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唐開國之君李存勖,最後爲何會“猝死”在戲臺上?

後唐開國之君李存勖,最後爲何會“猝死”在戲臺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李存勖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意思說五代十國時期,最出色的莫過於此人,他就是後唐開國之君李存勖。這樣一位大英雄,正當風華正茂的時,卻“猝死”在戲臺上。真是應了那句話:戲子誤國、娛樂至死,千真萬確,不信請往下看。

後唐開國之君李存勖,最後爲何會“猝死”在戲臺上?

少年有志

有一句不太文明的俗話:老婆都是別人的好,兒子都是自己的好。可有人總認爲兒子是別人家的好,這種雷人的感嘆,不是老百姓所說,而是出自兩位大咖之口,一位是曹操,一位是朱溫。

曹操的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因爲辛棄疾的詞而被人熟知。合肥會戰後,面對強大的東吳,曹操發出了那句感嘆,言下之意,他非常欣賞孫權(字仲謀)的才能,因而聯想到如果他的兒子能像孫權那樣就好了。

無獨有偶,朱溫也有一句:“生子當如李亞子”的感慨。提起朱溫,未必熟悉,但問起三百年大唐是被誰而滅,答案就是他。朱溫是後梁的建立者,稱梁太祖,在五代十國那個混亂的年代朱溫可謂是一世梟雄,而當他發出“生子當如李亞子”的感慨時,我們會好奇地問,李亞子是何人,朱溫爲什麼覺得人家的這個兒子好呢?

李亞子,李克用之子,大名李存勖,亞子乃是小名。李克用是沙沱人,原名朱邪,後被唐皇帝賜李姓,封晉王。李存勖五歲那年,其父李克用在一次戰爭中置酒三垂崗,當樂隊演奏《百年歌》到高潮時,李克用觸景生情,深感歲月不饒人,霸業未成,坐上諸將皆傷感。李克用忽然收住悲聲,指着身後的李存勖笑着說:“我是老了,可我這兒子大才,二十年後必然征戰此地,成就大業”。

“初,克用破孟方立於邢州,還軍上黨,置酒三垂崗,伶人奏《百年歌》,至於衰老之際,聲甚悲,坐上皆悽愴。時存勖在側,方五歲,克用慨然捋須,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兒也,後二十年,其能代我戰於此乎!”——《五代史.唐本紀》

誇讚李存勖的不光是其父李克用,《五代史》記載了一位當時最強大咖也對他讚歎有加,他便是唐昭宗。李存勖11歲那年,隨父見駕,唐昭宗撫其背說:“兒有奇表,後當富貴,無忘予家。”等到李存勖長大後,不光精通弓馬騎射,還粗讀《春秋》,通大義。這架勢幾乎跟關雲長差不多,日後必成大器。

青年有爲

公元902年,太原被朱溫圍困,李克用因無法抗衡而憂慮不安。年僅17歲的李存勖勸慰道:

“物不到極點不會反覆,惡不到極點不會消亡。朱溫威逼天子,覬覦帝位,陷害良善,可謂是自取滅亡。我家三代盡忠王室,如今雖因勢窮力屈無法報效,但也無愧於心。父親您應忍耐靜觀,積蓄力量,以待朱溫衰弱之時再圖復興,怎能輕易就灰心喪氣呢。

這般話通常出自那些老成謀國的人的元老,那些歷經滄桑鉅變的大咖,那些心平如水的智者,很難相信這是17歲的李存勖口吐真言,由衷地佩服他的見識、膽識、雄心、耐心、決心。李克用聽了兒子的話,重整精神,很快組織起了有效的防禦措施。

公元906年,朱溫進兵滄州,幽州節度使劉仁恭向李克用求救。劉仁恭當初跟李克用好的兩人穿一條褲子,可後來劉仁恭背叛李克用,一會向着朱溫,一會向着自己,此人反覆無常,李克用非常惱火,如今請求發兵相助,李克用當然不會答應。關鍵的時刻,李存勖站出來了,他替父親分析時局。

當時的情況是,天下十有七八的地盤都被朱溫佔了,整個黃河以北能與朱溫抗衡的只有李克用和劉仁恭了,如今劉仁恭有難,如果我們不去搭救,一旦他被朱溫吞併,形勢將對我們更加不利,此乃脣亡齒寒也,李克用果然讀過《春秋》,想必這典故他再也熟悉不過了。

李克用真就不糊塗,摒棄前嫌,發兵潞州(治今山西長治),聯手劉仁恭,朱溫腹背受敵,只得撤兵回滄州暫緩。這一年李存勖21歲。

後唐開國之君李存勖,最後爲何會“猝死”在戲臺上? 第2張

中年有得,且盡失

李存勖註定能成大器,在五代十國的混戰時代,他找到了用武之地。李存勖不光能打,還善於謀略,李克用死後,他繼承晉王位,在位期間,吊打各種勢力,南邊的後梁,北邊的契丹,東邊的河北,西邊的河中都被他揍了個遍。特別是潞州之戰,朱溫得知李克用已死,便親征伐前線,他對年輕的李存勖壓根沒放心上,結果被李存勖出奇兵鬧個燒雞大活剝,慘到家了,朱溫大驚失色,隨即感嘆道:“生子當如李亞子”,這就是“樑祖之嘆”。

能讓朱溫感慨的人肯定不是善茬,公元923年,李存勖稱帝,定國號爲唐,史稱後唐,同年十二月滅亡後梁,收復河南、山東、陝西、等地,定都於洛陽。後又拿下岐國,滅掉前蜀,吞併鳳翔、漢中及兩川之地,震動南方割據諸國。

至此,李存勖的人生已到頂峯,他本可以向漢劉秀那樣搞一個“光武中興”,中興大唐帝國,然而不到三年的時間,正值人生中年的李存勖便丟掉了一切,包括他的性命,這一年是公元926年,李存勖42歲,死後廟號唐莊宗,諡號光聖神閔孝皇帝。

關於李存勖垮臺的原因,後人總結出沉迷聲色,用人無方,殺戮功臣,橫徵暴斂等。這些因素的確都有,但隱含在其中的一個最大的頑疾是:戲子誤國、娛樂至死。

李存勖最大的愛好是聽戲、唱戲,而且癮特別大。《五代史. 唐本紀》中關於李存勖的介紹有一句話非常重要:

“善騎射,膽勇過人,稍習《春秋》,通大義,尤喜音聲歌舞俳優之戲。”——《五代史.唐本紀》

“尤喜音聲歌舞俳優之戲”,一個“尤”字很能說明問題,就是說和其他的愛好相比,這個排第一。戎馬生涯的李存勖或許沒有太多的機會看戲,一旦坐了江山,生活穩定了,愛好就爆發了,而李存勖把這一愛好發揮到極致,他不光聽戲,而且還唱戲,自編、自導、自演,幾乎天天唱、天天演,還自稱“李天子”這還了得?

爲發揚戲曲文化,李存勖寫了若干劇本,每當上臺演唱時,都是那麼動人,那麼驚豔,如:

“薄羅衫子金泥鳳,困纖腰怯銖衣重。笑迎移步小蘭叢,嚲金翹玉鳳。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鳳。長記欲別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一看這詞,就知道是情感劇,難以想象一個百鍊成鋼的大將、大俠,一個身經百戰的大男人,大老粗,一個叱吒風雲的大英雄,大人物,竟然如此柔情!

李存勖若是普通人物,這愛好倒也沒啥,就憑這癡迷的樣子,說不定獲得戲曲梅花獎什麼的,至少是能當網紅,可偏偏他是皇帝,要知道人的身份地位和言行、愛好必須匹配,李存勖這樣一折騰,問題就來了,而且是還是大問題。

投其所好乃是下屬巴結上級的重要法寶,李存勖嗜戲如命,那些能唱戲的當然會得到大大提拔、重用,而那些不唱戲的也走上文藝道路,打算往皇帝身上靠。更要命的一幫唱戲的得到寵幸後被提拔到重要位置上參與國事,制定方針,從而直接管理國家。那些當年跟着李存勖出生入死的將士眼巴巴地等着封賞,結果卻看到把一羣唱戲的提拔起來了,他們高官厚祿,張牙舞爪,發號施令,爲所欲爲,對大臣們更是非打即罵,拳打腳踢。

史書記載有一個叫景進的戲子,備受李存勖寵幸,被賜予特權,天天打探朝臣的消息,看不順眼的直接幹掉,幹不過的跑李存勖跟前誣告,結果很多功臣被他排斥或者處死,如李嗣源,郭崇韜等。

李出勖重用戲子,天天在宮中搞娛樂,很快就冷了將士們的心,加上他那個斂財的老婆劉皇后,把國庫當成自己的保險櫃,隨便拿還不算,乾脆直進不出,前方的將士們餓的沒有飯吃,劉皇后家裏金銀堆積如山,連半點銀子都不捨,還大言不慚地說:“天子命由天,人豈能把皇帝咋地”。這樣的日子過了不到三年,下面人全反了,當李存勖率軍迎敵人時,驚奇地發現自己帶去的士兵一邊倒搶着投奔對方了,原因很簡單,他們在李存勖手下沒飯吃,沒有尊嚴,沒有溫暖。李存勖覺得自己錯了,跟將士們說:“好好幹,有重賞”,將士們的回答是:“遲了,早幹嘛去呢,拜拜,不跟你玩了。”說完便一股腦跑去投降李嗣源。

李存勖死的時候身邊只有幾個人,他們可能是怕屍體遭到侮辱,就地找來幾把樂器放在他身上,點上一把火,烈焰四起,李存勖跟着他的音樂往西天而去,能爲自己的所愛而死,算不算是一種幸福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