家族子弟更有優勢,畢竟其曝光度和名聲的可操作性都要更便利。

匡衡鑿壁偷光激勵了很多人,鑿壁偷光之後又發生了什麼? 第3張

正是這些原因,使得底層出身的匡衡,並沒有很好的上升路徑。他當了九次的候選人,最終才堪堪上榜,被分配了一個卒史的官職,也就相當於今天的檔案管理員。

但匡衡運氣不錯,當時的太子劉奭,也就是後來的漢元帝,非常推崇匡衡的經學造詣,所以與匡衡相交甚厚。

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匡衡攀上了太子這個高枝,自然是官運亨通。劉奭即位之後,就給匡衡升了官兒,從太原郡調到了長安城,從小小的卒史,升爲了郎中,成爲了皇帝身邊的近臣。再後來,匡衡一路高升,從郎中到博士再到給事中,匡衡完成了三級跳,從專注於經學的學者,轉變了成了一個政治人物,真正意義上開啓了屬於他的仕途。

給事中在西漢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官職,雖然品階不高,但卻有着上諫議政的權利,下可以糾察百官,上可以直諫皇帝,相當於後來咱們所熟知的御史。

匡衡鑿壁偷光激勵了很多人,鑿壁偷光之後又發生了什麼? 第4張

這個身份給了匡衡機會,使他的發言範圍,不再僅僅侷限於和皇帝討論經學,而是可以發表自己的政見。

對於這樣一個機會,匡衡當然不會放過。藉着和漢元帝長久的接觸瞭解,此外再結合當時自己從底層上來所看到的一些朝堂之上少有看到的頑疾。

匡衡給漢元帝直接來了一套忠言直諫:

“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內外,近忠正,遠巧佞,”,“任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顯潔白之士,昭無慾之路”——《漢書·匡衡傳》

其實內容也都是那些老生常談的東西,但是關鍵在於別人都不敢講而匡衡他講了。

因爲在漢元帝之前,漢宣帝劉洵採取的是一個嚴法治國的策略。匡衡提出來的“任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多少有點不滿漢宣帝施政的意思,搞不好就是一個大不敬之罪啊。

但匡衡很瞭解漢元帝,知道他柔仁好儒,不喜嚴法,好施德政。而且在以前的攀談中,匡衡也知道漢元帝在登基之後,就一直想推翻先帝的做法,採用儒家思想,推行德政。只是苦於這多少有些不孝的味道,不知從何提起。

所以,匡衡這一次的建議,算是給了漢元帝施政的一個藉口。漢元帝自然是高興得不得了,於是,匡衡又被升官了,從五品的給事中變成了二品光祿大夫,專門掌控議論之責。其地位很高,僅次於三公。在監察這一系統裏面,他的權力也就是比御史大夫小一點。

匡衡鑿壁偷光激勵了很多人,鑿壁偷光之後又發生了什麼? 第5張

很顯然,此時的匡衡,已經進入了西漢朝廷的權力中心。當然,這還遠不是匡衡的巔峯。沒多久,狂很就成功轉正,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在西漢,御史大夫其實就是副丞相,可以說是文官的二把手。其存在的意義,更多時候就是爲了接丞相的班。

所以在公元前36年,由於丞相韋玄成病逝,匡衡理所當然的當上了丞相,總理全國政務,位及人臣。誰也沒想到,當初那個鑿壁偷光的窮小子,如今能夠位列三公,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

如果故事到這裏就結束,自然是非常勵志。

然而,命運就是這麼喜歡開玩笑,走上了人生巔峯的匡衡,同時也陷入了迷失。

當上了丞相之後,匡衡不再像之前那般嫉惡如仇,正氣凜然。他開始變得圓滑,愛惜羽毛,甚至於貪財弄權。

匡衡鑿壁偷光激勵了很多人,鑿壁偷光之後又發生了什麼? 第6張

當時漢元帝手下的宦官石顯,自恃皇帝寵愛,擾亂朝綱。不僅結黨營私,打擊異己。而且巧立名目,大肆強佔土地,剝削百姓,弄得底下人怨聲載道。

匡衡作爲丞相,統領百官,主管朝政。對於石顯的所作所爲,本應該勸阻打擊。但匡衡畏懼石顯的權勢,不僅沒有去彈劾石顯,還處處包庇,以此來討好於他,希望其能在皇帝面前爲自己美言幾句。

正是因爲石顯亂政以及匡衡的不作爲,漢元帝執政後期,國力漸衰,朝綱不正,民不聊生。

值得一提的是,漢元帝駕崩之後,漢成帝即位,他並不喜歡石顯,於是石顯開始失勢。而匡衡發現石顯失勢,立馬上書彈劾石顯,衆大臣紛紛附議。很快,石顯便被罷官。最終,被盟友背叛的石顯,在回老家的半路上,憂憤絕食而死。

不得不說,匡衡這件事做得很高明。不僅將自己和石顯撇清了關係,還因此收穫民心,重回政治頂峯。

石顯的倒臺,大家都以其爲首功。新皇帝器重他,百官們服從他,百姓們敬仰他。當時匡衡的地位有多高?他的兒子殺了人,百姓們紛紛請願爲其求情,甚至連皇帝都親自發聲爲其庇護。

不得不說,這一手過河拆橋,用的是出神入化。

但紙永遠也包不住火,匡衡這樣的官場老狐狸,總有露出狐狸尾巴的那一天。

當初匡衡受封丞相的同時,還被封爲安樂侯,封地三十一萬畝。這對於窮苦人家出身的匡衡來說,無疑是一筆超大的財富。但窮怕了的匡衡並不滿足現狀,他憑藉權勢,在原有封地上,又擴地四萬多畝。佔走了封地周邊大量百姓的土地。

匡衡鑿壁偷光激勵了很多人,鑿壁偷光之後又發生了什麼? 第7張

不知什麼時候,這件事被捅到了漢成帝那裏。漢成帝心目中這位先帝老臣,自己的老師,曾經滿口孔孟之道的“聖人名師”形象轟然倒塌。漢成帝非常憤怒,他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結果匡衡遭到重罰,不僅被罷免了官職,還被剝奪了所有的封地爵位。匡衡輾轉一生,最終還是回到原點,成爲了一個一無所有的庶民。

當然,對於匡衡來說,同時消失的還有他那一世英名。在此之前,匡衡是那個時代的絕對偶像,他鑿壁偷光,刻苦學習,終成大器的勵志故事影響了太多太多的人。可現在大家才知道,這個所謂的偶像,僅僅只是一個欺世盜名之徒。他們心中的信仰,瞬間崩塌,而信仰是無價的!

最後,孤苦無依的匡衡,病死於家中。

匡衡的結局令人唏噓,對此,我只能感嘆:或許,人品和才華,從來就不是一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