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面對匈奴,劉邦爲什麼只敢邊求和邊打?

面對匈奴,劉邦爲什麼只敢邊求和邊打?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對抗匈奴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在漢朝,聽到最大的外患,就是匈奴了,但是卻一直未消除這個隱患,知道漢武帝時期纔將匈奴大的不敢犯邊境,但仍未消除。同樣是對待匈奴,但態度卻存在了很大不同,漢武帝敢和他們正面剛,直接是追着屁股打,可劉邦卻採用的是很柔和的政策,邊求和邊打。

劉邦作爲漢朝的開國君主,兩者之間的處境是不同的。首先在秦末漢初,國內更需要的穩定,並不是向外擴張或者惹是生非,作爲皇帝的他,最應該想到的是恢復生產休養生息。尤其是楚漢戰爭之後,確實將項羽打敗了,但是並未將項羽殘部還有很多像他一樣的政權全部消滅,存在着很多的不穩定因素,如果此時真的強硬的進攻匈奴必然會遭到國內和國外的共同反噬,很有可能會讓大漢重新陷入到僵局當中,這並不是什麼好事。

面對匈奴,劉邦爲什麼只敢邊求和邊打?

而漢高祖最大的本事就是識人,可是漢初經過了他的整頓,也就是將很多功臣被肅清之後,沒有很好地大將可用,這個時候誰去領兵就是一個問題,韓信可是被稱爲兵仙的人,但是封到齊地之後,劉邦一直懷疑他謀反,對他諸多不大放心,而且還是一貶再貶,怎麼還敢重用韓信,更害怕的還是他有了領兵之權。

再看漢武帝劉徹,就不一樣了,不管是國力方面還是人才上,都是漢朝最強盛的時期。劉邦初建漢朝之時,匈奴人還以爲漢朝還是秦國,因此稱呼都沒有變。到了武帝時期,他可是上位50多年,打仗就打了40多年,首先就是他的底氣,經歷了文景兩代積累之後,漢朝已經變得十分強盛,不允許有這樣時常騷擾邊境的行爲出現,強悍的背後就是有錢。有錢支撐着就不害怕還有什麼侵略行爲。

漢武帝時期就是重擊匈奴,樹立良好國威之時,此時沒有打過匈奴,那麼漢朝肯定會一直陷入和宋朝一樣的外患當中,無法抽身。同時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將帥之才,纔是最核心的因素,不管是飛將軍李廣,還是之後衛青霍去病,都是不可多得將才,尤其是霍去病簡直就是難得一見的軍事奇才,出名要趁早,20歲出頭的年級竟然能將匈奴大的翻不了身,這可能是漢武帝都想不到。

面對匈奴,劉邦爲什麼只敢邊求和邊打? 第2張

除了上面的國力因素之外,其實還有個人原因擺在這裏。劉邦當時因爲白登山之圍,確實有一點恐匈奴的病,就跟之前恐項羽是一樣的。因爲自己此時不夠強大,就只能裝慫,可是當初打敗項羽之時,是要兵有兵要將有將,此時雖然當了皇帝了,但是實力不不強大的情況下,他寧願選擇穩妥的辦法,就是和親。利用聯姻關係來穩固邊疆,這是他想出來的最好辦法,也就是爲何漢朝多和親了。

可是劉徹不一樣,他就想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小年輕一樣,不信自己幹不過匈奴,而且在他的心中特別嚮往這些戰場奔馳的生涯,再加上他本身有一些好大喜功的成分在裏面。本來打敗維持住就可以了,但是他還命令霍去病護主動出擊,開啓戰爭。他這個人就是好戰的,於是朝堂上即使有勸和的聲音也是會被他忽略不計的。

面對匈奴,劉邦爲什麼只敢邊求和邊打? 第3張

劉邦的邊打邊求和,是邊緣救國政策,是柔性的解決問題,而劉徹的剛純屬自身性格加上國家環境造成的,不過確實在不同的時期起到了不同的效果,要是劉邦真的和劉徹這樣的剛的話,恐怕後面都輪不到他登上皇位,漢朝就亡了。