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北魏末年的大乘教起義,在歷史上有何影響?

揭祕北魏末年的大乘教起義,在歷史上有何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大乘教起義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佛家八戒第一戒就是戒殺生,殺其他動物都難以被佛教容忍,更不用說殺人重罪。可是,在北魏末年,卻有一場由僧侶掀起的起義,平日裏在寺院裏吃齋唸佛的僧侶們紛紛拿起刀槍武器,造官府的反。不僅如此,這些僧侶還大肆殺生,死在他們手中的人不計其數,其領導者更是提出“殺一人爲一住菩薩,殺十人爲十住菩薩”,鼓勵僧侶們殺人。而這場不可思議的僧侶起義,就是北魏末年發生的大乘教起義,也叫做法慶起義。

顧名思義,這場起義的領導者就是法慶,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僧人,但他卻不是北魏第一位起來造反的僧人,在他之前,已經有不少僧侶“離經叛道”,聚衆造反。那麼,到底是什麼緣故,令這些信仰佛教,大講慈悲仁懷的僧侶們好似喪心病狂一般,舉起屠刀呢?

其實在北魏時期,佛教十分盛行,皇帝們十分重視對佛教的扶持,建國初期,道武帝就下令:“天下初定,戎車屢動,庶事草創,未建圖宇,招延僧衆也。”北魏皇帝還時常爲僧人贈送禮品,《魏書· 釋老志》記載:“每與帝言,多所愜允,供施甚厚……高祖時,沙門道順、惠覺、僧意、惠紀、僧範、道弁、惠度、智誕、僧顯、僧義、僧利,並以義行知重。”

看到這裏有人可能會疑惑了,既然朝廷這樣禮遇僧人,僧人們爲何還要造反,難道是他們恃寵而驕,想要取代皇帝不成?實情當然不是這樣的,被朝廷扶持的僧侶們,擁護北魏政權還來不及,又怎會生出反心,畢竟他們的地位和財富都是朝廷賜予的。可是,問題就在於,北魏的朝廷對於佛教衆門派是區別對待的。

揭祕北魏末年的大乘教起義,在歷史上有何影響?

北魏重視佛教不假,但他們的真正目的是利用佛教作爲統治工具。既然是統治工具,朝廷自然就需要挑選影響力大、根基深的僧侶和門派,重點扶持他們,至於其他貧苦的僧侶,則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北魏對於僧侶們的差別對待是極爲嚴重的,地位高的僧侶可以時常覲見皇帝,寺院蓋得到處都是,坐擁數不盡的土地和奴婢,可是地位低的僧侶卻連吃飯都成問題,甚至就連聚徒傳教,也會遭到官府的禁止。在官府眼中,這些僧侶是異端,是應該打擊的存在。而社會矛盾,就這樣迅速激化起來。

起先,只是少部分僧侶不滿現狀,攻擊官府扶持的寺院,燒燬寺廟,焚燒經書,以示抗議,然而當官府鎮壓以後,這種運動很快轉化爲大規模起義。延興三年(473),沙門慧隱反,太和五年(481),沙門法秀於京都平城反;十四年,沙門司馬惠御於平原郡反;延昌三年(514),沙門劉僧紹於幽州反,自稱淨居國明法王。參與造反的,不僅有被視爲異端的僧侶,還有大量的世家大族和下層平民。接連不斷的造反令北魏朝廷感到威脅,他們派出大軍,對劉僧紹等人的起義進行鎮壓。

劉僧紹起義是北魏僧侶起義初期規模最大的一支,但是他們終因寡不敵衆,被北魏官府殘酷鎮壓。鎮壓劉僧紹起義以後,北魏官府屠殺大量教衆,頒佈禁令,他們以爲這樣就可以杜絕造反。可是,令北魏政府沒有想到的是,僅僅在劉僧紹被鎮壓的次年,就爆發了北魏末年乃至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僧侶起義,大乘教起義,即法慶起義。

法慶是北魏冀州的一位僧人,關於他的生平在史書上記載的並不詳盡,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北魏末年僧侶起義中最兇悍的領導者。延昌四年六月,沙門法慶、惠暉等人在勃海李歸伯的支持下,率僧侶在武邑郡之阜城起義。法慶將李歸伯封爲十住菩薩﹑平魔軍司﹑定漢王,他則自號大乘,就這樣,一套較爲完整的起義班底組成。

揭祕北魏末年的大乘教起義,在歷史上有何影響? 第2張

法慶的起義軍戰鬥力很強,這要歸功於他殘酷的軍功制度。法慶規定,殺一人爲一住菩薩,殺十人爲十住菩薩,以此類推,殺敵越多者,封號越高,也就相當於官職越高。同時法慶還不顧佛家戒律,他不僅自己取尼姑爲妻,還將大量尼姑以及女子賞賜給部下,以激勵他們作戰。這樣的軍功制度,與當初的秦國非常類似,所以,法慶的起義軍當中儘管大部分都是從來沒有殺過人的僧侶和平民,但他們卻悍不畏死,兇悍嗜殺。

與此同時,法慶還大規模清洗佛教的其他門派。法慶以“新佛出世,除去衆魔”爲口號,取佛經當中“彌勒下生成佛”的說法,傳播彌勒佛取代釋迦牟尼的思想主張。法慶起義軍所到之處,寺廟皆被焚燬,佛經無一倖免,法慶這位僧人,反而給佛教帶來巨大的災難。

法慶造反初期,連戰連捷,起義軍也發展迅速,達到五萬之衆。不過,法慶的殘暴也使得他失去了民心,其他佛教門派紛紛抵制法慶,普通的百姓也對他們避之不及。七月,北魏朝廷反應過來以後,以元遙爲徵北大都督,領軍十萬,前往冀州鎮壓法慶。九月十四日,法慶的起義軍在多方圍攻下兵敗,法慶﹑惠暉等頭目全部被捕殉難,不久以後,李歸伯也被亂軍殺死,法慶起義被徹底鎮壓。

可是,北魏朝廷依舊沒有吸取教訓,他們在鎮壓法慶以後,沒有安撫當地百姓,反而屠殺數萬教衆。北魏以爲通過屠殺,就可以令異端僧侶和百姓們們膽怯,不再敢造反。但是北魏朝廷不明白,接連不斷的僧侶起義是由於社會不公導致的,而這也爲之後的六鎮起義埋下伏筆,最終導致北魏分裂。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