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中宗復辟之後,爲何沒有立馬剷除李氏集團?

唐中宗復辟之後,爲何沒有立馬剷除李氏集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唐中宗李顯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公元705年,大唐的歷史上迎來了一次大事件,這一年宰相張柬之等人在洛陽紫微宮發動政變,一代女皇武則天被迫讓位於太子李顯。

隨着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被殺以及武則天宣佈退位,大唐的皇帝又兜兜轉轉姓回了李。李顯的復辟對於整個大唐來說意義非凡,它不僅意味着李家江山又物歸原主,還爲後世的女性干政敲響了警鐘。

自唐朝以後,雖然有不少的女性以“垂簾聽政”的名義獨攬大權,但始終沒有出現一位如同武則天般公然稱帝的女性,這或許與“神龍政變”有着逃不開的關係

按照一般的邏輯,中宗李顯在復辟之後的當務之急,便是要剷除以武則天爲首的武氏家族,尤其是在之前與李顯爭奪繼承人的武三思等人。早在公元698年,武三思與武承嗣二人便暗示武則天:“我們只聽說過皇位傳給同姓人,卻沒聽說過傳給異姓人,如今陛下姓武,皇位自然要傳給姓武的。”武三思等人想以此來打動武則天,以達到自己繼承皇位的目的。

唐中宗復辟之後,爲何沒有立馬剷除李氏集團?

因此,武三思可以說是唐中宗的頭號敵人。

自古以來,皇位爭奪都是充滿了殘酷與血腥的,親情在這個寶座面前不值一提,然而武則天退位之後,武三思不僅沒有得到絲毫清算,反而官運通達,李顯甚至縱容他與自己的韋皇后“關係親密”。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難道李顯“傻”嗎?筆者可不這麼認爲!相反,李顯的此番行爲也是非常有智慧的!至於何如,請往下看:

武則天暮年垂危,武三思“棄暗投明”

隨着“神龍政變”的法傷,暮年武則天的實權已經完全喪失,她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叱吒風雲的女皇了,如今年邁的她已日薄西山而氣息奄奄。武三思等人在此次變故之後雖未喪命,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不但繼承皇位的幻想徹底落空,連自身的生死都難以預料。

在這種情況之下,武三思只能選擇一條“棄暗投明”的道路,他很快就憑藉着自己的諂媚功夫,成爲了唐中宗皇宮內的常客。

武三思的再一次發跡與一位女子有關,這位女子便是唐中宗李顯的親生女兒,她的名字叫作李裹兒。公元684年,太子李顯被武則天削去了太子之位,貶到了房州、均州等地爲“廬陵王”,李顯的妃子在途中產下一女。

李顯夫婦對於這個女兒頗爲喜愛,李裹兒長到了16歲之後,便由武則天作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三思因這一層關係成爲了李顯的兒女親家,這也是他成功上位的又一個砝碼。

李顯與武三思本身就是表兄弟關係,加上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與李裹兒結爲了夫婦,武三思在李顯上位之後反而得到了重用。武三思很快就將自己的姑姑武則天拋到了一邊,他極盡自己全部的諂媚功夫,將唐中宗李顯侍奉得非常舒服。

唐中宗復辟之後,爲何沒有立馬剷除李氏集團? 第2張

唐中宗李顯的“昏聵之舉”令李唐舊臣相當着急,他們在無奈之下便以西漢呂產、呂祿的例子暗示李顯:“二兇雖除 , 產、 祿猶在”,當年呂后去世之後,呂產、呂祿二人分別執掌了南北軍,差點使得西漢王朝徹底姓呂。但無論朝臣們如何勸說,李顯始終不爲所動,繼續寵信武三思等人。

兩面三刀好手段,“染指皇后”壞心腸

武三思這個人沒有任何才華,當時的人對他的評價也不高,認爲他不過是靠討好武則天上位的小人罷了。武三思雖然在政治上沒有任何建樹,但他兩面三刀的功夫相當了得,長袖善舞的他很快便將李顯耍得團團轉,並且開始染指李顯的皇后韋氏。

“吾不知何等命作好人,唯有向我好者,是好人耳!”武三思的這句名言被記錄在《舊唐書·武三思傳》中,他一生依靠這一行爲準則處事,倒也過得灑脫自在。

武三思在討好了李顯之後開始染指皇后韋氏,並不是韋氏的容貌吸引了他,而是韋氏和一個人很像,這個人就是武則天。在武三思的挑唆以及李顯的縱容下,韋氏逐漸生起了不臣之心,她希望自己能夠成爲下一個武則天,而性格頗爲懦弱的中宗李顯根本不是她的對手,爲此“韋后”成爲了唐中宗時期的實際掌權人。

武三思想憑藉着上官婉兒獲取政治資本,而他兩面三刀的性格頗能哄得韋氏開心,宮闈之中一時謠言四起。

韋氏與武三思的關係好到了什麼程度呢?據說武三思只要三天沒有入宮,那韋氏就要微服出宮與他相會,二人淫穢的行徑爲朝中大臣所不容。但即便是這樣,唐中宗李顯對於這頂綠帽不聞不問,甚至還陪着他二人嬉戲,實在是不知道葫蘆裏賣的什麼藥。

唐中宗復辟之後,爲何沒有立馬剷除李氏集團? 第3張

武三思螳螂捕蟬,唐中宗黃雀在後

武三思與韋氏之間的關係引起了衆怒,朝中正直的大臣如桓彥範、敬暉、張柬之等人數次勸說中宗,卻始終沒有得到李顯的正面答覆,反而遭到了武三思的嫉恨。王同皎等人實在不忍李唐受辱,於是便召集壯士準備暗殺武三思,但計劃遭到了下流文人宋之問外泄,王同皎等人悉數被殺。

而後武三思更是大肆攻擊李唐貴族和老臣,整個李唐王朝都被這些人攪得烏煙瘴氣,然而李顯非但不出面處理武三思,反而做出了一個更爲驚人的舉動。

“使韋后與三思雙陸 , 而自居旁爲之點籌 , 三思遂與後通 , 由是武氏之勢復振”。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將此事說得頗爲含蓄,這句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說:“李顯公然和武三思共享自己的妻子!”

唐中宗李顯此舉被後世人詬病,但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中宗李顯始終是一個夾在縫隙中生存的帝王,他的尊嚴早已被踐踏過千萬遍了。武則天當年選擇將李顯的女兒嫁給武三思的兒子,便是暗示李顯不要斬盡殺絕,而武三思確實是李顯的一枚好棋子。

武三思與唐中宗李顯聯手起來唱了一出雙簧,他們在此時找到了共同的敵人,這些敵人便是發動“神龍政變”李唐舊臣們。李唐舊臣憑藉着擁護中宗復辟的功績,日益驕縱了起來,他們幾乎威脅到了中宗李顯的統治,而武三思只不過是李顯制衡的砝碼罷了。

唐中宗李顯復位後,其實也只是一個光桿兒司令。李顯第一次當皇帝時,不到半年時間便被廢,之後流放遠離權力中心。後來他的兄弟李旦做了六年皇帝,母親武則天當了十五皇帝。在此期間,李顯並沒有與武三思等人有直接衝突。

唐中宗復辟之後,爲何沒有立馬剷除李氏集團? 第4張

神龍政變後李顯復位,朝政大權其實由張柬之等五王掌控,旁邊也有李旦和太平公主窺竊,可以說,李顯腹背受敵,能夠依靠的力量也只有韋氏以及武三思。武三思、韋后和李顯三人聯手,將頭號功臣張柬之等人明升暗降,最後將他們流放出了京城,李唐的權力徹底回到李氏手中,這便是中宗李顯的高明之處了。

而李唐的舊臣又因此事忌憚武三思等人,武三思最終因參與“景龍政變”被殺,太子李重俊等人聯絡朝中大臣,率領數千羽林軍衝入了武三思的府邸,將武三思及其家人全部殺死。

唐中宗李顯雖然憑藉着武三思打贏了張柬之等老臣,但他最終還是敗在了自己的老婆手裏,韋后聯合安樂公主(李裹兒)毒死了他,中宗李顯的一生就這樣窩囊地結束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大家都以爲自己是那隻黃雀,其實都逃不過螳螂的命運!

李顯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在很多人看來,他的人生可以用“窩囊”二字來概括,可當各位看過這篇文章之後,對於唐中宗李顯的評價是否有改變呢?至少筆者認爲李顯絕對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至少避免了李氏再度成爲傀儡政權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